北京最大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手法复位图示详解
A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扶头,头转向患耳45°,背后放置一个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
B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头后仰45°,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直至眩晕消失。
C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保持头位30秒以上。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D-F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G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复位方法使耳石复位的简略图
复位方法的俯视图
耳石复位变位过程的头旋转角度
在执行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准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BPPV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