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树莓北方栽培技术二

第三章 树莓的生物学特性

树莓是蘖根性灌木,处在灌木与半灌木的中间地位。与灌木不同的是,它没有二年生以上地上枝。树莓与半灌木也有差异,半灌木的茎在当年几乎全部衰亡,地上部只留下很短部分,而树莓一年生枝可以越冬,只在第二年结果后才衰亡。树莓整个株丛由地下部分的根和地上部分的茎、叶、芽和花序、果实组成。

1、根:树莓根系由着生在新茎上的不定根(也称蘖根)、侧根组成。不定根主要着生在当年生长的新茎上,分布在土壤5—20厘米处,定植当年生长缓慢,一般生长20—40厘米。土壤疏松肥沃可延长到1米左右。秋季产生不定芽,当年不萌发,向下产生须根。来年春不定芽开始向上萌动生长,形成植株繁殖下一代,这就是蘖根繁殖。在苗的根状茎上又产生新的不定根继续向外生长繁殖,年年如此。黑树莓不产生蘖根,它的根系分布较深,而且只能由地下茎的基生芽长成新苗。

侧根分布在土壤15—40厘米内,生长年限较长,一般可达10年左右,粗度1—2厘米,最粗可达2.5厘米,开始生长时呈浅褐色,逐渐变成深褐色。

须根主要着生在新茎产生的不定根上,侧根上须根较少。须根的作用是吸收土壤中的养料和水份。

树莓品种不同根系的数量和在土壤分布情况也不同。红、黄树莓的根系大多数分布在土壤的5—40厘米内,根状茎每年春季都发出较多的不定根来继续生长和繁殖。黑、紫树莓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5—50厘米内,春季萌动晚,根状茎每年生长较少的不定根。

2、茎和芽:树莓地下部有多年生根状茎,由一年和二年生新茎组成。每年在新茎上产生基生芽,也有少量基生芽产生在多年生的根状茎上,当年不萌发,来年春4月中旬开始萌动生长,随后露出地面,呈草质绿色,生长到秋冬,逐渐由基部往上变为木质。中部髓心较大,在0.4—0.6厘米,呈紫红色,形成地上茎。品种不同,新茎长势也不同。

树莓芽有两种:一是基生芽当年不萌发。二是混合芽着生在当年生的新茎叶腋里,8月下旬分化,下年长出较长的结果枝。

3、叶:树莓叶片呈羽状复叶,由3—5个小叶组成。叶形有卵形、披针形,顶部小叶片呈宽卵形。叶缘为锯齿状,叶面绿色,叶背灰白色,带有白色茸毛。叶柄长度5—10厘米,并带有小皮刺。

4、花和果:树莓的花芽为混合芽,着生在当年新茎叶腋里,8月下旬分化,下年长出较长的结果枝。结果枝在每个叶腋里抽生花序,花序为总状花序,一个结果枝有几片叶,可抽生十几个花序,结果枝顶端结果较大,越往下结果越小。

树莓的花属两性花,结果率较高。初花期在6月中旬,可延续10~15天,5个花瓣,呈白色,比萼片稍小。

树莓的果实着生在突起的花托上,各有子房和顶生柱,成熟心皮为小核果状,即聚合果或多心皮果。小核果连合成杯状圆头形,成熟后易与花托分离,花托凹入果心。果皮带有光泽,果实柔嫩多汁,不耐贮运。最大单果重3.8克,横径21毫米,纵径23毫米,平均单果重2.5克左右。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定植后第二年亩产可达—公斤,第三年可达—1公斤。

5、物候期:黑龙江省栽培的树莓和其它落叶果树一样,分防寒解除期、萌芽期、基生枝生长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休眠期六个时期。

(1)解除防寒期:气温稳定在0℃以上或土壤化冻20-30厘米时,解除防寒土,而后平整土地,备好架材。时间大约在4月下旬—5月上中旬。

(2)萌芽期:从萌芽到展叶。解除防寒后3—5天,气温达到9℃以上时,大部分芽萌发,为使萌芽不受损失,要及时绑架枝条。然后,进行春剪及清理丛内受损伤或弱小的枝条,使果园清洁,结果枝正常生长。

(3)基生枝生长期:可分为三个时期。基生枝在5月上旬、气温10℃左右时开始生长;7月上旬基生枝进入旺盛生长期;9月上旬基生枝进入生长缓慢期,此时期加强田间管理,可促进枝条成熟,确保安全越冬。

(4)开花期:从开花到落花为止,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提高坐果率,可在6月下旬开花前加强管理。

(5)果实成熟期:是从果实膨大到果实采摘末期。时值7月中旬,气温21℃左右,果实膨大着色,8月中旬果实采摘结束。因此,要提前做好肥水管理,满足果实生长需要,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6)休眠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反应。树莓休眠期从10月中下旬至来年春解除防寒为止。

第四章 树莓对环境的要求

树莓的生长发育与其它植物一样,离不开适宜的气候、土壤、肥、水和光照。

1、气候:黑龙江省栽培的树莓大部分来自欧洲,抗寒能力较强,但黑龙江的冬季极为严寒,枝条易抽干,必须埋土防寒才能安全越冬。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有利于树莓生长和果实养份的聚集。

2、水分:树莓为浅根系植物,对水份非常敏感,且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不相同。

春季解除防寒后,需充足的水分,以促进枝、叶、花序生长。要求土壤最大含水量70%以上为宜,花期水分过多会降低地温,影响正常授粉。果实膨大至成熟采收是树莓需水量最多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80%以上。果实采收后是基生枝旺盛生长期,要求土壤含水量60%以上,以促进枝条成熟和花芽分化。

水分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土壤板结,通气差、根系腐烂、整株死亡、耕作困难,应节制灌水和适当排水。

3、光照:树莓对光照非常敏感。光照充足,树莓生长旺盛,叶片厚、色深、花芽发育好、果实含糖量高、果质优良。反之会造成开花晚、果实小、品质下降、枝条木质化差。因此要合理的确定栽培方法和架式,选择通风透光条件好的地块栽植,以满足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4、温度:树莓根系在地温达到5℃开始萌动,9℃—10℃是萌芽适宜温度。刚萌动的芽能忍受-2—-5℃的低温,展叶后如出现低温会造成大量的叶片受冻。因此解除防寒时间应在4月下旬为宜,生育期天左右,需积温℃—0℃。

5、土壤:树莓8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10—25厘米内,因此对土壤的选择,只要不是粘性的中性土壤都可栽植。重盐碱土或土层瘠薄、沙石过多的地块不宜栽植。背风向阳,冬季积雪多、夏季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的坡地都可栽植。平原区、地势洼不能排水、缺少灌水条件、地下水位高于1米以上的地块不宜栽植。

第五章 苗木繁殖

生产中栽植的苗木均采用无性繁殖,品种不同繁殖方法也不同。红、黄树莓每年产生大量的蘖根,秋季产生不定芽,下年萌发即可形成植株。黑、紫树莓靠当年基生枝条梢部着地在秋季向下产生不定根、向上形成生长点而成为一个植株。红、黄树莓靠蘖根繁殖,黑、紫树莓靠扦插繁殖。还可采用分株或压条繁殖。目前较为科学的方法是组织培养。

1、蘖根繁殖:就是利用树莓夏季能够产生大量的蘖根而形成蘖根苗的特性繁殖。它具有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好,成活率高,栽植方便等特点。

园地的选择:选取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壤疏松、灌水方便的地块,结合深翻,亩施2立方米腐熟农家肥备用。

繁殖方法:选择当年生,基生芽饱满,根系完整的苗木作母本栽植苗。4月下旬或10月上旬均可栽植。

栽植方法:南北为行,行距2米,株距1米,繁殖与生产兼用园可采用行距2.5米,株距1.5米。每穴栽2—3株,穴内株距5—10厘米,根系在穴内要疏展开,埋土深度与原生长深度一平为宜。然后进行灌水,确保成活。秋季繁殖的苗木,可在下年解除防寒后,保留地表15—20厘米的枝条,其余剪除,然后进行4—5次的浅松土和除草,保留植株附近生长的幼苗。当年秋季每亩可繁殖苗木—株,第二年每亩可繁殖—0株。每年除正常取苗外,还可根据需要保留一部分植株作为结果植株。

目前生产上栽植的苗木普遍采用生产园繁殖。蘖根产生的苗木,在锄草时要适当保留,秋季防寒前进行起苗,不但方法简单,还可有效地利用土地。

(《哈尔滨林业》供稿)

编辑:关勇

审核:张芳芳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sg/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