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树莓北方栽培技术四

田间管理(二)

1、耕作管理:

(1)间作:当年定植的树莓可与矮棵作物进行间作。如:大豆、疏菜、大葱等,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土地,又不影响株丛的正常生长。

(2)耕作:果园内一年中要进行一系列的耕作。上架后要把土耧平耙细,5月上旬结合第一次除草,铲除地上杂草和蘖根苗,深度5厘米左右,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6月中旬进行第二次深耕,深度10厘米,将地下部分蘖根切断,以减少养分消耗;6月下旬如天气干旱,可结合灌水进行第三次浅松土,以利保墒;果实采收结束后如果土壤板结,再进行两次中耕,以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发育。

2、施肥:树莓是一种蘖根繁殖力强、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因而需肥量较大,如能加强花期前的肥水管理,就能获得好的收成。

(1)基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5月上中旬树莓上架后施入。施肥方法是:距植株基部15—20厘米挖坑或开沟施入。二年生以上株丛混合施入2—3锹腐熟农家肥或50克复合肥,然后用土盖严。

(2)追肥:补充基肥之不足,主要是满足树莓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追肥以化肥为主,一般分两个时期进行:一是开花前在株丛基部20厘米处开浅沟,施氮肥30克,边施边覆土,如土壤干旱施肥后应灌水;二是在果实采收后,将氮、磷、钾肥料混合施入,每丛施40克,以促进基生枝旺盛生长。

3、灌水:树莓既耐旱又喜水。如展叶期或开花期过于干旱,可在距株丛30厘米处开沟灌一次水,以促进萌芽整齐。果实成熟期更需要充足的水分,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果实膨大到成熟期,此期气温高,果实迅速膨大,应在早晚进行灌水,满足植株的需要。否则会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成熟。

秋季果实采收结束后,因气温下降,植株需水量减少,一般不需要灌水。防寒前如土壤干旱可灌一次透水,既可使土壤密集便于防寒取土,又有利于提高根系的抗寒能力,还可防止下年早春干旱。总之,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施肥、松土进行灌水,这样才能确保树莓优质高产。

4、防寒越冬:生产上栽培的树莓品种都是从欧美等国引入的,较耐寒,但北方因冬季风大,光照强、温差大,易造成枝条抽干失水而死亡。所以,树莓埋土防寒并不单纯只是为防冻,主要还起到防干旱防抽干的作用。

防寒时期:可根据土壤结冻时期而定,一般应在土壤封冻前结束。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在10月15日左右进行。栽培面积大的可提前进行。时间过晚天气寒冷,枝条脆易折断,不利防寒作业。防寒时2人一组,一个人拢压枝条,一个人用锹埋土。作业时将枝条拢绑在一起,一只手抓住枝条中部,另一只手慢慢压基部,使枝条慢慢压倒触地,枝条基部离地面越近越好,以不折为宜,这样可减少用土量。取土应在行间离株丛基部50厘米处进行,防止伤根,埋土厚度以不露枝条为宜。

第八章树莓主要病虫害防治

1、树莓主要病害及防治

树莓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根瘤病。

(1)根腐病:也称烂根病。发病时大部分先从须根开始,先是须根变褐干枯,然后浸延至上部的肉质根逐渐使整株树莓死亡。感染根腐病的植株在萌芽后会出现生长衰弱、叶萎蔫、叶片向上卷缩,枝条呈失水状甚至皮层皱缩,有时表皮还会干死翘起呈油皮状。

发病原因:栽植地块潮湿、积水、阴凉、通风差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①药物防治。用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稀释成—倍液或50%硫胶悬剂稀释成—倍液灌根施。②栽培5年后,更换园地。

(2)根瘤病:主要发生在根的颈部及直根和侧生根系。发病时一般有1—3个瘤,多的可长4—5个瘤。瘤体大小不等,形状不定,大多数为球状或椭圆状。新发生的瘤体为乳白色,逐渐变成褐色,最后呈暗褐色。新鲜瘤体的中心部坚硬呈木质化状态,颜色呈乳白或乳黄色,表皮和核心部之间有空隙,老的瘤体核心逐渐腐朽,呈暗褐色粒状。由于肿瘤膨大破坏了植株正常的维管系统,会严重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流动,影响植株根部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发病原因: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土壤中所含的细菌,由地下害虫和线虫进行传播,细菌经伤口侵入受害植株根部,使病细胞成倍增加而形成肿瘤。

防治方法:①选择无肿瘤的苗木进行栽植,以杜绝病害的传播和扩散。②栽植苗木前施用涕灭威(铁灭克)杀灭地下害虫和线虫。方法是每亩用5%颗粒剂1—1.2公斤或15%颗粒剂0.3—0.4公斤,拌细土沟施,切忌药量不能过大或集中在苗木根部附近,否则有药害。在苗木栽植及管理过程中避免对根系损伤以阻止根瘤菌侵入。

2、树莓主要虫害及防治

树莓主要虫害有绿盲蝽、金龟子、椿象。

(1)绿盲蝽。半翅目,不完全变态,刺吸式口器。成虫为淡绿褐色,虫体扁平呈椭圆形,前翅为暗褐色,头部淡绿色,头后部正中有淡绿色三角形背,随着年龄的增加,由绿色逐渐变浅至暗褐色。卵呈圆筒形、颜色灰白,经常呈块状排列,接近孵化期时变为暗褐色。成虫常在杂草丛及石缝等处越冬,5月初开始活动,取食树莓嫩叶并产卵于树莓叶上,孵化后的幼虫以树莓的花和发育中的果实为食。花朵受危害会枯死,小核果受危害会失水干瘪并残留在聚合果中,使整个果实受害变形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①清除果园及周边杂草,使成虫无处越冬。②用虫网捕捉成虫,以减少对树莓的危害。③药物防治。于树莓开花前5—7天或第一次采果前10—15天,用氟胺氰菊酯(马扑立克)20%乳油稀释成—倍液喷雾,效果比较明显。

(2)金龟子:鞘翅目,前翅角质,后翅膜质,完全变态,咀嚼式口器。成虫取食树莓的嫩芽和花蕾,严重时可将叶片危害成网状,花朵被吃光。幼虫危害植株主茎基部的幼芽和韧皮部。

防治方法:①春季彻底清除果园周围的灌木和杂草,使成虫无处隐藏,以减少对植株的危害。②消灭地下幼虫。③药物防治。于采果前20—25天用2.5%甲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成—倍液喷雾,可有效的驱散和杀灭金龟子成虫。

(2)椿象:半翅目,不完全变态,刺吸式口器。成虫前翅基半部呈革质状,前端半部和后翅为膜质,成虫腹面有臭腺,危害叶和果实,同时可在叶及果实上留有臭味。

防治方法:药物防治。在果实采收前7—15天,用甲氰菊酯(灭扫利)20%乳油稀释成—倍液喷雾。

(《哈尔滨林业》供稿)

编辑:关勇

审核:张芳芳

赞赏

长按







































鍏嬬櫧鐏佃嫃瀛滈樋鐢墖
濂充汉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zp/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