鍖椾含鍝釜鍖婚櫌鐪嬬櫧鐧滈姣旇緝濂?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医院皮肤科
开放共享积极共赢
每周三
12:00
追更新·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右下点在看
作者简介
王东红,女,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肖承悰教授学术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教、研工作28年余,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卵巢早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复杂性流产、胚胎停止发育、宫颈癌前病变等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讲课正文
大家好,我是王东红,首先感谢张苍主任的邀请,他给我这个和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他给我的题目是女性生理节律的中医认识与调控。
人体的节律表现为体力、情绪、智力三方面的周期性的变化。当一个阶段常常感到身体疲累,情绪时好时坏,注意力分散,做事没效率时,很可能正处于生理节律低潮期,或者低潮与高潮的临界日。这个时候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感染病菌,如果准备生育的夫妇的双方的生理节律低潮恰好撞在一起,那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受孕,就容易生出体弱,智力低下的宝贝,如果仅有一方出现节律低潮,另一方处于生理节律的高潮,所生宝宝的健康与智力情况也大多一般。一般来说,随着生理期的波动,准备生育的女方,会每个月有一次生理节律的低潮,通常是来月经的前一周,也就是来月经前一周的黄体期,妊娠机会比较少,而对于准备生育的男方来说,生理低潮也会以整月或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轮回一次。今天我们主要是讲女性的生理节律,主要是讲女性月经周期的四期,在临床上的中西医治疗是如何运用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月经是如何产生的。西医认为月经是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西医对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环节在于女性性腺轴,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西医将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中医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及其调节进行了有关的研究,逐渐的形成了中医女性生殖轴的概念,即肾、冲任、天癸、胞宫生殖轴学说。
中医讲月经周期分为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四期。临床上我们经常将西医生殖生理特点,与中医月经产生的机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应用于临床。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中医对四期的认识。
行经期,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月经期。指的是从经血来潮开始,到整个经期结束,称为行经期,也就是来月经的1-5天,这个时间的基础体温,是从高温相下降到原有低温相的水平。后面我会大家介绍基础体温的情况。行经期,这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子宫泻而不藏,排除经血,既是本次月经的结束,又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的标志,表现为从阳转阴的特征,也就是从阳隔开的阶段。在阳气的转化中,利用经血的排除,除旧生新,是新陈代谢的必然,是新的周期。月经之所以来潮,是依靠子宫冲任的气血,活动而排除经血,从表面上看,是气血活动的结果,但实际上是重阳避阴的生物钟运动规律所支配。所谓重阳者,是谓月经中阴阳消长运动中,已经达到阳长之重的高水平阶段,说明阳长阴消的不平衡状态,已达到不平衡的生理极限,因为达到一定的极限,也就是阴阳个半月的总体性平衡已达到极致的程度,必须通过转化来纠正来完成,即行经期重阳的不平衡状态十分明显,只有通过转化让血中的重阳下泄,随经血以排泄,从而让位与阴,形成阴长阳消的周期性变化。因而经前期出现的烦躁胸闷,乳房、乳头胀痛等阳热现象均可以通过经血的排泄得到缓解。行经期的治疗我们是在经前的方子的基础上加减采用补肾疏肝法治疗,往往是肝郁导致血凝不畅而血滞,所以在行经期的时候常常加用活血的益母草、生蒲黄、泽兰、郁金、香附、合欢皮、三七粉等以祛瘀生新。大家可能觉得来月经的时候不吃中药,或者不用活血化瘀药,不过我在临床上恰恰相反,确实在来月经的时期经常用一些上述所说的活血化瘀药,来促进经血的顺利排出。那么汤药是这样使用,在临床上还有一些西医的大夫,他们可以使用一些益母草颗粒剂、胶囊,或者是复方益母胶囊,桂枝茯苓丸,丹莪妇康煎膏,少腹逐瘀颗粒,或者胶囊,或者血府逐瘀胶囊,在配伍上,如果出现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大便头干后稀,舌淡红脉细弦,可以加上丹栀逍遥胶囊或者是加味逍遥丸,或者是颗粒剂。若面色萎黄,纳食不香,胸闷气短,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可以加上参苓白术丸、或者人参养荣丸。如果有腰腹冷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可以加上艾附暖宫丸,在临床上我们运用中成药治疗时,不用开很多的中成药。一般开两到三种中成药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我觉得两个就可以,因为吃的太多的话,会给脾胃造成一定的负担。
下面我们来介绍月经周期的第二个周期,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卵泡期,和做病理检查的子宫内膜增生期。经后期是指月经干净后到经间期排卵前,约为月经周期的第六天到第十三天。这个时期的基础体温处在一个低温相的水平,也就是在36.3℃到36.5℃之间,这个时期的血海空虚渐复,子宫藏而不泻,呈现的阴长的动态变化。阴长也就是指的肾水、天癸、阴精、血气等逐渐恢复到至盛的状态,成重阴的状态。重阴就是指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中的阴长高峰时期,是卵泡发育与子宫内膜的增长时期,也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卵泡发育期。主要的生理特点是在于阴长阳消,主要指标可以观察白带的数量与质量,盛阴是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在经后期这个阶段,应该注重滋补肾阴,调补脾肾,滋养阴血,使肾中的真阴充实,能够促进卵泡的充分发育成熟,子宫内膜逐渐生长,促使排卵期,也就是经间期的到来,临床上,我们经常使用归肾丸,与二至丸加减,在这个时期,虽然补肾滋养养血非常重要,但补精助阳也很重要,在滋补阴血的基础上加少量温柔的助阳药,以帮助卵泡的发育,与子宫内膜的生长,临床上我们在经后期经常使用生熟地、制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桑葚子、山萸肉滋补肾阴,当归白芍滋养肝血柔肝,炒白术、生薏米、茯苓健脾祛湿,配伍桑寄生、川续断、菟丝子、覆盆子、沙苑子、紫河车等平和补益脾肾阳气的药物,阳中求阴。现在因为制首乌的肝毒性,所以临床上使用需谨慎。中成药的可以使用四物颗粒剂与六味地黄丸,或单独用左归丸。配伍加减应用与上面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来讲月经周期的第三个周期经间期,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排卵期。这个周期指的是第十四天到第十五天,那么这个时候的基础体温表现为最低的过程,在月经周期中,这个时期是正值两次月经中间,所以称它是经间期,它是重阴转阳的时期,正是种子的时候。重阴转阳,也就是指的天癸之阴水高涨达到犹如两个阴的重叠,但重阴者,应该是包括多种阴的提高,其中卵泡的成熟,也是重阴的主要内容,卵泡之所以能够顺利排出,就在于重阴的状态,重阴这个时候的天癸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可看到蛋清样的白带,蛋清样的白带的出现时间数量与重阴的水平,卵泡发育成熟的程度有关,所以说重阴转阳,排出卵泡,重阴也随之下泄,让位于阳,开始阳长进入经前期,重阴的根本目的在于排卵,维持女性的生殖周期中的阴阳平衡,才能完成女性生殖生理的重要任务。经间期的最大特点在于排出卵泡,排卵期的界定需结合蛋清样的白带,排卵的时间,真正的排卵只有一天,一般以蛋清样的白带最后后的一天为排卵时间,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临床上是根据B超的监测才能确定。在临床上经间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应用补肾补阳的药物进行治疗,因为这些时期是西医所讲黄体生成素达到峰值,而雌激素在这个月经周期达到第一次高峰。
西医所讲的黄体生成素达到一个峰值,而雌激素,在这个时期达到它整个月经周期中的第一次高峰,临床用药可以有巴戟天、仙灵脾、石楠叶、紫石英来温助肾阳,以用川断、杜仲及和乌药来补益肾气,再加减运用川牛膝、鸡血藤、赤芍、川芎、丹参、生山楂、泽兰活血通经,甚至就是说,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苏木、地鳖虫来活血、破瘀、助动,在临床上大家都知道活血药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最普通的活血药主要就是当归、丹参,再第二个层次就可以用到桃仁、红花,那么第三个层次就可以用到了三棱、莪术,那么第四个层次就用到了虫类药蜈蚣啊、全蝎、土鳖虫这些药物。用这些药物要根据病人的体质,通过使用这些药物来促进卵泡从卵巢中顺畅地排出来,中成药可以用金匮肾气丸,或者是右归丸配上桂枝茯苓丸,或者配上丹莪妇康煎膏,或者配合上少腹逐淤颗粒,或者是配合上血府逐瘀胶囊,总归就是说两种药就可以了,加减配伍应用还是跟第一期的配伍加减运用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讲最后月经周期中的最后一期,经前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体期,也就是病理分析的子宫内膜病理的这个分泌期,经前期指的是经间期之后到行经期的这一段时间内,大约是月经周期的第16天到第28天,那么这个时期的基础体温,常常处于高温象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在36.8到37.1之间,这个时期阴盛阳升,渐至重阳,重阳是指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中的阳升的高峰时期,此时阴阳俱盛,以备种子育胎,又可以分为经前前半期和经前后半期,那么这个时期,也是西医所讲的雌激素在月经的第21-23天达到它的月经周期中的第二次高峰,而孕激素是达到整个月经周期中的第一次高峰,也是这唯一的一次高峰,经前前半期是指排卵期以后基础体温上升到高温象的6-7天内,这一个时期内的生理特点在于阳长阴消,主要的标志可以观察基础体温高温象的变化,阳长质重是指的阳长运动的快速,基础体温高温象6-7天内阳长以达到冲的目的,而阳长的目的就是促进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使受精卵呢种植于子宫,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子宫内着床,而利于胚胎的发育,在经前期测量基础体温,观察基础体温高温象的变化,有助于对阳长的了解,此外阳长质重还有着帮助输卵管输送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着床的目的,贯通血脉,推动或维持血海的盈亏,阳长必须阴消,阴消才能保持阳长,阳长更需要阴的坚实基础,阳长极为快速,这个与阴消有关,阳长到6-7天的时候以达到重阳的目的,阴在消中渐长,消长中以长为主,自主阳气为维持重阳,经前后半期是指基础体温的高温象6-7天之后,也就是到行经期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经前后半期,生理特点是重阳延续期与冲任气血旺盛,那么基础体温表现在为36.8-37.1之间,经前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体期,这个时期以温肾助阳为主要治疗原则,兼以疏肝理气,促进黄体发育,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在临床上我们运用仙灵脾、川断、桑寄生、菟丝子、巴戟天、紫石英、石楠叶、锁阳、鹿角霜以补肾阳,阿胶、紫河车大补精血,配伍熟地、女贞子以阴中求阳,以党参、生黄芪、白术以健脾益气,苏梗、砂仁既可以防止上述药物过腻,又有安胎之效,这个时期的用药有双保险之效,如果是怀孕,则起到保胎作用,如果没怀孕起到调经作用,在这个时期用药一定要谨慎,为什么要这样说,是因为在排卵期后,卵泡从卵巢内顺利排出,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有性生活的话,精子和卵子有可能会结合形成受精卵,那么这个时期就一定要谨慎运用活血化瘀药,所以说在临床上我们一定要仔细询问病人的避孕措施采用的是哪种方式,如果是男方全程戴安全套,那么你可以放心地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果她的表情有犹豫的这种,又说不清楚避孕措施是否很严格,那么大家在这个时候就采取我上述所说的这些药物来进行治疗,怀孕了可以起到保胎作用,没怀孕可以起到调经作用,相当于西药的黄体酮,所以是比较安全的,那么病人也不会跟你有一些临床上的医疗纠纷。中成药呢我们可以使用有滋肾育胎丸。(下周三精彩继续)
文字整理:聚友会志愿者
责任编辑:医院徐晓静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