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气血不和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气为阳。是人体活动力极强,运动不息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具有推动、温煦和固摄的功能。血为阴。即血液,是行于脉中,循环流注于周身,具有营养和滋润功能。

门诊学习的过程中,在师父做完诊断后经常会有病友问,气血不和是什么病?我也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气血不和?

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如夫妻二人,二人和睦家庭幸福美满,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但二人如果产生分歧各持己见时就会极易受到干扰,各种家庭问题相继而来。其中分歧(自身问题,外界因素,沟通障碍等)如果有一个媒介可以找出分歧的原因通过劝解或则说和并为之化解,二人和睦则生活幸福。这也如同我们身体的气和血,如果气推动血沿着一定的轨迹正常运行,正常运行条件(速度均匀和缓、血液充盈、脉道通畅)则人体康健,免疫力强,不易受任何外邪的入侵。那么导致不能正常运行的因素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了:

一、寒(内寒、外寒),

二、肝的异常。

三、肾的异常。

四、情绪(喜、怒,恐、悲、思)。

在门诊学习中观察气血不和症主要以(14岁~49岁左右孕龄期女性)为主要人群,这个阶段女性有经、带、胎、产的问题,所以气血不和治症涉及范围比较广泛。脉像以中取应指,脉位高低相对平整且柔和。(一般以弦、紧、细、涩、迟、数为多见,同时会有相兼脉出现。)手的颜色多以青白为(寒症)主。

下面我选了一个比较典型的肝郁型案例做一下方剂分析:

案例分析1:肝郁气滞型(中取左脉弦,关部滑有力,手背按下色青)

益母草25g;茯苓25g;川穹25g;淫羊藿25g;当归15g;桃仁15g;香附15g;补血草25g;炒三仙各25g;青阳参20g;炙黄芪20g;桑椹20g;余甘子20g;一口钟15g;柴胡15g;路路通15g;龙眼肉10g;肉桂6g;炙甘草6g;大枣30g。

1.益母草: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活血化淤,调经,消水。

2.茯苓:味:甘,平。归心,脾,肺,肾。健脾利水渗湿,其药性平和,对寒热虚实的水湿病症都可以使用,利水药伤阴耗气,茯苓健脾补中可以达到祛邪不伤正,是可以广泛使用的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

3.川穹:辛温。归肝,胆,心包。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穹辛温香燥,走而不守,上达颠顶,下达血海,活血化淤作用广泛,为血中气药,既能行散通达,又可辛散解郁。

4.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可治疗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风寒湿痹等。

5.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6.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

7: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乳房胀痛等病症。

8.补血草:苦咸温。归肝脾膀胱经。活血,止血,温中健脾,滋补强壮。

9.炒三仙:甘平。归肝脾胃经。健脾消食化积。皖腹胀满,脾虚等症。

10.青阳参:甘辛温。归肝脾肾经。祛风除湿,益肾健脾。

11.炙黄芪:甘温,归脾肺二经。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气虚、血虚等症。

12.桑椹:甘酸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功效。

13.余甘子:甘酸涩凉。归肺胃经。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还有保肝作用。

14.一口钟::味微苦,性平。具有补脾健胃、降脂降压、通络祛风利湿等功效。

15.柴胡: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调经等。

16.路路通:苦平。归肝肾经。祛风通络,利水除湿。

17.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的功效。

18.桂圆肉: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剂分析:(益母草,茯苓,川穹,淫羊藿,当归,桃仁,香附,补血草)用活血化淤兼养血和血,行气散寒,利水渗湿的方法在打通气血运行的路径的同时(去除寒,湿,淤)之邪兼扶正。攻补兼顾,使气血能正常循行。

炒三仙:经过炒炙的麦芽,山楂,神曲对脾胃虚弱者更适用,消化食积加强中焦脾土的运化能力,五行中木克土,肝郁能直接影响脾的运化能力。

(青阳参、炙黄芪、桑椹):肝经生气不足,使之郁而不疏,青阳参、桑椹滋补木中生气,以助升发。炙黄芪补脾肺之气,以滋气血生化之源。木升土升,所以使黄芪补而不滞,不易上火。佐以柴胡加强疏肝之力。

(余甘子、一口钟):两者合用可以清降肺胃之火,使金能生水,同时保护胃中津液。

(龙眼肉、桂圆肉):引火归元,使肾水温暖以生肝木。

路路通:此药通行十二经,具有祛风通络,利水祛湿之功,起到加强经络疏通的作用。炙草、大枣和药健脾。

案例2:最常见的寒所致类型

诊断:左脉中取应指,脉有点急(有点受风寒),手白,凉,小鱼际有青筋,手指关节有青筋,拉后青白色。

一提到寒突然想起一个门诊时大家最喜欢问的问题,身体寒为什么我容易上火?我用一个太极图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意义:

黑色部分为阴,白色部分为阳。假如每个黑色的小点为我们体内寒的程度,这也就是说我们身体寒累积越多阴的面积越大,那我们就可以看到寒累积到极限时阳开始起。阳为热、火、动能,所以人就会出现很多阳性特征了,这就是内经中说的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

方剂组成:

益母草25g;茯苓25g;川穹25g;淫羊藿25g;当归25g;补血草25g;桃仁15g;香附15g;续断15g;覆盆子20g;金樱子20g;桑寄生20g;车前子20g;菟丝子20g;葫芦巴20g;葶苈子20g;黄精20g;桑椹20g;天麻15g;乌梅15g;蛇床子15g;皂刺15g;炙甘草6g;大枣30g。

1.续断:性味甘辛,微温。归肝、肾。具有补肝肾,甘温助阳,辛温散寒,用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散瘀通利血脉之功。

2.覆盆子:性微温,味甘、酸。入肝、肾经。具有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的功效。

3.金樱子:性平,味酸、涩。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的功效。以固敛为主,没有什么补益作用。

4.桑寄生:性平,味苦、甘。归肝肾经。从性味上看苦能燥,甘能补,袪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5.车前子:性味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功效。

6.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肾、肝、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辛以润燥,甘以补虚,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

7.葫芦巴:性大温,味苦。入肾经。具有温肾阳,逐寒湿的功效。

8.葶苈子:性大寒,味苦、辛。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化痰的功效。

9.黄精: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益肾功能。

10.天麻:甘平。归肝经。熄风止痉,平抑肝阳,散寒。

11.乌梅: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则软。

12.蛇床子:辛苦温,归肾经。温肾壮阳,杀虫止痒,燥湿。

13.皂刺:辛温。归肝胃经。消肿排毒,杀虫,抑制过敏。

方剂分析:

(益母草,茯苓,川穹,淫羊藿,当归,桃仁,香附,补血草)同理是活血化淤生血,散寒利湿为主。

(续断、覆盆子、金樱子、桑寄生、车前子):补益和固涩肾中精气的同时去除风湿之邪并用车前子清降肾中浊气,浊气排出有利于精气补位,使肾中精气十足。

(菟丝子、葫芦巴、葶苈子、黄精、桑椹、天麻、乌梅、蛇床子、皂刺):天麻的使用应该是因为感受到外寒,用天麻祛风散寒。菟丝子、葫芦巴、蛇床子、皂刺温补肾中阳气散内寒的同时增加雌激素分泌水平,葶苈子调经同时降肺气,黄精滋润肺阴同葶苈子一起使肺凉润,黄精还有补益脾气的作用,以达培土生金,金降生水。桑椹滋养肝肾之阴,使肾中水火具足,温暖肝木,使肝气条达,使气机按左升右降的运动方式正常循行,以使气血调和。

最后感恩师父的巧妙点拨,总能让我们在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上感悟中医之精髓,感恩师父引领我们在真正的中医思维路上前行。

对小张“气血不和”体悟的一点评论:小张因自己的孩子而发心学习中医。学习态度端正,刻苦用功,在不长的时间内掌握了不少的中医药学知识,对病证、病理、病因的理解也达到了不错的境界,对处方的理解比较到位,希继续努力掌握诊断方面的知识。愿小张功夫莫负苦心人,今生能真正掌握张门医道。酸甜苦辣咸五味,中医用药大智慧。皇天不负苦心人,功夫到家自然成。除苦济难救人日,慈爱之心润苍穹。

张宏恩大夫精通中医处方、针灸推拿、经络敲打、火疗水疗、正骨复位等技能。对中药炮炙有独到之处。先后在常兴联合诊所、医院、太白山中草药研究所、医院、医院、医院、雅诚中医门诊、医院、东方国医堂、山西运城济世堂、医院等接治70多万人次。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肠胃病、男女不育不孕症、骨病、抑郁症、儿科、妇科、癌症等都有独到之处。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问诊!

张艳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zp/3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