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西小营村的街心公园,拉开了一年一度的“立夏”习俗活动帷幕。
据传说,凡在立夏这一天吃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苏家坨地区“食粥度立夏”的习俗已百年有余,是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立夏恰逢周六,前来喝立夏粥的群众比往年都多。
立夏粥又叫“百家粥”,熬粥所用的粮食来自各家各户。每年立夏这一天,在海淀区苏家坨镇的各个村,或三五户,或十几户一起,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去各家各户收集诸如红小豆、绿豆、小米、大米、花生、枣等十几种杂粮,用清水掏净后放在大铁锅里煮,经过一个多小时慢火的熬煮,掀开盖子,粥香四溢。全村男女老少和过路游客都可以在这里品尝香甜可口的“立夏粥”。
据介绍,喝立夏粥寓意有三,一是祭祀虫王爷,到了立夏,天气热了起来,雨水也多了,庄稼生长速度加快,这时候最怕闹虫灾。熬好了立夏粥后,先盛出一盆子来,端到地头上,用勺子把粥泼到地里去喂虫子,希望虫子不要吃庄稼,祈盼丰收;第二是和谐邻里,村民各家聚到一起,其乐融融;第三,酷夏将至,人们的食欲减退,立夏粥营养丰富,对人的身体有好处。
在北京四郊,熬立夏粥的风俗从明末清初就开始流行,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光明融媒记者张景华通讯员董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