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原来我贡献了这么多成语

苏轼,号东坡居士,一个诗文书画俱精的全才,除此以外,他还是美食家、工程师、幽默大师。关于他的故事流传千年。

更厉害的是,他还是成语的高产者。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文同《墨竹图》

文同,是苏东坡的表兄弟,也是有名的画家,以善画竹著称。他画竹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苏轼为之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河东,古郡名。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苏轼《覆盆子帖》

苏轼有一位好友叫陈季常。陈季常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但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弄得陈季常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季常: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而怕老婆的人则被戏称为有“季常癖”。

两人夜间对床共语。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

“三苏”

韦应物有“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苏辙曾写道:“辙幼从子瞻(辙兄苏轼)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韦应物)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

王宸《夜雨读书图》

苏轼、苏辙兄弟俩感情甚笃,他们在一起时,最向往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雨,倾心交谈。后遂用对床夜雨等形容亲友兄弟的及其欢乐之情,或指闲居。苏轼在《送刘寺丞赴余姚》一诗中写道:“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进行回赠。内容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后人把前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这一成语,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苏轼《次韵秦太虚诗帖》

北宋嘉佑年间,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朋友的,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欧阳修在给大诗人梅尧臣的一封信《与梅圣俞书》中称赞苏诗:“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

唐代的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

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武元直《赤壁赋图》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出自苏轼的《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大意为:人的一生就好象一场梦。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促。这是人们对于人生短暂的感叹和珍稀,珍惜当下。

“人生如梦”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发现未知的自己

创造更多的可能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ingp.com/fzpc/1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