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旅游杂记系列三国色与天香洛阳见闻录

鍖椾含鍝噷鐨偆鐥呭尰闄㈠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这次洛阳出行的肇始动机是龙门石窟。晓波买了洛阳地图、洛阳迦蓝记等洛阳资料,确定了以古迹路线为主为期五天的旅行计划,最终我们实际参观游玩了龙门石窟、黄河三峡、白马寺、丽景门、应天门天堂明堂、九洲池、洛阳博物馆、洛邑古城等地,中间还特意去了洛河水边,一睹仰慕已久的洛河女神。

一入住温泉山庄

我们于4月30日下午3点半左右在洛阳机场落地——机场规模很小,设施简单,当时给我们的第一眼印象就是“没落的东周”。从机场打车去往我们所订的凤翔温泉山庄酒店,大约半小时车程,中间至少穿过三个很长的隧道(第一个好象是邙山隧道),还从桥上看到了洛水,可惜隔着护栏,看得不太真切。出发前晓波特意拜读了曹植的洛神赋,受文学作品和武皇洛水圣图的影响(虽然明知那只是摇尾党的谄媚之举),洛水,虽未曾谋面,却已在我们心中蒙上了一层美丽而神秘的面纱。凤翔山庄入口处极不起眼,但当服务员引我们来到实际所住的院落区时眼前蓦然一亮:小径秀雅幽静,沿着院墙和木门盛开着粉嫩可爱的蔷薇花。每个客房都自带小院,与卧室一门之隔直接相通,小院有一个供客人私用的露天温泉,上方的篷架上覆盖着绿色的藤蔓类植物,好象天然的帘幕,沿着架子边缘还垂下一簇开得正浓的蔷薇花。温泉一侧的墙边种了一些竹子,夹杂生长着一些小红花和覆盆子植物。偶尔有小鸟飞过来,穿梭在小竹林中,啁啁地叫着,我闻声跑来,刚想要看个仔细,却一忽儿只见到小小的头,一忽只见到轻盈纤巧的尾巴,再要凑近看个究竟,它却一个纵身,扑打着翅膀飞走了。

这温泉水出水温度96度,小猴儿怕热,即使服务员按照通常泡温泉的温度调过了水温,小猴儿仍象是怕被秃噜毛的鸡一样,支愣着双脚似进不进地纠结不决。我和晓波都已依次入池,我戏讽他难道白看了莫言的《洗热水澡》那篇文章了么?忘了莫言如何屏住呼吸,定住身体,“挺”过温度耐受点,又在“挺”过之后如入仙境,脱胎换骨了么?回忆一下他的“入池技巧”!戏言是戏言,毕竟旅游是为了放松开心,水温因个人体质仍以舒适为宜。晓波先后给他又加了几次冷水,后来他渐入佳境,竟久久不肯出来了。

当日风和天高,花香怡人。我们在池中洗去旅途灰尘,放松四肢百骸。竹枝随风拂动,飘散几片树叶。一丝恰到好处的清凉掠过池上,与身上的温热交会,清凉在上,温热在下,好象问候的过客,友好而短暂,和谐又融洽,客虽已去而余悦犹存。服务员又送来一瓶葡萄酒和水果,我们刚好还有一些德式香肠和面包,干脆就在池边的圆桌上享用了洛阳的第一顿晚餐。早上我们三都醒得很早。不到7点我们就到山庄里散步。晓波昨天已独自“考察”一番,发现有一处花圃很好看,早上带我们过去,果然赏心悦目:展眼望去,全是铺地盛开的月见草——虽名为草,其实是花。花色主白,微泛着粉紫,花瓣质感略似纸绢,花形有点象羞答答的牵牛花。花瓣层次简洁,利落的瓣片上纵向分布着淡紫色的纹路,花蕊又细又长,清晰可见。有几只猫儿从花丛中闪过,一只猫躲在花后面,只看见它的尾巴直直地立着,不知是风的原因还是听见了什么,尾巴快速而均匀地抖动着,好象一个调皮的小孩拿着一根带毛的小棍指天耍玩儿。还有一只小猫本来蹲在栅栏边下,小猴儿凑过去细看,一蹦一蹦地逼近,终于,猫儿受不住惊吓,蹿了出来,一溜烟儿拐了个弯溜走了。

二卢舍那的巅峰

要说我们对龙门石窟的兴起,还有些偶然。我在读金圣叹评注版《水浒传》时,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丧,供人头武二设祭》,金圣叹在开篇有一总评:“不登泰山,不知天下之高;登泰山不登日观,不知泰山之高也。不观黄河,不知天下之深;观黄河不观龙门,不知黄河之深也。不见圣人,不知天下之至;见圣人不见仲尼,不知圣人之至也。乃今于此书也亦然。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读《水浒》不读设祭,不知《水浒》之奇也。”我读给猴儿和晓波听,问他们龙门在哪里,二人一番授教,然后晓波说可将龙门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龙门,又称伊阙,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京城,把皇宫紫微城的正门则天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习惯的称为龙门了。当我们进入龙门石窟,依次看过北魏时期的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时,虽看得投入却谈不上着迷。一是这一段走来游客较多,都要顺次沿着洞壁的阶梯走上去看,空间狭窄且不便于过多停留,二是这一时期的很多佛像破损残缺,以头部缺失居多,并且很多佛龛是空的,多少也影响了整体效果。起初我以为这都是自然现象,经查询和听人讲解,才知道头像缺损主要是盗取严重。至于很多龛洞的空无,当时有讲到四个原因,现在只记得三个了:其一是年代永远自然蚀没;其二是龛洞挖好后计划有变,即为废弃的龛洞;其三是专为修行打坐所用。直到我们走到卢舍那大佛时,才感觉走进了一个新天地,看到一个大气象:一个集神秘、高伟、威严、慈悯、美丽于一身的佛像,及他左右四个姿态各异、或绰约或威武的弟子和菩萨。卢舍那端坐在正壁中央,双臂残缺,面部呈现出一种女性的圣洁和柔美,直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窝,眉细而弯,薄唇紧抿而嘴角微翘,确有那么一种蒙娜丽妙的感觉。但我特意从左向右各个角度仰视大佛体验了一下,并未感受到他向下俯视的目光随仰佛者的角度而变化,这一点与传闻不符。他的衣着简洁但不简朴,一袭通肩袈裟,前有蚕节纹饰。他的两边是他的弟子迦叶(右,无头)和阿难(左,光头),文殊(右一)和普贤(左一)两位菩萨。这两位菩萨的容貌雕刻得也是极为美丽,服饰较前面的佛像明显华丽,即使经过了千年的洗礼,我们仍可从她们残留的色迹上想象当年这身佛装的光彩斑斓。迦叶已经断头,看不出全貌,阿难的相貌依然栩栩如生。他眼神平视,似有所思,头形光滑圆润,五官清秀,有一点忠憨的可爱。五个佛像的头后石壁上还都刻有不同样式的光环,纹路和图案大部分都还可见,令佛像更加气度非凡,雍容华贵。在普贤菩萨的右侧,还有两个天王石像也很有意思。两个天王都是身体向左微扭,一手插腰,其中一个是右腿前屈,右手平托宝塔,左目圆睁右目微开。另一个是右腿微屈,右手卡在腿上,左臂弯在胸前,手掌张开直立。他们都目视远方,好象在守护着卢舍那,守护着一方圣土。据说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捐二万贯所造,而佛像面容也是武则天之形象的再现。不论传说真假,但这组佛像形象之优美、神态之奇妙、气势之宏伟,确实令观者屏息哑然,流连忘返。我看完卢舍那,似乎前面看的都忘了个精光,或者说全部被卢舍那侵夺覆盖了,似乎石窟佛像都已看尽,“除却巫山不是云”了。当然我知道,此话不能说得太满,毕竟还没见过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世界上还有太多我们所未知的艺术奇迹值得我们去细细欣赏。

三白园与狄公

我们在洛阳共看了二个名人墓园,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狄仁杰。白园就在龙门石窟的香山寺脚下,占地面积很大,隆重规整,四周立着一圈石碑,刻有《醉吟先生传》、《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及白居易的相关诗作。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醉吟先生传》和《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在那里我和猴儿看着碑文读了大半,回京后我找到了全文与猴儿共读欣赏,非常有趣。白居易的自传和墓志铭明显带有模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痕迹,但不减文采,可见他对陶渊明的推崇和“醉吟生活”的喜爱: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吾为谁也。宦游三十载,将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先生安焉。

性嗜酒,耽琴,淫诗。。。。。。往往乘兴,屦及邻,杖于乡,骑游都邑,肩舁[yu,二声]适野。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谢诗数卷。舁杆左右悬双壶酒,寻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如此者凡十年。。。。。。”

——《醉吟先生传》

“乐天乐天,生天地中,七十有五年。其生也浮云然,其死也委蜕然。来何因?去何缘?吾性不动,吾形屡迁。已焉已焉!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厌恋乎其间?”

——《醉吟先生墓志铭》

由白居易上述资料的阅读,引发了我对白居易极大的探究兴趣。我在对这些作品原文研读基础上,又开始扩展了解白居易的详细生平。由于网上资料有限,我专门找了这方面的传记书籍买来看。这类书籍极为冷门,不仅出品不多,并且都是绝版旧作,价格贵得惊人,交易量基本为零。它之薄幸我之甘饴。牵一丝而引成线,由白园而引发醉吟先生之问,于我而言妙趣无穷。

狄仁杰墓位于白马寺,也是我们白马寺一行的重要探访目的地之一。狄仁杰是我和猴儿非常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狄仁杰传》、《大唐狄公案》等书猴儿看过不止一遍,资治通鉴中有关狄仁杰的记载我也特意标记出来给猴儿共享过。他是一个很多面的人物,正直但不迂腐,机智但不狡诈,圆通但不谄媚,威重但不朋党。他不是文人但知识渊博,不是武将但历次临危受命,出征出使,平定危机。他最终深受武则天器重尊敬,但也是在武氏掌权期间,蒙冤入狱,命悬一线。他虽然历经坎坷但一生浸淫官场,终成一代贤相,千古流芳,而死后不过是白马寺中一方土丘,落寞寂寥,甚至不如林和靖之放鹤亭和孤山墓。看过白居易之墓园,再看狄公之墓,对比之下颇为感慨。一个是著名的诗人,一个是著名的贤臣,孰可与论功名轻重?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还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亦或是“未知生,焉知死?”

带着对狄公墓的疑惑,我再次查找历史书籍和网上资料,发现关于狄仁杰的墓有二处:一是白马寺,二是太湖县寺前镇花亭湖。但花亭湖的墓只是衣冠墓。对于白马寺之墓,有人怀疑是薛怀义之墓,因为薛怀义生前也被封过梁国公。这种说法似有些道理,因为他们都是武则天执政期间的人物,武则天的主要活动中心就是在洛阳,但没有任何史料证据。现在狄公墓的二块碑石中有一块是明人周鼎、河南知府虞廷玺所撰序文,因此从公开可见的证据来看,应将其认定为狄公墓。

白居易和狄仁杰在各自的领域都是成就斐然,但他们的后代都平淡无奇,未见续其衣钵成就之人。“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1]权势如此,天赋才能亦如此,世家传奇虽有,但总是个案。大部分人的才华和兴趣仅限于其本人,对于他的后代,也许传承精神,也许遗传性情,但才华和兴趣往往千差万别,不由人所愿。有时说是造化弄人,有时说是基因的偶然,总之,传奇好似流星,美则美矣,不可知、不可定其何年何月何日可得再现。回看我们自身,都是平凡父母,又凭什么要求我们的子女随我们所好,或依我们所愿,或牛气冲天万般全能呢?

白园和狄墓,同在洛阳,境遇殊异,但不能“以墓为尺”。就我个人而言,这二位都是我非常敬仰的历史人物,不分伯仲。

[1]出自《触龙说赵太后》。

四牡丹与洛神

这次看到牡丹是个意外的收获。正常这个时节牡丹花期已过,而且我们向当地人咨询也说应该看不到了,所以晓波的行程计划里没有专门安排去看牡丹。但是在白马寺,我们赶上了寺里牡丹园的牡丹怒放,鲜妍团簇,花香醇醉,竟使我们大饱眼福,一亲芳泽。这牡丹果然不愧为“国色天香”,虽和月季、蔷薇等同属芍药科,但花形更饱满,层次更丰富,花香更绵密浓醇。我们看到的花色有浅粉、深粉、红色、粉紫,白色,其中我和侄女最爱白色——纯如雪凝如脂一样的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它令我想起诗经中的女子,未施脂粉而灵动娇俏,天生丽质足可绚艳于群芳。或许牡丹仙子也是身着一袭白裙,如洛神一般,“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2][2]出自曹植《洛神赋》。带着对洛神的向往,我们在傍晚的时候特意来到了洛水河边。然而,没有轻烟缭绕,没有云水长天,那传说中的惊鸿仙子之神韵未见,那飘渺无穷之意境无存。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暗淡无光、神形憔悴的女子,一个被岁月遗忘的河流。

五清澈的母亲河

洛阳广为人知的一处景点是小浪底,晓波为此次旅游提前作功课时了解到那里还有一处黄河三峡景区。我们放弃小浪底,安排一天时间专门去看黄河三峡,返程路上在下游河岸边小憩。未见长风怒卷,没有滚滚黄沙。这里的母亲河,温柔、清澈、水绕青山,长河蜿流,水鸟翻飞,峰峦雄崎,既有雄健阳刚之魄,又不失旖旎丽江之韵。凭栏远眺,心如飞鸟,臂如双翅,飘飘如也,不知是人间还是天境。

傍晚回程的路上,余晖正浓,落在桥下的黄河上,正是“长河落日圆”,却没有“大漠孤烟直”。河岸边自然生长着一些苇状植物,枝条细长,随风轻摇。我走在岸边抓着枝条摆弄,晓波抓拍了几张照片。风吹起我的头发和衣角,我的手拂过摇曳的枝条,映照在金黄的夕阳下,晓波说象河妖。但我们又都觉得,这样的河,正好象是那美丽的洛神。

六走进古钱币与古文物的世界

洛阳的惊喜不仅有盛开的牡丹,还有洛邑古城的古钱币和洛阳博物馆的古文物。在洛邑古城有一个古钱币展馆,馆内展示了从夏商周时期直至宋代的钱币,售卖区墙壁上展示有少部分清代钱币。和馆主聊了一会儿,看得出是一个对这方面有所研究并确有所好的女士。我们是当天最早进馆的客人,也是她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如此感兴趣的业余人士,馆主对我们的问题热情解答,对展区内的各朝代钱币向我们作了重点提示和介绍。此前我们从来没有这么系统完整地了解中国钱币史,没有看到这么详细和生动的实物展示,这次大饱眼福,可谓历史知识与人文趣事两全其美。比如“叉腰哭天子”的南朝六铢钱[3],“一刀平五千”的王莽时期“金错刀”[4],还有白马寺开元币、刀布币、宋微宗的御书钱等。晓波特意买了宋币全集册,另选了几枚有代表性的钱币单品收藏。

洛阳最后一站是洛阳博物馆。我们没想到在这里会看到数量如此之多、品类如此之全、作品如此之精美的古代文物。比如铜尊,夏商周时代出现的非常多的一种铜器,我们看到云目纹、兽面纹、龙纹等各种纹饰,铜器的执耳和铜口的样式及内壁的装饰、外形的曲线变化等也随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复杂精美。类似的器具还有铜觚、铜爵、铜觯、铜鼎等,有一件西周的铜觯,觯身腰部是一圈兔纹装饰,小兔子两两相对,质感十足,非常可爱。除了这些盛器,还有车上饰器、衣饰、生活用具(例如三人足提链炉)等。到了战国时代,已经可以看到非常精巧奢华的贵族饰物用品,比如铁芯玉带钩、鎏金牛形铜带钩嵌玉鎏金铜带钩等。另外随着朝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文物的种类、功能也由纯实用性走向兼具实用与美观,题材不断丰富广泛的变化。晓波很喜欢唐代的唐三彩,但我和猴儿更喜欢宋代瓷器玉器。也是到了唐宋时期的作品,由于制作技术的进步和材质的变化,感觉文物的风格面貌出现颠覆性的变革,那细腻的质感,似乎是到了骨子里,那莹润的光泽感,似乎是磨砺了千万年的珍珠,透出一层一层,穿越千年岁月,依然是那么剔透粹亮,温柔地与你对视。猴儿还在那里发现了他上次科学项目比赛制作的“古代风车”的原型——“陶风车与米碓”,以及作为备选项目的“大雁铜灯”,可谓收获不小。

洛阳,神都之城,王者之城。洛阳,洛神之都,牡丹之都。邙山远望王城色,牡丹花下尽天香。天香年年嗅,国色安何在?

[3]太建十一年(年),南朝陈宣帝始铸太货六铢钱,强行规定一枚当五铢十枚,然而大小重量与一枚五铢差不多,相当于强行让百姓手里的钱币贬值,引起强烈抑制。南北朝时人们治丧时,有站立叉腰哭丧的习俗,因钱上的“六”字像极了一个人叉腰哭丧的形象,百姓便把这种钱讽为“叉腰哭天子”。在太货六铢发行仅3年后,陈宣帝便在一片“哭”声中暴毙。

[4]是中国最早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钱文大体以悬针篆为主,刀身铸有“平五千”三字,意为价值五千文铜钱。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历代文人如张衡、韩愈、钱昭度等,留下了“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尔持金错刀,不入鹅眼贯。”、“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等诗词。而王莽也被历代收藏家称为“铸钱第一高手”。

后附:五代徐熙所绘《富贵玉堂图》之牡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sg/86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