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ldquo胸痛中心rdquo

北京医院治疗荨麻疹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8月26日,中国胸痛中心发布了《关于年度第二批次中国胸痛中心及中国基层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单位公告》,医院榜上有名,顺利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

这标志着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得到了国家标准的认证。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

与传统模式相比,胸痛中心通过院前急医院医院内部的多学科合作建立区域协调救治体系,可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显著降低确诊时间和再灌注治疗时间,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1

年4月,医院正式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优化急性胸痛患者诊治流程。

年,胸痛中心团队主动提高自身要求,以国家级认证标准开展胸痛中心建设,通过整合院前急救系统和院内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流程,并于年12月顺利通过省级胸痛中心认证。

??国家级胸痛中心现场核查会议

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离不开院内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心血管内科是胸痛中心建设的牵头科室,也是技术开展的主要科室,肩负着对心源性胸痛患者诊断、处理、观察等工作。作为紧急介入手术的实施部门,心内科上下团结一心,高度重视。

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刘戬、潘宜智主任医师、刘震主任医师根据胸痛中心的要求为心内科团队制定了会诊、手术、收治等系列制度,在去年新冠肺炎爆发的时候,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大家坚持克服种种困难,秉承以患者生命救治优先的原则,制定新冠肺炎流行期间胸痛中心流程,近1年时间里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例急诊介入手术,让小小的介入支架安全稳定地放置在患者的病变血管中,成为患者的生命之桥,帮助这位患者的心脏减轻了负担。

??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刘戬汇报胸痛中心建设情况

02

医院窗口部门,无论自行就诊或在家呼救,绝大多数胸痛患者第一眼见到的都是急诊科团队,每年都有超过名患者主诉“胸痛”或“胸闷”来急诊就诊。在卢建华主任医师、顾海峪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急诊科团队深入理解胸痛中心的建设要求,认真梳理接诊流程,抓好时间节点,强化胸痛的鉴别及治疗能力。

在过去的1年当中,急诊科团队上下通力合作,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每一名胸痛患者在就诊10分钟内都能完成心电图检查及初步诊断,让诊断未明的患者在15分钟内获得心肌酶学及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让急性心梗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尽量缩短,及早接受介入治疗;让主动脉夹层及肺栓塞患者得到尽早的诊断,获得及时的专科救治;让低危胸痛患者获得明确的指引及初步的预防用药,增强他们的就诊意识;让外院转诊病人在急诊科获得强有力的生命支持,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夜深的急诊胸痛中心

03

介入手术中心作为硬件支持部门,为紧急介入手术的实施保驾护航。介入手术中心团队或许没有心内科和急诊科站在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的前沿,但在每一台急诊手术的背后,正因为有介入手术中心团队的及时响应,高效运转,强力支援,才有了病人的手术成功。

??专家在介入室进行胸痛中心现场核查

04

胸痛中心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医务部等各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在多个部门的统一协作下,与去年上半年同季度相比,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门-导丝开通的平均时间由年的73分钟下降至年的68分钟左右,最短耗时仅18分钟,远低于国际指南建议的90分钟时间。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双绕行”的比例不断上升,社区居民主动呼叫就诊的比例逐渐增加。每一项数据的背后,都是胸痛中心改进的成效。

已经取得的成绩并非终点,胸痛中心建设团队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步。胸痛中心团队将继续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增强区域联动,发挥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优势,不断提高救治效率,为患者保驾护航。

来源:陈璐珊、贾梦岩、罗仪山

本期编辑:蔡琦麟

审核编辑:刘戬、戴奇山投稿邮箱:gzno1hosp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pc/10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