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中药名。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月经过多,大汗不止,体虚欲脱。
功效作用功能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主治
1、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本品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本品既能补肾益精,又能固精缩尿。
3、崩漏,月经过多:本品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
4、大汗不止,体虚欲脱:本品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5、西医诊为遗精、滑精、遗尿、小便失禁、阳痿、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症、阴道炎等证属肝肾不足,下元不固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禁服。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配熟地、山药等,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配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金匮要略》);肾阳虚阳痿者,配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以补肾助阳。
2、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配熟地、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肾气丸(《金匮要略》);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配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等药同用。
3、治崩漏,月经过多,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配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配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治大汗不止,体虚欲脱,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配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相关配伍
1、山茱萸配牡蛎:山茱萸补益肝肾,敛汗固脱,固精缩尿;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山茱萸酸涩收敛,微温而不热,以涩精气,止脱汘为主;牡蛎味咸能软坚,气寒能除热,质重能潜阳,性涩能收敛。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收敛固涩,敛阴止汗,救亡固脱的力量增强。适用于自汗,盗汗诸证以及男子遗精、滑精,女子带下诸证。
2、山茱萸配地黄、知母:山茱萸酸涩收敛,能收敛止汘,补虚固脱;地黄甘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知母甘寒质润,能滋阴润燥降火。三药合用,能清阴分虚热,养阴固表止汗。适用于阴虚盜汗。
3、山茱萸配伍补骨脂、当归、麝香:山茱萸、补骨脂补肾壮阳;当归养血滋阴;麝香通行经脉,畅行气血。诸药相配,具有壮阳补肾,起阴振痿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以及遗精滑泄等。
4、山茱萸配白芍:山茱萸入于下焦,能补益肝肾,固护冲仼,有固崩止带作用,同时山茱萸酸涩收敛,能收敛止汗,补虚固脱;白芍甘补酸收,有补血敛阴,止汗作用。两药配伍,一方面可补益肝肾,补血固崩,用治崩漏,吐衄,失血过多;另一方面,可补虚固脱止汗,用于自汗,盗汗等。
5、山茱萸配黄芪、五味子:山茱萸气薄味厚,酸涩收敛,能收敛止汗,补虚固脱;黄芪补肺气,益卫气,固表而止汗;五味子既能益气生津,又能收敛固涩。三药合用,益气固脱,固表止汗。适用于阳虚自汗。
6、山茱萸配补骨脂:山茱萸温补肝肾,既能滋阴补精,乂可助阳,于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为固精止遗之要药;补骨脂辛温,入肾经,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两药配伍,补肾益精作用增强,并能固精缩尿。适用于治肝肾亏损所致的阳痿、遗精、遗尿、头晕、耳鸣。
来源:中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