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春醒,我们的二十四节气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10/5833930.html

Pilizzz

霹雳

年用画笔

记录了我们小小工作室的二十四节气

又是一年惊蛰春醒时

又一个四季轮回转起了齿轮

细数无缝对接的日子

邀屏幕前陪伴我们成长的你

和我们一起回顾它们

——霹雳

惊蛰

花竞开,虫儿醒

惊蛰时,春天醒了。去梅花山看了梅花,南京的花期要一个接一个的来了,梅花过后,南理工的二月兰、鸡鸣寺的樱花和海棠、古林公园的牡丹、情侣园的郁金香、莫愁湖的荷等等便要次第开放,开启南京忙碌的看花时节。

在赶花期的日子里,公园里看到最多的想必就是妈妈、阿姨辈的人了,她们系起自己漂亮的丝巾,穿起亮色的衣裳,将微笑的脸掩映在花丛中,认真又郑重的摆好造型,嘱咐持相机的人一定找好角度。

以前看到文章说,热衷跳广场舞也许是妈妈们对少女心的补偿,惊蛰万灵皆醒,平日忙碌操持生活的妈妈们,心中永存的浪漫情怀,想必也随着花朵带来的美好再一次被唤起了吧!

春分

草木染,春分暖

昨天的南京又冷回了冬天,天气预报说这是最后一波冷空气,过了今天气温回升,真的要到暖春了。

每到天气暖和,便可以玩水了,喜乐的草木染活动便会恢复,带着大家用自然界中的根、茎、叶、花、果实,染出不同颜色的花布,前两天在言几又书店的活动是今年的第一场草木染,天然柔和的颜色,和繁花盛开的春天最相配了!

熟悉我们的朋友知道,我们的原创活动——“染食同源”也已经开展了两三年,即染材也是食材,大家可以在染布的间歇用染材做一道点心,边染边吃,今年也将继续。

三月底我们要出趟门,回来后,已经开展四年的周日手作活动也会逐渐恢复啦,期待周末的时光一起用手艺唤醒春天,治愈无聊,度过四季。

清明

雨纷纷,思故人

其实死亡才是一件和任何人都相关的事,但因为觉得它离我们有很遥远的时间距离,似乎总有事不关己的错觉。每每上坟,都喜欢仔细看墓碑上的文字,短短几行字因为蕴藏着一个人一生的信息便显得尤其庄严,这个一生,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几年。

清明本是祭奠故去的人,却往往又充满团聚的欢乐,有的家人一起团青团、吃青团,有的则备了纸钱叠元宝,还有的去花店准备几束菊花。青团家里不怎么做,但叠金元宝是年年会做的事,据说最原始传统的纸钱到了另一个世界才最值钱。

死亡的一端是消逝、遗憾和不舍,另一端却是温馨的怀想以及对自己根系的追忆。人类在肉体消融的世界里揣摩未知的死亡领域,这趟单程的旅行因为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显示出无限的神秘感。或许是出于对死亡焦虑,人类对死亡的探索似乎从来没有终止过,春日来,在清爽明净的和暖春风中祭拜逝者,体会到生命消逝带来的悲伤,亦体会到一些生命里的新鲜。

谷雨

出游忙,百谷生

谷雨前几天,混迹美国八年、我们六年没见的朋友从美国回来,一起去大钟山风景区暴走,果然如古人所说,布谷鸟已经在林间啼鸣,只是戴胜却没看到,百谷生的生气蓬勃而发,登上灵谷塔的最高层,好像看到一片森林的海洋。

特别喜欢翁仲路、石像路以及明孝陵一带,树木葱茏,千百年前的石人石马镇在那里,城墙洞好像能穿越过时间,好几尊驼着石碑的赑屃默默地趴在须弥座上,好像置身在一个神话般的场域内,又好像在一帧动漫场景中。

谷雨也是一个喝茶的好时节,那天我们笑说自己的消遣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老年人了,无论去台湾还是去冲绳都会带茶回来,出游时买饮料的频率越来越低,而是保温杯带杯热茶,在疲累困倦来袭时,一杯热茶简直可以疗愈心神。

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夏了,我们又将有一些新的变化,感谢在时间的角落里,见证我们成长、陪伴我们成长的每一位朋友。

立夏

绘风物,夏日长

转眼画完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进入了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一到立夏心内便会雀跃,因为生日临近端午,还因为绿树浓荫,白昼日长,风物生长,有很多可画的风土素材让人手痒。前一两年去村里,我才知道紫色的蚕豆花在三月开放,到了五月立夏前后,便换蚕豆的豆荚立在枝叶间;覆盆子成熟,喜乐每年这个时候都记挂着做覆盆子果酱;樱花、海棠这些春季小花之后,蔷薇、月季之类的大花朵开放,把夏天的第一场热闹带到眼前。

今天线下三期水彩课就要开始了,又有很多朋友和我们一起拿起画笔,开始绘画的生活,希望清新的水彩开启大家今年的立夏之日,也开启多彩的夏日生活。

小满

做酒酿,谷粒黄

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谷粒黄熟,暑气愈盛,栀子花开,即刻便进入消夏时节。南京的湿热即便如我能吃者,也会热的没有胃口,恨不得三餐就吃点水果,喝点稀粥,以求清淡饮食,度过炎炎暑热。

无论在南京还是在新疆,每年夏天家里都会隔三差五做酒酿,新疆称作醪糟,糯米发酵而成,冰在冰箱里,吃时或做冷饮,或做热饮,融着淡淡的酒味,消暑解渴。最热的时候,家里一定要煮绿豆汤,爸妈嘱咐我出门时带一罐,似乎确信这一罐绿豆汤便可抵抗街头可怕的暑气。酸梅汤是小时候的挚爱,家里甚少煮,现在所卖的酸梅汤似乎甜的发齁,喝了更不能解渴,不过听着“乌梅”二字,已经觉得口舌生津。

珍惜这两日的凉爽,过不了多时,南京便要如火炉般发威了,芒种就在不远时。

芒种

制香囊,侯端午

今日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家里阳台的茉莉花开了,蚊子草也长成了,可恶的蚊子和蟑螂也纷纷出动了。

芒种临近端午,这个时候总是很兴奋,端午节有吃、有玩、有神、有恶、有习俗,简直是所有传统节日的集合缩影,在我看来是最生动的节日,因此格外喜爱和期待。每年此时,喜乐会开设端午的香囊课,传统香囊、心形香囊,今年做的是成对的葫芦香囊。用针线、布料搭配艾草和中草药,把接地气的祈愿和一点忙里偷闲的生活情调都缝制在内,香囊真是一个让人提神醒气的妙用物件。

未到端午,蜀葵已竞相开放,每年此时到南艺看毕业展,展厅前有一片蜀葵,开的胭红一片,几尊磨损的小狮子像掩映其间,这一方带着上古气息的小景,在这座艺术院校里显得几分俏皮,又带着时间的神秘气息。

这个芒种的日子,我正在一场从上海到日本五天四夜的海上航行写作活动中,回来后再与大家分享这场夏日的航海体验~

夏至

食龙虾,盛夏至

端午一过,就到夏至了。

今年的夏至有世界杯搭配。对于世界杯,与自己的唯一联系就是,小时候每四年,一到世界杯的年份,就轮到父亲的探亲假,带我从新疆回一次南京,南京夏天的空气里,有屋子散发出的潮湿味道。

除了西瓜,南京的夏天还有小龙虾,虽然未到小龙虾最肥美的时候,可食虾的时间从五月便开始了。以往两年,我都没有好好珍惜龙虾季,错过了吃鲜虾的时机,今年特意在朋友圈询问哪一家好吃,结果在各种回复中,只有两家出现重复回答,原来南京好吃的小龙虾有这么多家吗?加之世界杯,每天晚上,朋友圈都会出现一盆盆烧的通红的龙虾,彰显着通宵看球的爽快心情。

今年已经吃了两顿,所以再也不必遗憾说又错过了夏天的龙虾。喜乐说以前南京人都吃十三香的龙虾,蒜泥是后来才有的新口味。所以夏至就画上一盆十三香的小龙虾,配上毛豆和水煮花生,开始真正的南京夏天吧!

小暑

荷满塘,季夏始

夏日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意味着季夏的开始。

小满时所说的绿豆汤、酒酿已经都被端上了我家餐桌,今年我妈又做了新尝试——荷叶茶,将荷叶洗净,加水熬煮,据她说也是适合夏天清热去火的饮品,喝起来倒是清香,但实在像粽子叶泡的水。每年此时,莫愁湖的满塘荷花便开放了,碧色荷叶像一片片罗裙接连成面,清清净净的荷花带着新粉,立在炎炎夏光中,耳畔是声声知了,这便是南京酷暑的动静。

今年莫愁湖公园整修,少了一处赏荷地,看荷花便要去玄武湖,待荷花开罢,若是能捡了荷叶来,放在阳台风干,家里又会做荷叶鸡,不用复杂的佐料,蒸出来的鸡带着荷叶香气,肉嫩,味又不腻,喜乐吃了一次后便总盼着我能再带了来,但这道菜,只能看有没有缘分能获得荷叶啦。

到了小暑,南京今年也出梅了,告别湿答答的粘腻,炙热的暑气便滚滚而来。

大暑

兴出游,需避伏

一年的第12个节气:大暑。

二十四节气已过去一半,到大暑一直在赶文字稿和插画稿,朋友圈里则开始了暑期摄影大赛,阅尽欧洲、东南亚、以及我们大西北的风光人文。没有时间出门旅行避暑怎么办呢?博物馆当然是首选之地!一个大夏天都能让人冷得发抖的地方,不信可以去咱们有十八件镇馆之宝的南博走一遭。

每到一座新的城市去旅行,我们都会把博物馆列上重要行程,一座博物馆浓缩了这座城市最精华的人文气息,逛完博物馆去文创馆买创意周边是我们最乐意的消费。现在网上购物便捷,似乎去哪里都不值得增重行李购买特产,早已少了淘物的乐趣,于我们而言,在博物馆淘国宝周边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线下消费体验。

大暑天逛逛博物馆,权当避伏消夏的奖励。

立秋

暑未尽,啃秋瓜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每当立秋这天到来,都有些恍惚。小的时候很能理解“无尽夏”这个词,夏天似乎很绵长,忽而说立秋了,意味着夏天即将画上句号,可明明暑气还盛,秋老虎还让人停留在夏天的幻觉里。

有一年爸妈出门旅行,买了好几个瓜屯在家里,父亲对我说:“过两天立秋,你记得吃个西瓜。”都说没有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然而习俗却偏偏是立秋这天要啃秋,我总觉得,是因为秋天的西瓜很快就不好吃了,没有瓜味,水得很。

昨天回家,桌子上放着一盆水,切开的半个西瓜被塑料袋扎着漂在水面上,旁边还漂着一只空瓶子,说是母亲在网上看了什么方法,说这样西瓜能放两三天,我不解,有冰箱干嘛不用?想想也不合乎科学啊!可是母亲坚持要试,我也不禁琢磨这是有什么玄学的道理?结果今天早上一打开,原本又红又甜的西瓜果然坏了!气恼的不行!

立秋还没吃到西瓜,晚上要去重买一个!

处暑

秋叶落,凉风起

处暑到,暑气顿时消了不少,太阳一落山风都爽快起来了,不似一周前湿湿黏黏的,知了的叫声好似突然之间、又好似不知不觉就停止了。

新一期水彩班的同学又到了画落叶的时候,夏秋交接时落在地上的梧桐叶都被季节交替的风染了色,有的带着走过一夏的老绿,有的是初秋时节的熟褐,还有很多一半绿一半黄,像大自然用自己熟练的接色技巧完成了一幅树叶上的水彩画。

处暑时节临近中元节,在新疆,中元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节日,因为这一天必定要去上坟。树叶落地,凉风渐起,有一些秋意注入了夏季遗留下的暑热中,一些生命开始在这个季节凋零,这便也是又一轮交替的起点。

白露

秋果挂,凝露白

白露一夜秋凉。上周还每天开着空调睡觉,这周晚上电扇都不用了。爸妈阔别新疆多年,选择这个时节回去一趟,时不时发来些照片,家里院子正结着秋果,郁郁葱葱的枝叶间挂着红色的辣椒和番茄,葡萄架上是一串串的美人指和无核白,唯一的一棵枣树,因为被母亲嫁接过,上头挂着沉甸甸的大个枣,下头是又甜又脆的小枣。

小院子还是和我记忆中一个样,我回消息说多拍些不同角度的照片,五分钟后父亲发来一串,配文字道:“这是从房顶上看院子。”他穿着一件绿色的T恤,在照片的远处,几乎和爬上屋顶的枝蔓融为一体。

没有精致的器皿盛放这些新鲜的瓜果,要么是老旧的筐,要么是露瓷的盆,这些老旧好像盛放着童年的记忆不曾向时光的方向走去,只是躯体被时间的颗粒缓慢消解,长长久久的在这个小院中成为一个不起眼的标本。

秋分

秋祭月,庆团圆

秋分,让夜晚的到来早了些。

丰收的时节,古人原本在秋分时祭月,但因每年秋分的日期不固定,便逐渐改为了中秋。中秋节也有自己的小神仙,尤爱兔儿爷,因为他是自己所知的唯一因游赏玩耍而存在的神仙,似乎在守护着人们那份珍贵的玩耍之心,到了中秋便不禁想,以前的老北京,家家请尊兔儿爷、全家团圆赏月的情景,于是自己用粘土和葫芦做了这尊葫芦小兔儿爷。

中秋前,水彩班福利活动,举办了两场“月饼大绘”,大家吃月饼画月饼万分积极,两场活动都满满当当。对于中秋的月饼我的感情没有对端午的粽子那般强,小时候的月饼种类并不丰富,五仁或者青红丝都甜腻齁人,家里也不会特意买来过节。今年因为月饼大绘,买了一堆稻香村,还有编辑送的月饼礼盒,才算是应了中秋的景。

寒露

脂膏黄,凉风动

秋天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不过南京依然秋意浓浓,天高气爽。路边小龙虾的身影已经减少,便是无肠公子登场的时候了。

家里吃螃蟹时,必是饭前或饭后,桌上没有其他餐食,只专心食蟹,蘸了姜丝陈醋,手里急着掰扯,口中还在回味。每吃父亲必说,壳里那法海不能吃啊,他是斗法躲在那的,然后掰开壳把蟹腿肉放在我碗中,存够了若干一口吞下去,不过总觉得不及自己或剔或夹取来吃的有味。父亲常说,他们现在的三高,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没的吃时饿的狠、有的吃时死撑撑出来的,现在除了干净卫生,对吃食倒没有太多讲究,唯吃螃蟹时,存留下来的讲究贵气便又显现出来,夹过一只蟹腿,小口咬掉顶端,用筷子一捅,一只完整的蟹腿便落入碗中,浸入姜醋。每每又道:以前的人吃螃蟹,吃完可以再拼出一只完整的螃蟹来!

螃蟹入锅的过程多少有些残忍,一只活的,捆好放入锅中,不用加任何料,最简单的烹饪方法,若螃蟹未被捆,就一定要用重物把锅盖压好。烹饪前养在家里的螃蟹也要特别小心,曾经喜乐家的螃蟹坚强而倔强地爬到了窗帘上。

曾经看《暴食江湖》一书,作者焦桐用“美丽端庄”“尤物”这样的词来形容这壳硬爪利的生物,大概是进食过程的不易,反而使食蟹有了几分风雅吧!寒露时节,已到深秋,禾黍香,螯封嫩玉,壳凸红脂,美人口腹,一只蟹足矣!

霜降

庆丰收,初霜降

今日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虽然是初霜降的时节,加穿了外套,可南京的气温依然算宜人,外出写生的心每日都在蠢蠢欲动,路过工作室附近的蔬菜店或水果店,石榴的位置被大小不一的柿子替代。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柿子,觉得涩嘴的很,大概是没有吃到好的,在南京,作为一个非常容易上火的人,吃柿子觉得爽口又爽心。年11月,夫子庙工作室开业礼的时候,特地买了柿子,还摆放了喜乐做的布艺柿子,想讨个事事如意的彩头,后来“柿柿如意”的图案成了我画葫芦的经典图案,它们都找到了喜欢它们的新主人。

去年万圣节前后,在金鹰做完葫芦的活动,和喜乐去逛超市,看到小巧可爱的南瓜,买了几个一直摆到了今年,这个时候瓜果丰富,于是决定本月的水彩班福利活动,一起做个庆丰收的土气girl,满满的柿子、南瓜、玉米,明天是第二场,继续感受丰收的喜悦。

已经画完了三个季节的18个节气,

就要入冬了。

立冬

地始冻,涮锅子

冬天是最不喜欢的节日,冷的缩手缩脚,穿的又很臃肿,立冬一到就宣布了这个季节的到来,且天黑的越来越早,整个人精神都好像藏了起来。冬天最精神的时候,大概就是吃火锅的时候吧,可以脱去厚重的外套,听着咕嘟咕嘟的冒泡声,夹起鲜嫩的肉卷涮几分钟,裹上自己调和的酱料,吃的满头大汗,一扫天冷的颓丧气。

前两年我们每到冬天都会去梅园饭店吃火锅,在一楼,只有冬天才有,传统的清汤铜火锅,店面装修也是老派的90年代风格,不拥挤,酱料也不错,每每去吃,都恍惚能想到《血色浪漫》里的情景。今年多了朝天宫工作室,过街穿过冶山道院,便是老店安乐园,除了小吃点心,还有专门的火锅店,依然是人少不挤,去吃了好几次。

冬天吃火锅这件事,一定是和亲近的朋友,不然就辜负了这份热闹。一起吃火锅的朋友,都是好朋友!

小雪

将雪寒,笼屉鲜

一年到了第20个节气,天越开越冷了。

这个时候南京的蟹黄汤包也已经上市。夫子庙工作室后面,长白街上有一家卖汤包的老店,老板人称包子西施,店门口常年弥漫着笼屉中冒起的雾气,到了这个时节,笼屉中便又多了蟹味。她家的蟹黄汤包,在包子的顶部捏上一撮黄,揭了笼屉被冷风一吹,那一撮黄便僵硬了,这样的蟹黄汤包总显得有些华而不实,所以即便这家汤包不错,可要吃蟹黄汤包,我们还是会去殷高巷的小李汤包。

小李汤包门口成堆的螃蟹壳堆满红色的塑料盆,他家有一位店员嗓门极大,负责在门口点单收钱,客人点完单便能立马计算出价格。蟹黄汤包没有特意在包子皮上标识那一撮黄,蟹味通通被包进包子内,被笼屉蒸的汤汁鲜美,这种实打实的美味最是得我心意。

前两天去吃,算钱的伙计似乎不在,店面格局也略有改动,兴冲冲要了蟹黄汤包,吃起来却觉得味道偏甜不少,倒是可惜了蟹的鲜味被甜味压制的腻口,和喜乐两人不住叹息,怎么不是原来的滋味了呢?

吃罢穿过弯弯拐拐的老巷子,在冬日的阳光中,逛一逛胡家花园吧。

大雪

腌咸肉,添冬味

从记事开始,每年冬天父亲都会买肉来腌制。

我一直把它们当作我家的特产,因为在新疆,好像没有人家冬天会特别腌制咸肉。用花椒、盐腌制了肥瘦相间的肉,就用绳子挂起来慢慢风干,蒸饭时切几片放在锅里一起蒸,烧汤时切几片煮汤提味。

到南京后才知道,原来并不是自家独创,冬天家家都腌鱼腌鸡鸭腌咸肉。没有新疆院子那么大的地方,阳台上也还是会挂上几块,冬天便多了些滋味了。

冬至

包饺子,御寒冷

很多地方大概都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母亲给的解释就是冬天太冷,怕冻掉耳朵。

其实我们家吃饺子不怎么分时候,一个月总要吃一两回,对于极度热爱面食的母亲来说,好像包饺子不怎么费劲似的,当然我爸也不能闲着,擀皮和馅也熟练得很。我看着倒是动静不小,家里的盒子盘子统统拿出来,包好的饺子整齐码好,塞进冰箱里,待这些饺子刚刚吃完,好像又迎来了下一顿。

家里的饺子馅足个大,吃完了,我总要喝一口有些烫嘴的面汤,肠胃好像即刻饱暖的舒坦,总会记得被唠叨了二三十年的那句话:“原汤化原食。”

小寒

储冬菜,腌几坛

母亲也有自己的冬日保留菜色——腌辣白菜。新疆冬天菜色少,总是会囤很多大白菜,洗净塞进缸里,撒了料,还要用一块大石头压着。

小时候觉得那缸又大又重,母亲像个科学家严密观测每一日的缸中变化,也不知哪一日就能捞上来吃了,手一定要洗净,经过几日腌制的白菜立马把寒凉通过指尖传递给身体,咬一口,又酸又辣,冰凉沁心,新疆那么冷,却还是让人偏爱这一口。

到了南京,缸换成了坛子,除了常规的即食和炒,母亲又尝试了用自己腌的白菜做酸菜鱼,并坚定给予了自己高度评价。

大寒

织毛衣,共消寒

要说南京最让人不喜欢的,大概就是每年冬天的湿冷了。这一年多喜乐认真学习了新技能,在大寒前把自己的毛衣织好了!每天抱着一团线来来回回,从刚开始拎着小包,到毛衣渐渐成形,只得天天拎着一只好大的包,我是亲眼见证了这件毛衣的成长。

来自冰岛的毛线,带着浓郁的熟悉的羊咩咩的味道,我们都思考过一件毛衣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根线,只要这么一想,就觉得,织毛衣其实是一件挺神奇的事。接着有同学来和喜乐学织毛衣,我们在工作室开足了暖气,泡着热茶吃小点心,有时会让我觉得,时间好像被沉淀回了九十年代。

立春

包蛋饺,待春风

立春后,春节临近。每年过年前,喜乐都会在家包蛋饺,一手执勺,一手拿筷,打好的鸡蛋盛在勺中,在火上轻轻晃动,看蛋液慢慢沁成饺子皮,再包上纯肉的馅,用筷子合在一起,一只只金灿灿的蛋饺便成了。

在诸多年菜中,喜乐只会包蛋饺,所以执意把包蛋饺发展成自己每年必做的传统,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蛋饺真的很好吃啊!

两场大雪后,终于迎来了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两个字真让人精神抖擞,虽然依然春寒料峭,数九寒天还未远离,心里却觉得寒冬终于要过去了。再过不久,南京的梅花山上又要梅香阵阵、花开遍野了。

虽然春节似乎变成了人情的负累,会使很多人精神疲惫,可它象征着春天的来临,静待春风,新年和暖的期待已经开始了!

雨水

执花灯,春雨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日雨水,南京真的在下雨。

雨水后,湿冷的冬天才算真正过去,气温回升至0度以上,只要天一暖,草木萌动,南京的花儿朵儿便要次第开放了。雨水时往往年未尽,开年春雨和着年味,南京的年味当然是一盏盏的秦淮花灯。

曾经秦淮花灯的非遗传承人就在我们工作室的三楼,后来搬走了,但每每看到年前秦淮河畔亮起灯,我们便猜想,哪款是他自己设计的?花灯手艺人扎大半年的灯,只有过春节时,在夫子庙摆成一条街挂起等售卖,今天下雨,来工作室的路上,大家还是在准备出摊。每年都有些新花样,今年多了毛毛质地的小狗灯,但看来看去,还是传统的金鱼灯、荷花灯、兔子灯最美,造型、材质到色彩搭配,都美的不过时。

不到夫子庙看看灯,似乎就不是过年,以一盏花灯开启一年的好时景,算得上是由古至今、金陵人家的浪漫情思了吧?

线下水彩课

六期基础班/二期进阶班

进行中

七期基础班/三期进阶班

筹备中

感兴趣可添加霹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zy/6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