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亩地开始修复上海的生态TEDx演

郭陶然在TEDx四平路的演讲

《与万千生灵共享我们的城市》

讲稿

绿化环境好=生态环境好?

我来自城市荒野工作室,我们做上海的城市生态保护。

首先请大家先看一种植物,在我们的绿化当中经常能够看到的,叫做长叶针葵。

我们在上海的绿化中会看到很多类似这种高大挺拔叶片坚硬的植物,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叫做棕榈科的植物。往往产自南方,一般在海南、广东,甚至东南亚这样的区域。

我们把它引入上海来种植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它比较怕冷。因为上海的冬天相对冷一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绿化工人会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给植物穿衣服。

每年到了冬季的时候我们会用草席把植物裹起来,到了春天再脱下来,就是防止它冬天冻死。但是即便如此,每年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记得年年初,上海有一次温度特别低,市区里到零下七度。于是在一些高档小区就有大片的这样的植物开始死亡。因为这个植物比较贵,一般高档小区用得多,所以死得多的小区说明它比较高档,房价比较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反思一个问题——

这种植物引进的成本并不低,养护成本也比较高,还存在这样死亡的风险,我们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植物在上海种植?

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我们再看第二个,就是像这样非常大的草坪。

这种草坪其实在我们上海很常见,很多地方都很常见,因为确实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可以在上面去散步,野餐,可以躺着休息,是一个很好的活动空间。

但是这种绿色的草坪,反过来有另外一种称呼叫做“绿色荒漠”。因为这样的草坪它的物种非常的单一,我们只是人为种植了一两种的草坪草,没有很多的空间的错落,也没有其他物种的生长,所以它能够给当地的动物提供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的空间都非常得有限。这样的地方如果越来越多的话,可能我们的野生动植物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我们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

绿化环境的好坏跟生态环境的好坏,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有很多草坪,有很多树,春天开很多花,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但这个可能是房地产商给大家的一个错误的概念。

真正的生态不是我们人说了算,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一起说了算。如果这片草坪上只有人在这里生活,其他动物都不愿意来,它真的不能够被称为生态环境好。

乡土植物vs入侵物种

好,那么当我们认识到城市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之后,我们要怎么去解决它?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乡土植物”。

什么叫乡土植物?

就是原本在人类来到这个区域之前,它就自然生长在这个区域的这些植物。我们希望把这些植物重新再带回上海,重新再种植到我们的绿化当中。

为什么要这么做?

它有几个好处:

第一点,它自然原本生活在这里,所以很适应我们当地的温度、光照。那么你种植它的话,养护成本会非常的低,你不需要有过多的人工维护。

第二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我们这里所有的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和积极的环境。因为我们这里的很多动物,不管是小的昆虫也好,还是大的一些哺乳动物也好,它都是要以植物为最基础的食物来源。

第三点,也是给我们城市的生态安全比较重要的,就是它是我们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屏障。怎么理解这句话?你会发现现在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城市有很多的入侵物种。

比如加拿大一枝黄花。

图片来自第一农经网

当时我们因为观赏需求把它引入中国,现在变成了一个非常恶性的入侵物种,影响很大。

在年冬天统计的数据当中,我们国家目前有种的入侵物种,包括动物,给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亿人民币。

而且这个情况以后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很多入侵物种并没有很好的一个治理方案。

为什么它会入侵得这么厉害?

其实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活动把它带入到我们的国家和城市。另外一方面,它跟我们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很大的关系,就是原有城市生态系统里有很多野生的植物,它们构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群落结构,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入侵物种并不容易大量的入侵;但是当我们去改变了环境,很多原有的乡土植物消失了,没有物种去抵御这些植物的入侵,它就会可能大量地出现。

拯救乡土植物

好,当我们认识到这样的价值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找到上海的乡土物种对它进行保护。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乡土物种就是这种野花野草,路边都是。这路边确实有很多,但是有许多比较稀少,现在已经濒临消失,甚至已经消失了。我们就要在一些郊区,闵行金山这样偏远的地方去寻找这些植物。

比如,在年,我们在浦东的白龙港这个地方,在江边去采集乡土植物。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照片的背景上一片白茫茫的是什么东西?像芦苇,但其实并不是。这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结种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江边成片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的就是这样的入侵植物。我们在这里去寻找那些残存的乡土物种。

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也会造成影响。

比如说我们同样在这一年的时候我们在上海的青浦去采集一些水生植物。因为青浦离淀山湖很近,它有很多的水系也有很干净的水质,所以在这里会有一些市区里已经消失了的一些水生物种。

我们在这里采集到两种植物:一种叫做龙舌草,开花很漂亮的,一种叫做矮慈姑,旁边一把一把的东西。

这两种植物曾经在上海并不少见。龙舌草是作为喂猪的饲料,矮慈姑是作为农田的一种常见杂草,我们要去研究怎么样去治理这个杂草。但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它们越来越少,龙舌草在大多数区域几乎已经消失了。我们在这一个农田旁的沟渠里面发现有这么一小丛在生长,就把它采集回来做繁殖。

但是我们今年夏天,就在一个月前,又去了一次,我们发现这个区域的这些植物已经彻底消失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新农村”的改造、我们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把土的沟渠变成了水泥的沟渠,这些植物它不可能在水泥上生长,它因此也就不断地消失了。

这些事情我们今年不做,明年不做,可能你在后年的时候就发现有些物种找不到了。当我们去找这些物种之后,我们在两年的时间内收集了有多种上海乡土植物的种子或者植株,然后在我们自己的基地里把它进行繁育。我们要去研究它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最适合萌发,最适合生长,然后去繁殖更多的这些植物。

那么除了植物以外我们还需要去做一些动物的繁育,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蝴蝶。

这种蝴蝶叫做灰绒麝凤蝶,长大是挺好看的一个蝴蝶,幼虫就是这副样子,像海参一样。

我们当时要繁殖它首先我们要知道它吃什么。其实蝴蝶大多数的蝴蝶他是非常挑食的,像这种蝴蝶它只能够吃马兜铃这种植物,别的不吃,你给它吃,它马上死给你看,就这么任性。

马兜铃这个食物大家可能听说过,因为前几年因为马兜铃导致的肾毒性事件,所以在网络上被炒得很火。所以现在中药里面不太用这个东西了,但是我们在大棚里面人工去繁殖它,然后把繁殖的马兜铃和蝴蝶一起,投放到野外去恢复它的数量。

其实上海有很多很多的蝴蝶种类,只是现在可能我们看到比较少,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把它吃的食物当作杂草清理掉了。所以这些蝴蝶没有办法生存,也会越来越少。

建立乡土植物乌托邦

当我们去做了植物的采集和繁育,昆虫的采集和繁育,我们要有一个空间让这些生物一起生活在这里。

所以我们在年的时候跟上海的浦东绿化局合作,在浦东拿了平米的土地,做城市的乡土物种生态修复。这就是我们修复的一年之后的一个样子。

这个地方在我们浦东的杨高北路,其实面积很小,五亩地在生态修复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小的面积。

但是在上海来说确实很难得,因为上海这个地方拿块地真的是太难了。当我们做项目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原有的外来的绿化全部移走、铲除。所以我们的这块地就变成一片裸露的荒地,什么都没有。

然后我们挖了池塘。在一年的时间之内,我们去投放一些乡土的鱼类、螺、蚌、虾,包括一些湿生植物的繁殖和种植。所以你会发现在我们一年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好、非常自然的一个野塘。这样的塘里面就会有很多原生的鱼类在里面生活。

除了池塘的这样的景观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陆地上的植物要种植。我们会有一些选择的标准,并不是所有的乡土植物只要是我就引进来。它有标准的。

比如说我们会选择一些结果的植物,这个叫做蓬蘽。

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开花,然后结果,果实很好吃,它跟树莓或者覆盆子比较像,然后口感可能更好吃一点。

这个东西我们种下去之后,这个季节就会有大量的果实成熟,可以给一些鸟类昆虫来吃。

这个地方虽然面积小,但是我们要确保在每一个月份都至少有一种果实是成熟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要吸引鸟类不断地来到这里吃果实。因为鸟类来到这里之后可以顺带着吃掉一些昆虫,帮助我们控制虫害的数量。因为我们不会使用任何的农药,所以效果确实很好。但是有时候好到有点过头了,就是我们千辛万苦采集的昆虫,过来之后还没繁殖被它吃光了。那么目前来说还可以,像今年的棚里结了很多果。鸟也吃不完了,然后我们就帮它们吃一点~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种很多。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为什么要种这些,很多公众会觉得,“乡土植物,听起来就很土“,对不对?“长得很难看,所以我们不种它。”其实并不是这样,里面有很多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但是大家不知道。

比如说第一个卷丹。

卷丹这个植物看上去很好看,是一种百合,其实就是你菜市场买到的吃的百合,这个是上海的乡土物种,而且可以吃。所以如果现在你去买一个百合种到花盆里,到了明年的五六月份它就会开这样的花。

还有忽地笑,石蒜科的植物。

石蒜科还有很著名的叫做彼岸花的植物,是红色花的,忽地笑是黄色花的,还有白色的紫色的都有,观赏价值都非常高。

那么还有像桔梗,很多人知道它是因为中药,或者因为动漫对吧。其实它也是上海的乡土植物,它的花也非常美丽。这种紫色的花,不是很多见。

还有瓜蒌。大家可能更陌生,但是我们吃的吊瓜子就是它的种子,里面的种子是可以吃的。

所以对公众来说,能够看到这些植物会觉得很有趣很漂亮,他们更能够接受乡土植物的这种美丽和价值。

除此以外,我们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收集一些跟我们上海的传统文化跟我们的习俗有关的植物。

因为在我们的调查当中,我们发现上海曾经的一些习俗,比如说根据节气吃的野菜、用的药材,其实跟我们当地的野生植物有很密切的关系。

其中有一部分跟我们的小朋友有很大关系。我们在曾经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时候,小朋友们就是靠玩这些草,玩这些动物植物长大的。它有很多玩法,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了。

比如,这个植物叫做益母草。

益母草的花它是有一点点弧度的。如果把它的花一个穿在一起,它的弧度会变成一个圆,就会像一个戒指一样,在幼儿园或者小学的男生会把这个送给女同学。所以这个其实很有趣。

我们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收集了很多这样有趣的游戏。我们会发现在上海的六十岁会有部分人记得,到三四十岁就非常少,到十几岁或者几岁就几乎已经没有记忆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电子产品的普及,但是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植物他见都没有见过,所以他不可能再去有玩的机会。

我们就希望把这些植物重新地种植到我们的保育区,让这些小朋友重新体验一下,在自然中非常快乐的童年。

好,那么植物种了之后,当然我们接下来又要需要有更高级的。就是动物。

首先是昆虫,比如这个东西。

这个是昆虫,这个不是蛇,大家可能看到它有两个很大的,眼睛有点像蛇的头,其实这是一只蝴蝶的幼虫,它的头其实只在下面。这个小的地方一点点是头,那么上面都是胸部。它为什么长成这样,为什么伪装成蛇?为了防止鸟来捕食它。

长大之后它是什么?它是一种叫做碧凤蝶的蝴蝶。

长大是这样,拍得不是很好。如果你在不同的光线下,它会有一种金属蓝绿色的反光,看上去档次很高的感觉~

这种蝴蝶我们为什么专门放在这里讲?因为为了吸引它来,我们专门种了一种叫做竹叶花椒的植物。

这个植物是上海的乡土植物,但是现在上海很少。我们三年前在苏州太湖的岛上面,采集到种子,种了三年,然后把种的植物移栽到我们的保育区,但是前面两年,年年这种蝴蝶都没有来过。因为上海的数量特别少,它可能在这个区域都不太有了。

终于到了今年开始,蝴蝶来了!

而且在这里已经繁殖了第四批,所以它一直有稳定的数量,在这里可以存活下去。所以我们觉得虽然等了两年,但是很值得,它能够在城市里重新繁衍开来。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有一种甲虫,这个是上海最大的甲虫之一,很多小朋友会拿它当宠物去饲养,叫做扁锹甲。

这个东西在上海曾经也很多,现在会比以前少。为什么少?因为它的幼虫的食物也不够了。它吃什么呢?吃腐烂的木头,就是一棵树死了之后朽了,朽了之后它会吃松软的朽木,把朽木变成土壤,这样它是一个大自然中的分解者。

但是在上海的绿化当中你会发现不存在朽木。因为所有的树木一旦死亡,会马上去运走粉碎和处理不会留在原地的。没有木头吃,它就越来越少。

我们在保育区会专门去把外面的死掉的树,锯成一段一段地堆到我们保育区的树下面,让它慢慢的去腐朽,生长真菌,然后被这些甲虫吃掉。所以这两年有很多这样的甲虫在这里繁殖出去。从我们这繁殖,再跑到外面去,因为里面太小了它们就往外跑。

然后还有螳螂。螳螂很常见,为什么要讲螳螂?因为我们的螳螂特别得多,多到你从头走到尾可能就看到几十只的螳螂,在米的路上有几十只螳螂。

那么很多小朋友去我们那边参加活动,因为小朋友很多都认识螳螂,所以看到螳螂很高兴,一开始就:“哇!螳螂!”很开心,都去看,去拍照。然后一路走到后面再看到螳螂:“哦,螳螂。”因为看得太多了就不想再看了。

螳螂多说明什么?

因为螳螂是一种捕食性的昆虫,就像东北虎和一些豹。这些动物为什么越来越少?因为它赖以为食的这些哺乳动物,比如说羚羊,或者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越来越少了,所以豹和虎的数量也会相应的少。我们螳螂数量多,反映了我们这里能够给它提供食物来源的昆虫的总数是非常多的。所以这证明我们的这个项目确实是比较成功的。

那么有这么多昆虫之后当然需要有其他的生物去控制昆虫的数量。

除了鸟类之外,很重要的就是两栖动物。

中华大蟾蜍,就是癞蛤蟆。其他就是几种常见的蛙类,我们上海的很多蛙类在这里都生活得很好,而且他们的平均体重和腰围都比外面的要大一些,因为吃得确实不错。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的青蛙太多之后,虫子吃光了怎么办?

所以接下来就有捕食青蛙的东西进来了,那就是蛇。

当然蛇不是我们放的。我们一开始想放,但是绿化局的人跟我说:“你们不能放,你要放,这个项目我不让你做了,因为居民会投诉的。”但是我们没有放的情况下,它自己来了,因为外面也没东西吃,它就自己来吃我们的青蛙。

这么长的一条赤链蛇,但对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危害。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发现了两种哺乳动物。

比如说刺猬。可能看得不是很清楚,我们就拍到这张照片,在今年的初夏,当时我们有同事去工作,就拍到了两只大的刺猬在一起。而那时刚好是刺猬的繁殖时间。所以我们讲,这两只在一起会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果然我们就陆续地发现了好几只小的刺猬在里面,还专门去买了一个红外相机,去拍摄它的行为。结果红外相机放了一个星期,什么都没拍到,被人偷了。

好,我们除了刺猬之外还有黄鼬,就是黄鼠狼。

这个东西在上海其实不少见,但是跑得特别快,所以一般来说你发现不了它。黄鼠狼本来吃老鼠这些比较多,那么在城市里为什么它数量还不是很少?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技能:翻垃圾桶。它到我们这里来喝水,我刚好拍到它的一个背影。

当我们有这么多的植物、这么多的动物,在一起生活的时候,管理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的绿化工人他是不会管这个区域的。他觉得我们中的所有的植物都是杂草,都应该割掉。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跟他反复地去沟通,我们会有很多原则。

比如有一个叫做“貔貅原则”。

大家知道貔貅吗?上古神兽,只进不出的那位,那么我们的保育就好像是貔貅,它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只要进去就再也不会出来。就是死也要死在里面:树死了之后,朽木被真菌分解,被甲虫取食最后回归到土壤当中,增加土壤的有机物含量。所有的落叶也不会清扫,它都会给其他的生物提供一个落叶层,让它们躲避在里面,在这里面生存下去。

所以说这里面的所有生物就和大自然里一样。大自然里面没有搬运工,没有农夫山泉。我们这样的一个区域里面,它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循环。你不需要去把它搞进来、搞出去,它就可以很好地在这里生活,不断地循环,这就是我们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当我们做了这些事情之后,得到了一个结果:年,在我们做了半年不到的时候,记录到种植物,在年底,我们记录到种的植物,其中大多数是我们上海的乡土植物,还有25种鱼,水生的这些动物,包括五种的蛙类,还有一百多种以上的昆虫,在这里非常多。所以我们会开展很多的活动。

由大树支起的天空之城

其实并不是只有我们几个人在做这件事。有很多的志愿者跟我们一起去建设这样一个保育区。他们一起帮我们去种植植物,或者清理一些入侵的外来物种,去做一些观察和记录,每一个节气,他们都会做一些物候的观察,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zp/8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