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13/4325812.html
淫羊藿
学名:淫羊藿
别名:短角淫羊藿
花语:
药用:全草供药用。主治阳萎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健忘,耳鸣,目眩等症。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肝肾二经。为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不举、滑精早泄、小便不禁以及女子不孕等症。
本草纲目——淫羊藿
「释名」仙灵脾(《唐本》)、放杖草(《日华》)、弃杖草(《日华》)、千两金(《日华》)、干鸡筋(《日华》)、黄连祖(《日华》)、三枝九叶草(《图经》)、刚前(《本经》)。弘景曰∶服之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故名淫羊时珍曰∶豆叶曰藿,此叶似之,故亦名藿。仙灵脾、千两金、放杖、刚前,皆言其功力也。鸡筋、黄连祖,皆因其根形也。柳子浓文作仙灵毗,入脐曰毗,此物补下,于理尤通。
「集解」《别录》曰∶淫羊藿生上郡阳山山谷。恭曰∶所在皆有。叶形似小豆而圆薄,茎细亦坚,俗名仙灵脾是也。颂曰∶江东、陕西、泰山、汉中、湖湘间皆有之。茎如粟秆。叶青似杏,叶上有刺。根紫色有须。四月开白花,亦有紫花者,碎小,独头子。五月采叶,晒干。湖湘出者,叶如小豆,枝茎紧细,经冬不凋,根似黄连。关中呼为三枝九叶草,苗高一、二尺许,根叶俱堪用。《蜀本草》言生处不闻水声者,良。时珍曰∶生大山中。一根数茎,茎粗如线,高一、二尺。一茎三桠,一桠三叶。叶长二、三寸,如杏叶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细齿,有微刺。
根叶
「修治」曰∶凡使时呼仙灵脾,以夹刀夹去叶四畔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两拌炒,待脂尽为度。
「气味」辛,寒,无毒。普曰∶神农、雷公∶辛;李当之∶小寒。权曰∶甘,平。可单用。保升曰∶性温。时珍曰∶甘、香、微辛,温。之才曰∶薯蓣、紫芝为之使,得酒良。
「主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经》)。坚筋骨,消瘰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无子(《别录》。机曰∶无子字误,当作有子。)丈夫绝阳无子,女人绝阴无子,老人昏耄,中年健忘,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强心力(大明)。
「发明」时珍曰∶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乃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也。真阳不足者,宜之。
「附方」旧三,新五。仙灵脾酒∶益丈夫兴阳,理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三日,逐时饮之。(《食医心镜》)偏风不遂、皮肤不仁,宜服。仙灵脾酒∶仙灵脾一斤,细锉,生绢袋盛,于不津器中,用无灰酒二斗浸之,重封,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每日暖饮,常令醺然,不得大醉,酒尽再合,无不效验。合时,切忌鸡、犬、见。(《圣惠方》)三焦咳嗽,腹满不饮食,气不顺。仙灵脾、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姜茶下二十丸。(《圣济录》)目昏生翳∶仙灵脾,生王瓜(即小栝蒌红色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下,日二服。(《圣济总录》)病后青盲,日近者可治。仙灵脾一两,淡豆豉一百粒。水一碗半,煎一碗,顿服即瘳。(小儿雀目∶仙灵脾根、晚蚕蛾各半两,炙甘草、射干各二钱半,为末。用羊子肝一枚,切痘疹入目∶仙灵脾、威灵仙等分,为末。每服五分,米汤下。(《痘疹便览》)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木质化,暗棕褐色。
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9枚小叶;基生叶1-3枚丛生,具长柄,茎生叶2枚,对生;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卵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深心形,顶生小叶基部裂片圆形,近等大,侧生小叶基部裂片稍偏斜,急尖或圆形,上面常有光泽,网脉显著,背面苍白色,光滑或疏生少数柔毛,基出7脉,叶缘具刺齿;花茎具2枚对生叶,
圆锥花序长10-35厘米,具20-50朵花,序轴及花梗被腺毛;花梗长5-20毫米;花白色或淡黄色;萼片2轮,外萼片卵状三角形,暗绿色,长1-3毫米,内萼片披针形,白色或淡黄色,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花瓣远较内萼片短,距呈圆锥状,长仅2-3毫米,瓣片很小;雄蕊长3-4毫米,伸出,花药长约2毫米,瓣裂。
蒴果长约1厘米,宿存花柱喙状,长2-3毫米。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长习性
淫羊藿是一种生态幅度大的温带及亚热带药用植物,喜阴湿,土壤湿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对光较为敏感,忌烈日直射,要求遮光度80%左右,
淫羊藿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中性酸或稍偏碱、疏松、含腐殖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油沙壤土为好,海拔在-米的低、中山地的灌丛、疏林下或林缘半阴环境中适合生长。
繁殖方式
种苗繁育以无性繁殖(分株繁殖或根茎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
选择阴坡或半阴半阳坡的自然条件,坡度35℃以下,土壤为微酸性的树叶腐殖土、黑壤土、黑沙壤土,可以利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及果树经济林下栽培。将林下地面草皮起走,顺坡打成宽-厘米、高12-15厘米的条床,横条沟栽苗,开沟深度6-10厘米。
栽培技术
移栽
休眠期移栽:春季4-5月萌芽前或秋季9-10月地上茎叶枯萎时,挖取地下根茎,取有芽茎段,切成8~10厘米小段,每段保留1-2个芽胞,用赤霉素和生根粉药剂处理后,栽于条床内,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覆细土5厘米,踩实后,再用湿树叶覆盖3-5厘米。
生长期移栽:夏季6-8月高温多雨时林下栽培。将野生生长旺盛的植株整株带土移栽,24小时内随挖随栽,最好6选择阴天或下雨前后。株行距20×25厘米,覆土3-5厘米,踩实后,覆盖树叶3-5厘米。这种栽培方法不缓苗,成活率高达85%以上,且根茎分蘖芽生长快,第二年春分枝多、产量高
补苗:淫羊藿翌春2-3月出苗后,及时拔除死苗,弱苗,病苗,阴天补苗种植,以保证基本苗数。
除草: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以畦面少有杂草为度。在生长旺季,可每10天除草1次;秋冬季可30天左右除草1次。
灌溉:淫羊藿喜湿润土壤环境,干旱会造成其生长停滞或死苗。如果在夏季连续晴5-6天,就必须早晚进行进行人工浇水。
施肥:在第一年的10-11月结合整地开畦时施入底肥,一般施-千克/亩。翌年3月底-6月追施一次或两次,一般情况下无机氮肥施入量不超过5千克/亩,有机复合肥10-30千克/亩;促芽肥于翌年10-11月施一次,施农家肥千克/亩,或有机复合肥10-20千克/亩;每次采收后应及时补充土壤肥料,一般可施农家肥-千克/亩,或有机复合肥20-30千克/亩。底肥于开畦后定植前,将肥料均匀撒于畦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混匀,也在开畦后定植前,挖定植"穴"或"条"时,将肥料均匀放入"穴"或"条"内,并将肥料与周围土壤混匀。追肥主要采用"穴"施,追肥时切勿将肥施到新出土的枝叶上,应靠近株丛的基部施入,并根据肥料种类覆土或不覆土。
采收:种植2年后的淫羊藿便可采收,8月份是淫羊藿生长发育好,营养物质积累最高的季节,而且药效强,可在此时采收。采收时将地上茎叶采收捆成小把,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阴干或晾干。选出杂质、粗梗及有可能混入的异物,以保证药材质量。连续采收几年后,常会影响淫羊藿的后期发育,影响其越冬芽及来年的新叶产量和质量。为此,连续采割3-4年后,应轮息2-3年以恢复种群活力。
病虫害防治
种植实践中,偶见小甲虫咬食叶片使成孔洞,或有蛾类幼虫咬食幼苗茎秆或叶片,将茎秆咬断及危害叶片形成网纹的虫害现象。亦偶见煤污病发生,可影响淫羊藿的光合作用。可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⑴淫羊藿叶褐斑枯病
症状:此病为害叶片。患病叶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扩展后病斑呈不规则状,边缘红褐色至褐色,中部呈灰褐色;后期病斑灰褐色,收缩,出现黑色粒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淫羊藿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发生,以幼苗期发生较多危害重。
病原:病原学检测为大茎点霉属真菌。
发病特点: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能存活8-9个月。翌年春天遇雨或潮湿天气,从孢子器的孔口涌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媒介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暴风雨过后常导致流行。组织幼嫩,有利于病害感染。病菌发育温度15-38℃,最适25℃,雷山县同济堂淫羊藿药材基地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危害严重期6-9月。赤水市年4月下旬在野生淫羊藿上发现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销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初期可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倍液,1:1: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⑵淫羊藿皱缩病毒病
症状:苗床幼苗期。染病叶常表现为叶组织皱缩,不平,增厚,畸形呈反卷状,成苗期,田间常有2种症状:花叶斑驳状:病叶扭曲畸变皱缩不平增厚呈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花叶状。黄色斑驳花叶状:染病叶组织退绿呈黄色花叶斑状。
病原:淫羊藿皱缩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害可通过虫媒、摩擦等方式传播。
发病特点:-年在雷山、修文等地发现。在淫羊藿生长期此病均有发生。苗床育苗期此病多发生较重。成苗期此病田间发生分散,危害较轻。病毒病通常是通过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虫媒或摩擦等方式传播。染病株叶部叶绿素受阻,正常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影响产量、质量。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毒病的种苗留种。②在续断生长期,及时灭杀传毒虫媒。③发病症状出现时,若需施药防治,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倍液等喷洒,隔7天1次,连用3次。促叶片转绿、舒展,减轻为害。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⑶淫羊藿锈病
症状:病菌为害淫羊藿叶片,果实等。患病叶,初期叶片上出现不明显的小点,后期叶背面变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即为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散发锈黄色的夏孢子,严重时叶片枯死;患病果实出现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严重时患病果实成僵果。
病原:淫羊藿锈病病源为双胞锈菌属,淫羊藿锈病夏孢子椭圆形、单胞。
发病条件:-年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每年4-5月有锈病发生,但危害不严重。病菌转主寄生及生活史不详。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清除转主寄主。③发病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倍液,
⑷淫羊藿白粉病
症状:危害淫羊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病原:淫羊藿白粉病为粉孢属真菌。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
发病特点: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土壤过干等,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年7月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有此病发生,但危害不重。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发病期,可选用50%多菌灵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倍液喷雾。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⑸淫羊藿生理性红叶病
症状:此病通常在无遮荫的暴露地出现。叶部退绿变色呈红色状,植株生长受阻,矮小。苗床期受害严重者植株可出现早死亡。成苗期受害植株变色后虽然一般不死亡但新生芽较少,影响生物产量,减产显著。
病原:生理性病害,在无遮荫的暴露地出现。
发病特点:在雷山淫羊藿基地年调查,只要在无遮荫的暴露地种植淫羊藿,此病全年均出现,但育苗期受害较重,一些长势差苗受害会被致枯死亡。
防治方法:①遮阴育苗。②基地种植,选择在杨梅树,松树等乔木下遮荫栽种。
植物文化
南北朝时期,有些牧羊人发现,羊啃吃一种小草后,发情次数明显增多。公羊阳具勃起不软,与母羊交配次数增多,交配时间延长,而吃其他野草则无此功效。
有一次,陶弘景采药途中,无意中听牧羊人谈及此事,后经实地考察,认定这种小草具有壮阳的作用。由于此草能使羊淫性增加,陶弘景便给这种草取名为"淫羊藿"。
本文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