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鲁迅先生诞辰,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战士。
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在文学上是无敌的,即便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我也觉得他的成就足以排进前三,其余两个人是:孔子,毛泽东。
然而,先生的伟大不是一篇文章可以写出来的,也不是我可以写出来的。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只写一写他的作品吧。
鲁迅先生的文字,真的是太一针见血了,扎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脊梁骨,提醒我们要挺直腰杆。
“中国人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还是觉得很新鲜。”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从来如此,便对么?”
一篇《论辩的魂灵》,金句频出。现在网络上的喷子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
“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读洋书,就是洋奴,人格破产了!受人格破产的洋奴崇拜的洋书,其价值从可知矣!但我读洋文是学校的课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对者,即反对政府也。无父无君之无政府党,人人得而诛之。”
对盲目排外观点的总结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可惜外国人看你不起……。”
对盲目爱国观点的总结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论中国人的凑合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
比如现在备受推崇的马云金句
鲁迅先生的文笔也绝对不差,若是他愿意,他也可以像他弟弟周作人一样,写一些小清新的文章粉饰太平,然而先生说“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毅然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险的道路。尽管如此,鲁迅依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美的文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秋夜》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去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这么好的文字从小学课本里踢出去是真的太可惜了。
鲁迅先生用文字作武器,也把自己的文字留下来给我们当作武器,可是现在有的人却想要把这武器从我们手中夺走。这很可怕啊。
鲁迅先生不止是一个“喷子”,他的很多文章,如《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孤独者》,除去意识形态部分,本身就是文学性与故事性都很强的小说杰作,很多梗真的是常用常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我们很多人也不过是个孔乙己罢了,自负又自卑,骄傲又孤独,除了不会追着人问“茴香豆有几种写法”之外,何其相似。
如何表现一个人的精神失常?
可能大多所谓作家只会俗套地描写什么摔杯子,砸台灯,嘶吼瞪眼。写上几千上万字也写不出个门道来。
鲁迅是怎么写的?只一句:
“要不,那赵家的狗,何以多看了我一眼?”
鲁迅先生是批判性的,也是建设性的。他的批判性主要体现在思想上,不仅骂当时的中国政府,也骂看似无辜的中国民众。他的建设性主要体现在文学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史的开山之作《中国小说史略》,翻译了一大批外国作品,整理了许多古籍。
鲁迅一直在骂中国人,却也对中国人抱以热爱与希望,所以我们也热爱鲁迅先生。
幸而谁也不敢十分决定说:国民性是决不会改变的。在这“不可知”中,虽可有破例——即其情形为从来所未有——的灭亡的恐怖,也可以有破例的复生的希望,这或者可作为改革者的一点慰藉吧。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也许我们小时候都不怎么喜欢这个总是出现在课本上吹胡子瞪眼的人,但是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他,理解他,敬仰他,那一天我们便不再年轻。
不过也许有人永远都不喜欢先生,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家国天下。
笔是随意的,但心是真诚的。
戊戌年八月十六
许笺语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