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

白癜风这个病怎么治 http://www.zgbdf.net/m/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朋友的健康和生活。现在,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困扰着众多女性朋友的隐形的杀手。

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雄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或痤疮,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

中医中没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病名,本病具有多种症状,属中医「闭经」「月经后期」「崩漏」「不孕」「癥瘕」等范畴。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该病与肾、肝、脾关系密切,肾虚为主要病机,涉及血瘀、肝郁、痰湿等因素。

1.肾虚血瘀:《黄帝内经》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为天癸之源,(天癸是指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维持妇女月经和孕育胎儿所必需的物质)肾藏精,精血同源,先天肾精不足,则女子天癸不至,冲任失养,精血不生。

《妇人规》中提到:「经候不调,病皆在肾经。」肾气亏虚则不能化生精血,血脉不盈而形成月经失调。同时肾虚导致气血推动无力,瘀滞冲任,阻碍卵子排出。

2.脾虚痰湿: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湿,脾气不足则运化失职,痰湿内生,冲任气血受阻,血海不得充盈。

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到「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厚,咨于酒食之人,经血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脾虚之人,常痰湿壅盛,形体丰满,经络阻滞,冲任不通,痰湿之邪困阻血海,导致经血不行或量少、稀发、甚至不孕。

3.肝郁气滞:肝藏血,主疏泄,可调畅人体一身之气机。素性抑郁之人,常易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灼伤阴血,胞宫藏泄失职,致冲任失调,气血不和。

《万氏女科》认为:「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可导致排卵障碍,继而出现月经推迟、闭经甚至不孕。

主要临床表现

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会有不同,但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月经失调:主要表现是闭经,绝大多数为继发闭经,闭经前常有月经后期(月经稀发)或过少,偶见崩漏与闭经相间出现;

2.多毛: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多毛,尤其是口唇处、乳头旁、腋下、阴部体毛旺盛;

3.痤疮:伴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与青春期痤疮不同,具有症状重、持续时间长、顽固难愈、治疗反应差的特点;

4.肥胖:是一个重要特征,但其脂肪分布及体态并无特异性;

5.油脂性皮肤:皮脂分泌增加,导致患者头面部油脂过多,毛孔增大,鼻唇沟两侧皮肤稍发红、油腻,头皮鳞屑多、头皮痒,胸、背部油脂分泌也增多;

6.不孕:由于排卵功能障碍使PCOS患者受孕率降低,且流产率增高;

7.女性型脱发:可见20岁左右开始脱发,主要发生在头顶部,向前可延伸到前头部(但不侵犯发际),向后可延伸到后头部(但不侵犯后枕部),只是头顶部毛发弥散性稀少、脱落,它既不侵犯发际线,也不会发生光头;

8.卵巢变化:可见单侧或双侧卵巢增大;

9.黑棘皮症:常在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处皮肤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PCOS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相互制约功能失调所致,证型多为复合证型,单一证型较少。该病涉及多个病变部位,以肾、肝、脾为主,其中肾虚是主要环节,正如《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临床常见的证型有以下几种。脾肾气虚,水湿停聚常见于病症较轻,尚无临床症状者,或见月经后期,易疲劳,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滑细。常因疲劳过度,生活与环境改变,久病或流产之后,体质不够强壮,脾气不足,不能将水谷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精微津液物质,反而输布于全身产生痰浊等病理产物。肾气不足,气不运湿,水湿停聚,湿阻气滞,而血运不畅,湿浊气血,瘀于宫中,使宫内失和,月经迟至,瘀久则经闭。脾气健运则气血化源充盈,可源源不断地滋养肾精,肾精充盛则肾气旺盛,天癸充盈,通达于冲任,血海满溢,月经按时来潮,生殖功能正常。《圣济总录》曰:“妇人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弱故也”。《傅青主女科》云:“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所甚而不能受孕者……乃脾土之内病……不知湿盛者多肥胖。肥胖者多气虚,气虚者多痰涎,……夫脾本湿土,又因痰多,……日积月累,则胞胎竟变成汪洋之水窟矣,则胖之妇,内肉必满,遮蔽子宫,不能受精,此必然之势也。”肾阳不足,湿聚痰凝月经后期或闭经,四肢不温,畏寒,面色黧黑,痤疮,多有肥胖,下肢水肿,多毛,周身困重,舌淡白,脉细滑或沉滑。该证型最典型且最为常见,肾阳乃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虚则脾阳失于温煦。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服避孕药,抑制肾气,气化不足,肾不运水,久而伤阳气,肾阳不足以温宫。宫寒血瘀,导致经迟而闭,经闭而不孕;肾阳不足,湿阻痰凝而肥胖,湿阻血瘀而致畏寒肢冷,水肿多毛,周身困重等症。卵子乃肾所藏之精,肾阴是其物质基础,肾阳为其生长的动力,肾阴阳亏虚或失衡,使卵子失养、生长受限,最终导致排卵障碍。

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证见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委屈善哭,乳胀或痛经,痤疮常发于颊侧,头痛,月经迟滞甚至闭经,不孕,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气之有余,血之不足,情志不畅或易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紊乱,经络阻滞,水湿停蓄为痰浊;或肝气乘脾,脾失运化,导致湿聚为痰。痰湿阻滞气机,气滞不行,则血行瘀阻;若肝气郁久化热或肝阴亏虚,肝火旺盛,煎熬津血,炼液成痰成瘀;或热灼脉络,迫血妄行,血不循经,积于体内成瘀,最终形成痰瘀交阻,阻滞冲任,冲任失调,导致月经不调、无排卵、不孕等。《万氏女科》云:“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愉快,使肝经气血不畅。《临证指南医案》记载:“肝气厥逆,冲任皆病”。肝郁气滞,血瘀宫内,月经则迟至,甚至闭经;肝气不疏,则有较多情绪异常的症状。《丹溪心法》中又记载:“痰积久聚多……经络为之壅塞,皮肉为之麻木,甚至结成窠囊,牢不可破,其患因不一矣”。痰浊壅塞日久,气血运行失调,气滞血停,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痰病致瘀,瘀病生痰,互为病因,痰瘀互结乃本病的终末病理环节。

常用方剂及药物补肾、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是治疗PCOS的基本方法。肾虚是PCOS的根本病机,故本病治疗应首重补肾。①肾阳不足,治宜温补肾阳,补益命火,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常用方剂为二仙汤、金匮肾气丸、右归饮、暖宫孕子丸等。常用药物有淫羊藿、紫石英、肉桂等。②若肾阴不足,治宜补肾益阴,滋养肾水,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常用药物有熟地黄、阿胶、山茱萸等。③若肝失条达,治宜疏肝解郁、调理气血,方选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丸;肝郁化火,治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桅逍遥散。常用药有柴胡、芍药、黄芩等。④治肝当遵“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古训,肝气受损之前固护脾胃,根据脾以升为健,喜燥恶湿,方选小建中汤、四君子汤。常用药物有白术、茯苓、陈皮、苍术、人参、大枣、黄芪等。此外,活血化瘀、燥湿化痰亦是治疗PCOS不可缺少的方法。

该病例患者脾虚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素体肥胖,多痰多湿;痰湿下注,壅滞冲任,有碍血海满溢,以致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甚至月经停闭。痰湿内停,停滞于胸脘则胸闷、食欲不佳。湿困脾阳,则神疲倦怠,形体肥胖。痰湿伤及任带,则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均为痰湿内盛之象。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苍附导痰丸燥湿健脾,行气消痰。加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调经脉。标本同治,使脾运湿除痰消,经脉通畅,经血可行。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内分泌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及黑棘皮征,是造成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及无排卵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相关的代谢失调,心血管疾病危险也增加。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

 

 在中医妇科学中,没有与PCOS准确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证候特征,可将其归于“闭经”、“经水后期”、“不孕”、“癥瘕”等中医病名中。近年来学者依据中医学理论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气虚弱、肾精不足、肝气郁结、痰湿阻滞和瘀血内阻等。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的本虚标实证,脾虚肾虚为本,痰湿瘀血为标。中医发挥其辨证施治的诊疗特色,在PCOS患者恢复排卵、调整月经周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病机探讨

  1.1肾主生殖学说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卵子的发育和成熟与肾中精气密切相关,而肾中精气又分为肾阴和肾阳。前者是卵子的发育与成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起着滋养、濡润作用;后者是卵子正常排出的必备条件,起着推动、温煦作用。肾阴亏虚,精亏血少,血海无法按时满溢,胞宫得不到很好的滋养、濡润,均可致月经稀少或闭经。肾阳虚衰,命火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水湿中阻,内生痰湿,或胞宫胞脉无气血温煦而瘀阻经脉,均可引起经水后期或闭经。脾肾阳虚不能生化精血为天癸,则冲不盛,任不通,诸经之血不能汇集冲任而下,乃成闭经而不孕。而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将发生因虚致瘀、冲任气血瘀滞,使卵子难以排出、卵巢增大而致PCOS。故肾虚是排卵障碍的根本原因。常用补肾活血祛痰、补肾活血调周期、补肾软坚等治疗方法。

 

 1.2冲任学说

  胞宫为奇恒之腑,生殖之脏,是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冲任二脉起于胞中,是联系脏腑与胞宫之间的通路,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冲脉与肾经并行,与阳明脉相通,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有“冲为血海”之称。冲脉既可秉承肾脏而滋养胞宫,又能联系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脾胃,从而输布精血供养胎儿。任主胞胎,在小腹部与足三阴经相会,能调节全身的阴经,有“阴脉之海”之称。任又与“妊”意义相通,与女子妊娠有关,为妇女妊养之本。十二经脉气血充盈,才能溢入冲、任二脉,经过冲、任二脉的调节,注入胞宫。冲任阻滞可致月经稀发、闭经、不孕,卵巢称多囊性改变。常用治法包括疏肝通任法、补肾滋任法、补任填督法、补肾调冲法等。

 

 2辨证论治

  2.1从肾论治

  2.1.1补肾活血祛痰肾阳虚弱,脾失键运而生湿痰,肾虚不能濡养和温煦,痰湿气血互结,故以补肾活血祛痰为其治则。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肾虚痰湿证症状除不规则月经外,兼见形体肥胖、面浮足肿、胸腹痞满、恶心痰多,舌淡胖或有齿痕、胎腻,脉滑。以补肾活血祛痰为治则,药用山茱萸、紫石英、锁阳、覆盆子、桃仁、菟丝子、熟地、苍术、胆南星,兼有气郁者加理气药,出血不断者加止血药。口服安体舒通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性激素测定值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性激素测定值,且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而证明补肾活血祛痰法治疗PCOS可改善内分泌紊乱,改善月经和排卵周期,提高妊娠率,疗效优于西药组。

  2.1.2补肾活血调周期补肾活血调周法遵循中医理论,依据经后、排卵后期、行经期肾之气血阴阳的变化,顺势而为,调整补肾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的用量,促进胞宫按时满溢,月经正常来潮。肾虚血瘀证的症状:除不规则月经外,兼见腹痛、腹中可触及癥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或沉弦。

 

运用辨证论治结合月经周期的变化进行加减,确立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PCOS。以菟丝子和肉苁蓉温肾补阳;以三棱、红花、柴胡疏肝理气活血;佐以当归、熟地滋肾养血填精;配合山萸肉,不仅能够补益肾精,又能温肾助阳,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停药3个月时观察、月经正常率和排卵率,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PCOS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延续作用,并对阴虚火旺型、肾虚痰湿型及肾虚血瘀型等

 

 2.1.3补肾软坚肾阳不足,气化失司,痰浊壅阻,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不畅而至血瘀,故拟补肾软坚方治疗PCOS。配伍龟板、覆盆子、枸杞子滋阴益肾,填精补髓,充养胞宫血海;桃仁、丹参、莪术、虎杖活血化瘀,调畅血脉;加之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补血调经;辅以香附行气,佐以石菖蒲、远志涤痰开窍;青蒿、鳖甲清郁热、软坚消癥;炙甘草调和诸药。证明补肾软坚方治疗PCOS无排卵症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性激素水平有关。

 

 2.2从肝脾论治

  2.2.1脾肾气虚,水湿停聚常见于病症较轻,尚无临床症状者,或见月经后期,易于疲劳,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滑细。病机主要为疲劳过度,生活与环境改变,或久病之后,流产之后,体质尚不够强壮,脾气不足,肾气不足,气不运湿,水湿停聚,湿阻气滞,而血运不畅,湿浊气血,瘀于宫中,使宫内失和,月经迟至,瘀久而经闭。认为中药煎剂可用金匮肾气方合苍附导痰丸方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杜仲、菟丝子、牡丹皮、泽泻、茯苓、香附、苍术、半夏。中成药可用金匮肾气丸、人参归脾丸、半夏白术天麻丸、二陈丸。

  

2.2.2肝郁气滞,全部口服龙胆泻肝汤(龙胆草、当归、柴胡、黄芩、山栀、生甘草、泽泻、车前子、生地),每日1剂,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丸,经期停服。

 

 2.2.3肝郁乘脾,痰湿阻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的运化功能健旺。若肝失疏泄,日久便脾失健运,痰气交阻,累及肾阳,致痰湿与脾肾两虚互为因果,产生闭经。治以疏肝理气、补肾健脾。药用右归饮减去杜仲、肉桂、炙附子,加疏肝理气药,如香附、苍术、陈皮等;并随症加减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泽兰等;健脾化痰泄浊药物如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等。每日1剂

最后.用生内金18克,生山药15克,生黄芪、党参、知母、花粉各12克,三棱、莪术、白术、炮山甲各20克,生水蛭6克。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可服至30剂,视其病情再议。为什么要大剂量用穿山甲欢迎咨询刘大夫

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cd/7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