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曾是崎岖山路上,拉着架子车行走的寂落背影;曾是案几上一天三顿的洋芋蛋……对于曾经生活在大山的移民群众来说,贫穷是日子里最常体会的滋味。▲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如今,20多年闽宁协作、数年如一日精准扶贫,让从大山搬迁到闽宁镇的移民百姓们,告别了贫穷的苦,迎来生活的甜。
过去——吃饱肚子是唯一的盼头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有粮吃、有水喝”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然而,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吃饭喝水却是一件难事。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考察此地后曾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中,打头的“西”字——西吉县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今年64岁的马文祥,就是西吉县白崖乡人。干旱少雨、沟壑纵横、贫瘠困苦,一直是这片土地的代名词,老百姓世世代代忍受着干旱与贫瘠的摧残。“能不能吃饱肚子,全看老天爷的脸色,经常是今年的粮食还没吃到,来年的粮就断了。”马文祥告诉记者,老家的日子每天不是洋芋就是玉米面饼,只有家里来亲戚时,才能吃到白面饭。而如今,白米、白面、牛羊肉、鸡鸭鱼以及各种蔬菜是马文祥家中餐桌上平常不过的东西了。“想吃啥就有啥,冬天都能吃到夏天的水果,这在过去是我们想都别想的事。”后来——不但吃饱更要吃好
曾经,移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饿肚子是常事。如今,在闽宁镇一年四季各种蔬菜水果不断,大家不仅吃饱了,还追求更好、更健康的营养。“20多年前,看着几个一般大的孩子,我们两口子还为生活犯愁。但是,现在我们一家人的日子都过得很好。”走进闽宁镇福宁村村民杨平家,新时的装修、高档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中还摆放着酒柜,放置了一瓶茅台酒和一张照片。“这是家里老大给我买的酒,这是老二带我们去杭州旅游时拍的照片。”杨平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他也早早过起了“半退休”的生活,平日里最大的消遣,就是在家品品酒、养养花,一家人聚在一起还喜欢去镇上的馆子里吃顿大餐。吃顿营养可口的饭菜,对于生活在闽宁镇的移民群众来说,早已不是件难事。如今——洋芋面反成了最难忘的滋味
如今的闽宁镇,每到饭点各个大小餐馆里就变得异常忙碌。生汆面、特色柴火鸡、九碗十三花、树莓大馒头、烤全羊,为当地居民和天南地北的游客们,带来味蕾上的满足
“镇上什么都能吃到了,如今海鲜都不是稀罕事。”原隆村村民刘莉如今已是一家酒庄的主管,成为白领的她闲暇时还会和丈夫开着家里的小轿车,到银川城里的商业综合体逛一逛、吃一吃。
但是,无论刘莉走过多少地方,尝过多少美味,一碗洋芋面还是最难忘的滋味。“因为这一碗面,让我永远忘不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有多珍贵。”
劳务经纪人吴维东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吴维东讲述幸福生活。“早上煮洋芋、中午蒸洋芋、晚上烤洋芋,我吃够洋芋了!”在电视剧《山海情》里,不甘命运的马得宝被抓回家后,在父亲的鞭子下,忍痛喊出了憋在心底的话。而这也是吴维东下定决定离开祖辈们生活的地方,搬迁到闽宁镇的原因之一。“那个时候,我们总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就意味着有肉吃了。”今年52岁的闽宁镇福宁村村民吴维东,回忆起往昔的岁月,心底里总有说不出的苦楚。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地方和年代里,能够敞开胃口好好吃一顿肉,是他从小到大最大的心愿了。“其实别说吃肉了,能够填饱肚子,就已经是最好的生活了。”吴维东的老家在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那是个极度干旱少雨的地方。因为种植环境恶劣,村民们只能种些洋芋、小麦、胡麻,以及一些牲口吃的饲料,祖祖辈辈们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年,被贫穷逼到绝境的吴维东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拿了些换洗的衣物,拎着面、油、洋芋和吃饭的锅,搭着一辆班车,在颠簸了7小时之后,来到了如今的闽宁镇福宁村安了家。“我来这看过,这里地是平的,有路走、有水吃。”吴维东坚信只要跟着党,只要肯吃苦,不会没有好日子。上来的头一年,吴维东地里种的玉米就喜获丰收,“我用玉米换了些大米,第一次感受了吃不完的滋味!”吃饱了肚子的吴维东,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又参加培训学习技术,先后考上了瓦工证、四级项目经理证,做起了劳务经纪人,让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老板,上几个硬菜!”手里有了钱的吴维东,最喜欢走永宁上银川,带上妻儿们、叫上好友们,下饭馆尝尝最地道的美食。“鸡鸭鱼海鲜我们都爱吃,有时候还去吃个自助餐。没啥觉得稀罕的,现在每一天都像过年一样。”如今的生活里,肉再也不是吴维东一年只吃一次的珍贵食物,而是每天餐桌上必有的营养元素。反而是过去最为厌烦的秋田面、洋芋蛋,成为了如今他最为回味的美味。福宁村村民马仪和过去吃不饱如今讲营养马仪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两个鸡蛋、一袋牛奶,外加一个糖酥饼,是马仪和为正在上初一的儿子,每天准备的早餐。“孩子正在长身体呢,营养不能跟不上。”今年41岁的闽宁镇福宁村村民马仪和,说起孩子每日的饮食,总是细心又谨慎,生怕自己哪一点没做到,耽误了孩子的成长。然而,在她幼年的时候,父母亲能给自己一顿饱饭,就是她最幸福的事。“在老家的时候,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高兴了。”马仪和的老家在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乡红台村,极度的干旱少雨,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连喝口水都难,更别提吃饱肚子。直至年,移民搬迁到闽宁镇后,马仪和才第一次感受到洋芋之外的滋味。“那时候,我打工赚了18块钱,晚上买了半只鸡,从幼儿园接上女儿回家一起吃!”马仪和的脑海中,至今仍记得女儿吃鸡肉时的高兴模样。以至于后来,无论再吃什么美味佳肴,都不如曾经的那半只鸡,所留给她们母女的快乐之深。如今,丈夫在外打工赚钱,女儿也上班了,马仪和在家专心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摆脱了贫困的一家人,反而为过剩的营养烦了心。马仪和笑着说道,平日里,为了全家人身体健康,马仪和会尽量搭配蔬菜、水果、肉蛋奶、粗粮,每天变着花样给家人做可口的饭菜,来确保营养均衡。而最让这个移民媳妇感慨的是,如今生活在闽宁镇,除了各种好吃的美食外,还有便捷的购物方式。“每天晚上10时前下单,第二天早上菜就送到我们村头的小商店了。”马仪和告诉记者,如今自己都是网上买菜,只要想好第二天的菜谱,在美团、拼多多等手机APP上下单,快递员就会将新鲜的菜品送到村头,连村都不用出。“我们小时候,吃了太多生活的苦,现在孩子们不用再吃我们吃过的苦。”马仪和说道,从过去肚子都填不饱,到如今讲求营养健康,只是短短的十多年功夫,自己的日子就变了样。餐饮店老板马明清幸福就像热腾腾的生汆面马明清端上两碗生汆面。“两碗生汆面!”对于餐馆老板马明清来说,每天的生活是从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生汆面开始。今年28岁的马明清,是闽宁镇的第二代移民,20多年前幼小的他跟随父母离开了老家固原市西吉县白崖乡,在闽宁镇福宁村扎了根。而一路跟随马家人搬迁的,除了常用的物件外,还有一手做生汆面的拿手本领。“我的奶奶王银花年就在西吉县卖生汆面,是当时第一批‘万元户’。而奶奶在自己富了的同时,先后培养出众多生汆面师傅,带动西吉县商业街成为生汆面一条街,几乎所有餐馆都经营起了生汆面。苏家汆面、王家汆面、吴忠汆面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大街小巷开了起来。”马清明说道。年,父母带着马明清离开了老家,来到了闽宁镇的前身——曾经的玉泉营经济开发区,并在昔日的戈壁滩上开了首家生汆面馆,彼时母亲马彩霞接过了奶奶王银花的手艺,成为了生汆面的第二代掌勺人。作为第二代移民的马明清,不曾体会过饿肚子的感觉。完成学业后,他选择自己闯荡,后来他明白了外面的花花世界终不敌父母手中的一碗生汆面实在。年,马明清选择回到了家乡,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在闽宁镇开了一间本土生汆面馆,成为了这门手艺的第三代传承人。“现在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我、父母还要两个工人就要开始忙碌了,备菜、和面、熬汤、炸丸子,一直都要忙到晚上八九点。”作为具有少数民族风味的一道佳肴,劲道的面条、浓厚的骨汤,再加上鲜香的丸子,组成了酸辣醇厚、回味悠扬的生汆面。特别是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后,外来的游客更是慕名而来,只为尝一口马明清家地道的生汆面。“一天至少能卖碗,销售量多了至少三分之一。”马明清笑着告诉记者,生汆面是家里几代人的看家本领,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碗碗生汆面,才有了如今一家三代人的好日子。“水花姐”吴正花开餐厅做起老板娘吴正花的餐厅生意兴隆。“电视剧里演出了我们曾经的生活,但其实远没有我们所经历的苦。”这已是吴正花第三遍看电视剧《山海情》了,每每看到剧中人物水花姐坎坷的命运时,她总是忍不住湿了眼眶。吴正花的小名也叫水花,于她而言自己就是现实中的“水花姐”。“我的家乡在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搬来闽宁镇福宁村已经13年了。”40岁的吴正花用温柔的话语道出曾经的岁月。“老家干旱少雨,能不能吃上饭都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在吴正花的记忆里,当时饭桌上永远只有馍馍、洋芋和面条,绿叶菜是遥不可及的稀罕物。直到有一年,家中条件稍好的亲戚,去镇上赶集时买了几个茄子,送了一个给她家,吴正花才品尝到了不一样的滋味。“我们一家人谁都没见过茄子,不知道怎么做。”在邻居的指点下,母亲炒了一盘乌黑的茄子,吴正花才尝到了记忆里最好的滋味。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多大改变,因为丈夫出车祸受了伤,吴正花既要操心生病的公婆,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年,吴正花和丈夫决定,离开家乡搬迁到闽宁镇。为了让生活好一点,吴正花开始在工地打工。第一天,她领到了20元的工资,这让她觉得如同天文数字一般。“这些年卖过家具、干过油漆工,后来又在家门口开了一间麻辣烫店。”凭借着一股韧劲,吴正花的生活很快有了起色。年9月,丈夫利用自家小院和多年积累的收藏品,创办了闽宁红色记忆收藏小院。年,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后,吴正花又趁热打铁,将自家的麻辣烫店改扩建,打造了一间平方米的“水花餐厅”。“做沙葱、搅团、苦苦菜、大盘鸡、臊子面,大家爱吃啥我就做啥。”作为“水花餐厅”的老板娘,如今吴正花还雇了厨师和服务员,餐厅平均每天要接待三四个旅游团上百人,一天的营业额就有几千元。“现在我还是从早忙到晚,但是一点不觉得苦了。”吴正花笑着说道。好消息来啦想去永宁县闽宁镇打卡的市民注意啦,5月13日起,去闽宁镇有路、闽宁商贸中心—银川商城、闽宁商贸中心—银川汽车站3条公交线路可乘坐。
银川市公交公司负责人说,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发现,《山海情》热播后,闽宁镇名气大增,但居民出行仍不便利,经过走访规划,决定增加闽宁镇前往银川市内的公交线路,以方便闽宁镇居民前往同心路市场、中山公园、鼓楼(新华商圈)、银川火车站、银川汽车站,加强闽宁镇与北京路、苏银产业园之间的有效联通,辐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进一步助力闽宁镇经济发展。同时,也可满足银川市区居民及来银游客“一站式”前往闽宁镇及国道沿线酒庄旅游。
一、延伸调整公交路(试运行)
运行路线调整延伸为:
闽宁商贸中心(始发)—西环路—闽甘路—福宁路—新镇区中心路(红酒街)—国道—原隆村(掉头)—国道—北京路—文萃街—贺兰山路—惠北巷—银川火车站东广场(终点)
公交站点调整
新增站点:闽宁镇政府(镇史馆)、闽宁会议中心东(红酒一条街)、贺兰红酒庄(红酒一条街)、闽宁镇第二中学、闽宁镇游客中心南、西夏陵、西夏广场公交首末站(西夏风情园)、同心路市场、新华百货西夏店(怀远夜市)、宁夏大学、银川火车站东广场。
取消站点:闽宁中学、福宁路国道口、国道吉宁路口、福宁村北十组、福宁村北五组、平吉堡西、平吉堡场部、平吉堡农贸市场、乳香花园、奶三分场、鲁西化工、瀛海公司、文昌街黄河路口、文昌街北京路口、氮肥厂、宁夏艺术学校。
发车时间调整为:
闽宁商贸中心 07:10—18:00
银川火车站东广场 07:10—18:00
注:因银川火车站东广场公交场站暂未建设完成,公交路运行路线临时调整至银川火车站西广场始发。
换乘信息
(1)闽宁镇居民可乘坐路在“银川火车站西广场”换乘公交游二路前往滚钟口、苏峪口、贺兰山岩景区;在“同心路市场”站换乘公交47路前往大学城;在“西夏广场公交首末站”换乘公交路前往人民广场、中山公园。
(2)银川居民可在市内乘坐公交11路在银川火车站西广场、公交路在新华百货西夏店、公交路在西夏广场首末站换乘公交路前往闽宁镇。
二、延伸调整闽宁商贸中心—银川商城定制公交(试运行)
运行路线调整为:
闽宁商贸中心—新镇区中心路(红酒街)—国道—原隆村(掉头)—国道—南绕城快速路—正源街—黄河路—解放路—清和街—北京路—友爱公交车场
公交站点调整
新增站点12个:新镇区A区、闽宁会议中心南(红酒一条街)、贺兰红酒庄、闽宁镇第二中学、闽宁镇游客中心南、正源街新华路口、中医院(中山公园)、老大楼、鼓楼(步行街)、清和街湖滨路口、新月广场、友爱公交车场。
取消站点10个:兰江村、闽甘路南、闽甘路北、福宁路闽甘路口、闽宁中学、福宁路国道口、国道吉宁路口、福宁村北十组、福宁村北五组、银川商城。
发车时间调整为每日定点发车
发车时间:闽宁商贸中心 08:00、10:00、12:00、14:30、16:30、18:30。
友爱公交车场 08:00、10:00、12:00、14:30、16:30、18:30。
实行无人售票,票价6元/人,可刷卡、扫码乘车,不享受城市交通卡、优惠卡及换乘优惠。
换乘信息:
(1)闽宁镇居民可乘坐此定制专线在“正源街新华路”站换乘快速公交一号线前往银川商城(新华商圈)、银川汽车站;换乘公交9路、53路前往万达商圈;在“友爱公交车场”站换乘公交路前往滨河新区;在“清和街湖滨路口”换乘公交路前往贺兰县、换乘公交路前往永宁县城。
(2)银川居民可乘坐公交1路、11路、12路、34路、35路、42路、49路、路、路在“中医院”站换乘此线路前往闽宁镇。
三、开通闽宁商贸中心—银川汽车站定制公交(试运行)
试运行路线
闽宁商贸中心—新镇区中心路(红酒一条街)—福宁路—国道—原隆村(掉头)—国道—南绕城快速路—丽景街—兴燕路—清和街—银川汽车站
设置站点16个:
闽宁商贸中心、新镇区A区、闽宁会议中心南、闽宁会议中心东(红酒一条街)、国道吉宁路口、福宁村北十组、福宁村北五组、国道西夏路口、原隆村、闽宁镇游客中心南、鹏程山庄、德龙农场路口、贺兰神路口、银巴路口、迎宾广场南、银川汽车站
发车时间及运行计划
定点发车时间:银川汽车站08:30、11:30、14:30、17:30
闽宁商贸中心10:00、13:00、16:00、19:00
实行无人售票,票价6元/人,可刷卡、扫码乘车,不享受城市交通卡、优惠卡及换乘优惠。
换乘信息
(1)闽宁镇居民可乘坐此定制线路在“银川汽车站”换乘快速公交一号线前往银川市区;换乘公交路前往中山公园、万达商圈;换乘公交路前往旅游汽车站、贺兰县;换乘公交路、路、路前往永宁县城及望远区域;换乘公交路前往宁夏医科大总院。
(2)银川居民可乘坐公交15路、路、路、快速公交一号线在银川汽车站换乘此线路前往闽宁镇。
?比《山海情》里方言更有味儿的,是真实的闽宁镇!?全国样本城市,银川入列!?颂歌献给党全区“劳动者之歌”合唱大赛——宁夏建投精彩集锦抢先看
-版权声明-
编辑:朱小小
责编:孙敏
来源:本文转载自"直播银川、宁夏日报",来源:中国新闻网、银川新闻网。图文版权及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