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就有ldquo生仙里rdq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718/8049085.html

瑶溪村标

合村乡·瑶溪村

瑶溪村,属桐庐县合村乡,地处淳安、临安、桐庐三县(区)交界处。东邻合村,南接三源,西邻淳安临歧镇,北邻临安湍口镇。年12月,由三合、岳山两行政村合并,村地因处瑶溪源头得名。

瑶溪村起源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唐代属分水县生仙里乡八管上图一保庄。元、明之际,属生仙里乡管辖。清代属生仙区管辖,民国三年()撤区改为生仙乡。民国二十四年(),为分水县岭霞乡一保。年属岭源乡。年10月属桐庐县合村公社小茆坞管理区。年1月属印渚公社岭源管理区。年10月属合村公社。年11月属岭源公社;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岭源乡与合村乡两乡合并为合村乡。瑶溪村区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33公顷,耕地29.07公顷。辖洪坪、祥园里、瑶源口、外陈家、里陈家、天子堂、老鸦窠、栗树坞口、石垄山9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户人。

瑶溪为“鸡鸣闻三县”之地,家家挂家训,人人守村规。与临安二联村、淳安瑶源口共饮一溪水,同走一条路,其中洪坪自然村与临安二联村不仅林界、地界“插花”,连农户也“插花”。村民们共用一个电闸,田地灌溉共用一个堰坝,自来水共用一个蓄水池。三个村的村民犹如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族,从不曾发生过争吵、斗殴之类事情,大家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年,村庄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年,瑶溪村被评为桐庐县首个“全国文明村”。年,瑶溪村创建为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

小村溯源

猕猴谷公园入口

洪坪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小洪岭北麓。分老公路由此入临安境内。与临安湍口镇青坑口接壤。有少数淳安移民。地处小洪岭北麓小坪上,故名。产松、杉木、茶叶、萸肉。

祥园里位于乡政府驻地北,瑶溪村中部。处洪坪与瑶源口之间。昔村居筑围墙,名墙园里,后衍称今名。陈姓世居地。产松、杉木、毛竹、茶叶、萸肉。

瑶源口位于乡政府驻地北。与外陈家、祥园里相邻,与淳安临歧镇瑶源接壤。地处瑶溪纳陈家之水汇合口,故名。有省级猕猴保护区。有少数淳安移民。产松、杉木、茶叶、山核桃及少量萸肉。

里陈家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地处陈家、天子堂之间。以姓氏名村,分里、外两村。产松、杉木、茶叶、萸肉。

外陈家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地处瑶源口、里陈家之间。有少数淳安移民。产松、杉木、毛竹、茶叶、山核桃、萸肉。

天子堂位于乡政府驻地北,老鸦窠半山腰。与里陈家、石垄山相邻。其地形似燕窝,旧时传说为帝王风水,故名。年,因地质灾害影响,村民大部已搬迁。有少数淳安移民。产松、杉木、茶叶、山核桃、萸肉。

老鸦窠位于乡政府驻地北。与石垄山相邻,并与淳安交界。昔时其地林木葱茏,秋后乌鸦群集于此越冬,故名。产松、杉木、茶叶、山核桃、萸肉。

栗树坞口位于乡政府驻地北,洪坪至祥园里之间瑶溪对岸。昔坞内多野生栗树,地处坞口,故名。产松、杉木、茶叶、萸肉。

石垄山位于乡政府驻地北。东北邻天子堂,西南邻老鸦窠。地处和尚尖东南山坡,后山湾中有大石堆积成垄,故名。产松、杉木、茶叶、山核桃、萸肉。

瑶溪——中国传统文化村落

里陈家文化公园

瑶溪村是大山深处里的一个美丽、幽静的小山村,这里山青水秀,特产丰富,适于性情淡泊者隐居。村民们背靠大山,逐瑶溪两岸居住。

北宋宣和二年(),睦州剌史陈叔易辞仕到瑶溪隐居,成为瑶溪村落有史以来最早的记载。除里陈家、外陈家皆以陈姓冠以村名外,祥园里亦为陈姓世居之地。方氏也是较早定居瑶溪的,清时建有方家厅,族人也曾高中过进士,故方姓在当地属名望之族。吕姓先祖清末为严州讼师,因与方氏在严州府相识,聘其到瑶源口为其儿子授业,并在此繁衍,成为瑶溪之大族,居住地为瑶源口。

瑶溪境内曾是人口众多的一个村落,清代仅外陈家承恩堂一脉,就有99个灶头之多,且在10.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可以报出名字的庙宇就有10多个。可见村民凭借靠山吃山,小日子倒也过得平和安祥富裕。

清咸同兵燹,发逆犯境,节次蹂躏,致使瑶溪生灵涂炭,人口锐减,人口灭绝而消失的村庄就达10余个,如邵家、徐家坪、郑家、王家前、钟家前、庄家坪、罗家桥头、屋基湾、铁炉畈等。这些有地名而没人家居住的地方,当年平整土地时,挖下去发现全为屋基、碎砖瓦等,可见当年兵燹,是一场多么严重的灭门绝户之灾。

清光绪年间,政府为尽快恢复生产,出台大量惠民政策,致使人口较多地区的人们打着“到严州种蕃薯去”的口号,迁家带口,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分水,他们选择与世隔绝的瑶溪,希望逃避战火侵扰。

如今,居住在瑶溪的村民仍有数十姓氏,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更能珍惜和平的生活。

洪坪

洪坪位于瑶溪村的分老线上,这里是桐庐、临安、淳安三县交界处,由此入临安境内,与临安湍口镇青坑口接壤,也是十里瑶溪上的一个自然村。村名的由来,源起与北宋方腊起义。

北宋年间(-),宋徽宗政府腐败,生活奢侈,为了修建豪华宫殿,不远千里到南方搜集奇花异石,送往开封。再加上灾荒,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方腊是睦州青溪人,自幼喜欢提枪舞棒,练就了一身武艺。他不畏强暴,好打不平。自家靠经营漆园,出售花石度日,不料却被朝廷派来的人洗劫一空。宣和二年(),方腊在家乡聚集几百名和朝廷有深仇大恨的农民起义,自称“圣公”,年号“永乐”,各地“明教”纷纷响应,起义军从几百人很快发展到了几十万,三个月拿下了睦州、徽州、杭州等六州五十二个县。

北宋朝廷接报大惊,急忙派童贯率十五万大军对义军进行镇压。因敌我实力悬殊,方腊只好退回淳安、临安一带。并在三县交界的一座叫老鸦窠的山峰上,与朝廷大军血战,从外陈家一路刺杀突围出来,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双方伤亡惨重。这一片荒野草坪被鲜血染红,瑶溪的水直到五里开外才慢慢见清。后来人们把鲜血染红的那片荒野草坪叫做“红坪”。

随着岁月的变迁,“红坪”慢慢衍变成了洪坪,但这两个村名历经多年,村民们一直沿用至今。

隐将村与刺史第

残存的刺史第

瑶溪里陈家村当年有幢老房子叫剌史第,如今仅剩残墙断垣。不过门前有个一米多高的圆形旗杆石顽强地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据传这是陈氏后人为了纪念北宋睦州剌史陈次中而建造。

陈次中,字叔易,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陈叔易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的,自幼聪慧,发奋苦读,然未取功名,一度循入空门,与名士晁以道等为友。宋崇宁年间,陈叔易得到开封府尹宋乔年力荐,方始仕途。宋宣和元年(),陈叔易任睦州剌史。任上克勤克勉,《陈氏宗谱》上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赞道其:“德则厚,业则良,学则富,名则扬。”

宋宣和二年()十月,方腊率众起义,十一月攻占青溪。面对突发变故,作为睦州剌史,陈叔易进退两难。固守城池,老百姓遭殃,于心不忍;放弃防守又是失职。最后他选择在方腊义军攻占睦州之前,以身体多病,辞去睦州剌史,到瑶溪村的里陈家村隐居,成为里陈家村陈氏始祖。朱熹叹道:“唯尔才优,宰辅黄堂,未尽所藏。”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陈叔易后人陈重达迁居分水儒桥。又越六代,陈球、陈翰带着先祖的刺史荣光,分支到瑶溪村的里陈家、外陈家,并建“刺史第”,取村名“隐将村”。

陈氏祠堂

里陈家村陈氏宗祠

昔日,墙园里、外陈家、里陈家三村陈氏均有各自陈氏祠堂,里陈家为衍庆堂,外陈家为承恩堂,祥园里为聚庆堂。

祥园里聚庆堂主体建筑为三间三进,两天井,分前厅、中堂和后殿,两边各有厢房。砖木构筑,为单檐布瓦硬山顶,八字门朝南开,栋柱皆有合抱粗,画梁雕栋,气度恢宏。因村子四周建有围墙,故称墙园里,今雅化为祥园里。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聚庆堂仅剩半间残屋,后拆除改建粮仓,墙园里陈氏宗祠已荡然无存。

外陈家承恩堂宗祠主要毁于清咸同兵燹。当年承恩堂宗祠住满了外乡逃难人,太平军自淳安境经白鹤岭入村后,放火焚烧祠堂,那些逃难的人也全部遇难。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承恩堂宗祠仅剩前厅,村里曾在此地办过小学,如今也踪影难觅。

里陈家村衍庆堂宗祠,也因遭咸同兵燹与多年的动乱而墙垣颓坍。二○一六年六月,在陈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原址上进行重建。

新建的陈氏宗祠为五间二进四合院式砖木构筑,粉壁黛瓦,堂宇轩昂,朝迎紫气,占尽吉祥。前为门厅,后是寝殿,中则天井,廊腰缦回,上可慰先祖在天之灵,下既表子孙感恩之情也!

方家厅

瑶源口方家厅遗址

方家厅是方氏一族在瑶溪的重要标志。《清川方氏家谱》“瑶源口阳图上”有方姓祖屋一幢的记载。清末方家厅毁于咸同兵燹,前厅被火烧毁,大厅板壁、门窗堆至天井焚烧,致天井里的青石板均烧成断块、碎块。

方家厅属于徽派建筑,明堂开阔,整座建筑由木构柱网承重,单体外墙,内分割为二进三间两弄二层楼房,硬山顶,外表粉墙黛瓦,花窗漏影,清丽和顺;内藏风姿雅韵,木雕构件,神采灵动,绽放素洁淡雅之芬芳。

方家厅的门楼极为气派,上部用砖砌出向外挑伸的檐脚,顶上覆瓦,木雕彩绘,给人以素朴、庄重之感,反映出主人当时的社会地位。

从方家厅大门内进入,不足两米处有一石槛,石槛与大门之间为照厅,亦称回堂。旧俗照厅之门平时不启,常人出入则走侧边两门,遇婚礼寿庆或贵客登门,才开启照厅大门,以供人出入。照厅后为轿厅,乃乘轿来访者落轿之处也。

二进中间的三间为明厅,两侧厢房作为厨间。明厅乃主人待客,祭神拜祖场所。明厅靠后金柱间所置板壁,旧称太师壁,太师壁后是登上二楼的楼梯弄。二楼沿天井四周皆有走廊,由走廊进入各个房间,采光通风颇佳。

一楼天井两侧为步入二进明厅之走廊,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天井前厅柱梁上方悬挂“岁进士”巨匾一块。方家厅以天井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四合院落,整体构筑沉稳大气,立于天井四周,晴望蓝天白云,雨观屋檐流水,四水归堂。

方家厅中间天井地势比前厅高约尺余,而二进明堂又比开井高出一尺,寓意步步高升,表达了主人对后代的美好期望。天井由青石铺筑,方正大气。明堂牛腿、斗拱造型美观,堂前牛腿均以圆雕手法刻着狮子、鹿、如意等物,每一截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精湛非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瑶溪庙宇

十里瑶溪

昔日,瑶溪村境内有众多古庙宇遗迹,不仅有龙王庙、白鹤殿、周王庙、土地庙、范王庙等,并且在高山尖、高流尖如此高耸的山巅也建有和尚庙与尼姑庵等,尤其被叫作为“五圣庙”的更多,里陈家、外陈家、瑶源口、洪坪等村均有,各类庙宇有十几座之多。

瑶溪的庙宇大多建于明清时期,至清末咸同兵燹后,因境内人烟稀少,香火难以为继而衰败,尤其经历“破四旧”等动乱的年代,境内庙宇已荡然无存。

如今瑶溪村尚存的一座小庙,是近年来周边的善男信女捐款所复建,此庙址位于瑶源口,供奉神灵为聚财灵君商圣范蠡,俗称“范王庙”。

范王庙其实也是一座五路财神庙,“五路财神”除有文财神范蠡外,另外还供奉四尊其它财神。人们对每个财神在当地均有不同的祈求,比如“地方财神”金元七总管,原本是一位郡守,生前清正廉洁,福荫百姓。老百姓希望这些造福地方的英雄,死后仍能发挥“余热”,能继续护佑当地百姓,故江浙一带自明清以来供奉其为当地的“地方财神”。

范王庙庙额题有:“五显财神”。楹联为:富而可求,求人不如求己;物惟其有,有德自然有财。细细想来,颇有一番哲理。

深山坞里飞出金凤凰

里陈家文化公园

瑶溪村虽地处偏僻,但村民们尊师重教,耕读传家之良风源远流长。民国时期,瑶溪村以陈府、何府、项府为首,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据民国《分水县志》记载:“陈学海,年,担任山东淄川县知事,后入保定军官学校,陆军中将,任军事委员会参谋;瑶源口何其华,陆军少将,曾任闽海军管区永泉师管区后方补充团长及政治部补训团长。外陈家陈殿华,浙江省地方自治专修学校毕业,曾任江西省瑞金县秘书、浙江龙游县秘书主任等职;陈殿荣,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毕业;白鹤坞邵金绶,曾任山东淄川县财政科长等。”新中国成立后,童冠寿,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曾任衢州水利水电局局长。

瑶溪人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从不吝啬。年以前,村里没出过一个大学生,为了鼓励,村里出台奖励措施,考上大学的,村里仍旧为其保留山田地的份额,发红包奖励,对重点大学、普通大学、大专,则分别给予、、元的奖金。对经济困难读不起书的大学生,则由村里支助。山里人读书学习,便由此蔚然成风。20多年来,从瑶溪飞出去一百多只金凤凰,其中不乏北京大学之类的国家重点学府。如今,这些从深山坞里飞出的金凤凰,有的成为优秀的外交官,有的成为公务员、人民教师,也有的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郑立樵,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外交部驻德国大使馆参赞等职;周美娟,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任舟山某部队团级干部;吕星辰,毕业于北京音乐舞蹈学院,获得最佳女演员金爵奖、荔枝国际电影节国际影后,等等。

崎岖变通衢——记岭源至瑶溪公路建设

瑶溪公路

瑶溪地处偏远深山,南有白鹤岭、太白,海拔米,东有小红岭海拔米,还有探汉岭,海拔米,诸岭为天然屏障,素曰“山高齐云,探入霄汉”。货其物,肩挑背驮,艰辛不堪回首。

年春,当时的岭源公社党委提出“一年到黄山,二年到茆源,三年到岳山,四年队队通公路“的号召,公路经过设计测算需要资金50万元。当时,一个正劳力干一天活只有四五角工钱。为了实现走出去的愿望,岭源公社推行民办公助的办法,每人投资20元,每个劳力投工20个。

建设过程中凡涉及征用土地、砍伐山林均无偿提供,涉及到老百姓的不要一分钱赔偿。麻溪两旁的山体全是壁如屏的花岗岩,临崖临水,光是桥涵就有多道。全公社的男女老少自带工具参战,他们劈山筑路,冒酷暑,顶严寒,肩膀磨破皮,双手挖出泡,晚上点着火把夜战,有的妇女还把孩子背在身上参加劳动。经过八年的劈山、建桥、筑路,道路沿线0多村民共投工25万工,开挖土石23万立方米,到年1月,岭源到瑶溪里陈家公路全线竣工,一条穿越千年沉寂群山的公路,给生活闭塞、贫困中的山民带来新的希望!这条路是桐庐公路建设史上的典范之路,筑路的经验曾在全省推广。

年,瑶溪村抓住“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机遇,村民捐款18万元,人均捐款元,对洪坪到里陈家米长的公路,从原来3—4米宽拓宽到6.5米。从此,这条村民们的康庄大道、幸福之路,将偏远的瑶溪村与外面精彩缤纷的世界紧紧相连,逐梦未来。

春分酒

春分酒

瑶溪人一直保留春分日酿酒的习俗。每年七、八月辣蓼草开花的时候,瑶溪人便采来辣蓼草花,捣成花泥,配入少许其它药草,再与糯米粉拌匀,揉成荸荠一样大小的酒药丸。然后把做好的酒药丸用稻草捂住让其发酵。酒曲经一二天发酵后,便会长出一些白色的小绒毛,并散发出一股浓烈的混合着茅草与蓼花的香甜气息,取出酒药丸晒干储存。酒曲存放时间越久越好,有了好的酒曲,加上春分这天特别好的水质,然后选用上好的糯米,方能做出上好的春分酒。

春分酒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制作时须将糯米用溪水浸泡,再上笼将其蒸熟,待晾至手温般温度时,用温开水调软,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碾成粉末状的酒曲撒入糯米饭内搅拌均匀,放入缸内稍稍压实平整,在糯米饭的中间挖个小洞,缸口盖上一块布,若是天冷还要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保暖,确保糯米发酵所需要的温度。

糯米发酵,一般需要七八天时间,方可酿成糯米酒。糯米发酵完全,先滤去酒渣,把酒液装入酒坛,再用笋壳将坛口扎紧密封,并糊上纸筋黄泥。酒坛内的糯米酒一定要经数次蒸煮,使酒中的水分蒸发掉一部分,提高酒精度方可久储。蒸煮时将密封酒坛置于放满水的大铁锅内,锅上罩一只箩筐,并盖上布,使其蒸汽少挥发。随着锅内的水烧沸,慢慢地使坛内的酒水也翻滚为止。然后将煮好的酒坛置于屋内的荫凉处,这样做成的春分酒,不仅存放数年不变质,而且时间愈久愈醇厚,色泽鲜亮,犹如琥珀;味苦透甘,甜酸适中;涩辣俱有,香气浓郁;醇和鲜爽,回味绵长,且具有舒筋活血、清心化淤、驱风散寒、养颜益肤的功效。

老鸦窠

洪坪自然村

老鸦窠,又名老鸦窝,四面峰峦重叠,南有和尚尖,北有里高尖,最高海拔.4米,中间为一个窝形盆地,颇像个乌鸦窝而得名,并传老鸦窠是方腊得“无字天书”之地。

方腊,睦州清溪碣村人氏,出身贫寒,十三岁学箍桶手艺,手艺精明。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与当地的哥儿们义结金兰,不畏强暴,爱打抱不平,再加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被大家推崇为“大哥”,成为青溪一带的明教头头。明教主张“是法平等,无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主张吃素断荤,节省钱财,教友中实行互助。

相传,时近夏末的一天,天气依然炎热。这天方腊乘着早上凉快,便早早起身挑着箍桶担到合村一带做手艺。几十斤的担子压在肩上咯吱咯吱直响,走了十余里山路,翻过两座山岭,来到勇岭头;穿过横排路,便到了老鸦窠。

老鸦窠零星散落着三五个草棚,这里山高皇帝远,外地手艺人很少到此,见有人家,方腊便放到担子打听生活,当晚还在老鸦窠住了一晚。老鸦窠四周山高林密,虽是三伏天,倒也清凉,睡觉还得盖棉被。方腊睡得特别香,快到天亮时,迷迷糊糊做了个梦,梦见一位白发老人,拄着龙头拐杖,背着闪闪发光的黄绫包裹从云中飘落下来。他将包裹送到方腊面前说:“这是无字天书,战时有它的指点必然胜利,切记不可乱用。”说罢便不见身影。方腊醒来睁眼一看,天将大亮。那时在山村做手艺大都以实物换取工钱,这次方腊回家的工钱便是一袋玉米和一袋芝麻。

方腊挑担上路,忽然听到几只乌鸦在路边的一株松树上哇哇叫着:方癞痢、方癞痢,时机已到好起义,黄豆芝麻是兵将,神兵助你打胜战。”乌鸦见他不理,索性飞到他头上拉了一堆屎。方腊大怒,抬头见树上的老鸦窠,就鞋子一脱,吐口唾沫在手中一搓,数十丈高的大树噌噌一口气爬上树顶,伸手往老鸦窝里一摸,却摸到了一个包裹。包裹和他梦中所见一模一样,里面果真有一本无字天书,还有一把宝剑。

后来,方腊把老鸦窠梦境和得宝的奇事告诉了众兄弟们,大家一致认为天意所致,起事时机已到。宋宣和二年()十月,方腊在家乡揭竿起义,起义军实行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经济上凡钱财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没有你我之分。起义队伍从几十人迅速扩大至几十万人,极盛之时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对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义军骤然兴起,切断了宋王朝的经济命脉,宋徽宗惊恐万状。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义军由于战略失策和粮、弹缺乏,最后失败。方腊的揭竿而起,威震东南,动摇了大宋王朝,但战乱也给两浙路人口带来重大损失。

瑶溪——物华天宝之地

村民采摘山核桃

瑶溪,现实世界中世外桃源,大山深处里的一颗明珠。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靠山吃山,物阜民丰,繁衍生息。

年,浙江大学曾组织专家对瑶溪进行生物调查,根据专家们所掌据的资料,认为瑶溪是一处生物多样化的地方。境内各类野生动物栖息较多,除白鹭外,另有黑麂(乌金麂)、穿山甲、黄麂、豺狗、狼、果子狸、野猪、野兔、雉鸡、竹鸡、山斑鸠、石鸡、黄蛤、蕲蛇、山龟、山瑞鳖、石斑鱼、木头鱼等生物。

受自然环境影响,村境内盛产野生名贵中药材,诸如杜仲、肉桂、金线吊葫芦、雪里开、滴水珠(石蜘蛛)、七叶一枝花、覆盆子、半夏、绣花针、百合、斗米虫等,是中国十大名贵中药山茱萸产地之一,也是南方重要的红豆杉基地。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这是当地村民采摘山核桃时的民谣。瑶溪村是桐庐县山核桃主产地之一,有山核桃林.33公顷。白露之后,瑶溪村民便开始采收山核桃了,年轻力壮爬上树,用细长竹杆把山核桃箁敲打下来,妇女老人则把山核桃箁一棵棵捡拾装袋。采下的山核桃要先经脱箁(皮)处理,然后用水洗净阴干,再投入铁锅内煮约四小时,除去果仁的涩味。脱涩后的壳由白转棕色,即可炒熟成为干果。

瑶溪自古盛产茶叶,有茶山公顷。茶中极品“云雾茶”就产自高里尖海拔.4米处,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茶芽萌发早迟有半月之差,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地钟气和,天独垂青,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孕育出的岩茶具肥嫩、多茸、香高、耐冲泡等特色。品质以明前茶为最优,清香持久,甘醇爽味,为桐庐茶之精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住在大山深处的人们明白,大山就是钱袋子,所以他们不仅仅是靠山吃山,而且养山,保护他们的绿色银行长运久久,长盛不衰。

省级野生猕猴保护区

保护区内的猕猴

瑶溪村拥有.33公顷省级猕猴保护区,这里生活着几百只猕猴,到底是多少,谁也不知。

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年该地设立保护区以来,保护区内生物物种和森林植被群落得到了有效保护,猕猴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数量不断增加。猕猴一般集群生活,善于攀援跳跃,喜欢半树栖息。到了秋季,常常能看见猴群下山寻觅食物。保护区内的猕猴非常任性,它们在西瓜地里任意采摘,边吃边扔,瓜地狼藉一片;将刚播下玉米籽儿挖出来,悉数吃个精光;土豆、山核桃、鲜美的嫩笋等都是它们的美餐。许多村民的劳动成果都遭遇猕猴“掠劫”,每年造成的损失达30多万元。尽管如此,山里人还是极其善待猕猴,不仅仅是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有相关规定。在村民看来:猕猴世代生活在此山中,它们也可以“认为”是人类进驻了它们的领地,扰乱了它们的生活呢!地球只有一个,大家都权利平等!

如今瑶溪村专门建成了一个猕猴谷,打造以猕猴为主题的公园,凸显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

山茱萸

山茱萸

山茱萸,又名药枣皮,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氨基酸、多种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其食用、药用历史在1年以上,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清光绪《分水县志》就有出产山茱萸的记载。

瑶溪现有山茱萸基地公顷,最高年产3万公斤以上。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性喜温暖湿润,幼年耐阴,大多生长于中低山的坡地、山涧溪流之畔,海拔—米地段结果良好,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湿润带沙性,瑶溪村即属此类地形,故山茱萸产量为最。

山茱萸当年是国家统购统销的十大中药之一,产品还远销东南亚等国家,而山茱萸药酒则是瑶溪人强身健体的主要滋补饮品之一。年2月26日,瑶溪村山茱萸药酒与土黄芪炖鸡还上了中央电视台CCTV-4《中华医药》栏目。

文字:程少凤、丁邦安

本期内容由县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编辑:戴江影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桐庐县广播电视台

爆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zy/7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