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号东坡居士,
一个诗文书画俱精的全才,
他还是美食家、工程师、幽默大师……
关于他的故事流传千年。
更厉害的是,他还是成语的高产者。
不数不知道,一查才发现那这么多成语与他有关!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文同《墨竹图》
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兄弟,也是有名的画家,以善画竹著称。他画竹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苏轼为之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河东,古郡名。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苏轼《覆盆子帖》,帖中提到“季常先生”
苏轼有一位好友叫陈季常。陈季常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但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弄得陈季常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季常: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而怕老婆的人则被戏称为有“季常癖”。
两人夜间对床共语。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
“三苏”
韦应物有“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苏辙曾写道:“辙幼从子瞻(辙兄苏轼)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韦应物)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王宸《夜雨读书图》
苏轼、苏辙兄弟俩感情甚笃,他们在一起时,最向往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雨,倾心交谈。后遂用对床夜雨等形容亲友兄弟的及其欢乐之情,或指闲居。苏轼在《送刘寺丞赴余姚》一诗中写道:“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令人喷饭”很常见,却少有人知其是成语。出处在苏东坡的《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进行回赠。内容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后人把前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这一成语,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苏轼《次韵秦太虚诗帖》
北宋嘉佑年间,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朋友的,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欧阳修在给大诗人梅尧臣的一封信《与梅圣俞书》中称赞苏诗:“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重阳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苏东坡也曾写下过相应诗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韵王巩》。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
朱绍宗《菊丛飞蝶图》
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
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苏轼《北游帖》
一日,苏轼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苏轼也以为不够恰当。爱妾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并且大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唐代的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苏轼带他随从外出郊游,他观赏山崖的金鸡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歌词。苏轼问他们自己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随从说:柳郎中的词只可借17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您的歌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卷》(局部)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作者:黑格尔
投稿信箱:
qq.北京哪能治好白癜风北京中科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