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秕谷(bǐ)确凿(zuó)觅食(mì)人声鼎沸(dǐng)
B.油蛉(líng)菜畦(qí)蝉蜕(tuō)风流倜傥(tì)
C.缠络(lào)捕获(bǔ)锡箔(bó)人头攒动(cuán)
D.盔甲(kuī)宿儒(rú)斑蝥(máo)朝花夕拾(zhāo)
3.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1)清晨的里约热内卢国际机场人声喧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球迷们陆续赶到这里。( )
(2)湖南五彩谷有“江南坝上”之称,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天堂。( )
(3)书生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
4.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④(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比喻 拟人 比喻 比喻
B.排比 拟人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排比 拟人 比喻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6分)
A.国庆长假时,享誉中外的北京八达岭长城人迹罕至,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得益于“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各大商场的家电销售络绎不绝。
D.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表演,在场的观众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2%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7.请你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一句话。
灿烂的童年,躲藏在你的梦中。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假如童年是一朵花儿,它愿意开放在绚丽的花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8~10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8.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句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4题。
我爱燕园
宗璞
①考究起来,我不是北大或燕京的学生,也从未在北大任教或兼个什么差事。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历的居民。时光流逝,如水如烟,很少成绩;却留得一点刻骨铭心之情:我爱燕园。
②我爱燕园的颜色。五十年代,春天从粉红的桃花开始。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乍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它其实是仅次于梅的先行者。还没有来得及为它翻案,不要说花,连树都难逃斧钺之灾,砍掉了。于是便总由金黄的连翘迎来春天。因它可以入药,医院周围保住了一片。紧接着是榆叶梅热闹地上场,花团锦簇,令人振奋。白丁香、紫丁香,幽远的甜香和着朦胧的月色,似乎把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
③绿草间随意涂抹的二月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那是野生的花,浅紫掺着乳白,仿佛有一层亮光从花中漾出,随着轻拂的微风起伏跳动,充满了新鲜,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简直让人不忍走开。紫色经过各种变迁,最后便是藤萝。藤萝的紫色较凝重,也有淡淡的光,在绿叶间缓缓流泻,这时便不免惊悟,春天已老。
④夏日的主色是绿,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从城里奔走一天回来,一进校门,绿色满眼,猛然一凉,便把烦恼都抛在校门外了。绿色好像是底子,可以融化一切的底子,那文眼则是红荷。夏日荷塘是我招待友人的保留节目。鸣鹤园原有大片荷花,红白相间,清香远播。动乱多年后,寻不到了。现在勺园附近、朗润园桥边都有红荷,最好的是镜春园内的一池,隐藏在小山之后,幽径曲折,豁然得见。红荷的红不同于桃、杏,鲜艳中显出端庄,就像白玉兰于素静中显出华贵一样。
⑤秋天的色彩令人感到充实和丰富。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玉洁冰清,一片纯白。而最得秋意的是树叶的变化。临湖轩下池塘北侧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秋来成为一面金色高墙,满地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不由生出无限遐想。池塘西侧一片灌木不知名字,一个叶柄上对称地生着秀长的叶子,着雨后红得格外鲜亮。
⑥一望皆白的雪景当然好看,但这几年很少下雪。冬天的颜色常常是灰蒙蒙的,很模糊。晴时站在未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桠,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像是一幅没有着色只有线条的钢笔画。
⑦我爱燕园的线条。湖光塔影,常在从燕园离去的人的梦中。映在天空的塔身自不必说,投在水中的塔影,轮廓弯曲了,摇曳着,而线条还是那么美!湖心岛旁的白石舫,两头微微翘起,有一点弧度,显得既圆润又利落。据说几座仿古建筑的檐角,因为缺少了弧度,而成凡品。湖西侧小山上的钟亭,亭有亭的线条,钟有钟的线条,钟身上铸了十八条龙和八卦。那几条长短不同的横线做出的排列组合,几千年来研究不透。
⑧我爱燕园的气氛,那是人的活动造成的。每年秋天,新学年开始,园中添了许多稚气的脸庞。"老师,六院在哪里?""老师,一教怎样走?"他们问得专心,像是在问人生的道路。每年夏天,学年结束,道听途说则是:"你分在哪里?""你哪天走?"布告牌上出现了转让车票、出让旧物的字条。毕业生要到社会上去了。不知他们四年里对原来糊涂的事明白了多少,也不知今后会有怎样的遭遇。我只觉得这一切和四季一样分明,这是人生的节奏。
⑨有时晚上在外面走,看见图书馆灯火通明,像一条夜航的大船,总是很兴奋。那凝聚着教师与学生心血的智慧之光,照亮着黑暗。这时我便知道,糊涂会变成明白。
⑩我爱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我扫过自家门前雪,和满地扔瓜子壳儿的男士女士们争吵过。我为奉老抚幼,在衰草凄迷的园中奔走过。我记得室内冷如冰窖的寒冬,也记得新一代水暖工送来温暖的微笑。我那操劳一生的母亲怀着无限不安和惦念医院病逝,没有足够的人抬她下楼。当天,她所钟爱的狮子猫被人用鸟枪打死,留下一只尚未满月的小猫。这小猫如今已是十一岁,步入老年行列了。这些记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同样珍贵。因为那属于我自己。
?我爱燕园。
(选自《宗璞散文选》,有删改)
1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了对燕园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朗读“我只是一名居民,在这里有了35年居住资格的居民”时,至少有两个词语必须重读,你认为是哪两个?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多次出现“我爱燕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评价《我爱燕园》:“贯串燕园四季景色描写的是宗璞对美的发现和深切领悟。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在她的笔下有了生命意识和灵性。”请以第③段为例,说说这样评价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朝花夕拾 早年 呐喊 彷徨
2.D 解析A项,“凿”读音应为“záo”;B项,“蜕”读音应为“tuì”;C项,“络”读音应为“luò”。
3.(1)人声鼎沸 (2)人迹罕至 (3)高枕而卧
4.C
5.B
6.CA.有误,主语和宾语不一致,将“地方”改为“季节”;
B.有误,语义重复,“大约”和“左右”删去一个;
C.正确;
D.有误,缺少主语,去掉“通过”“让”。
7.假如童年是一条鱼儿,它愿意畅游在自由的河流
二、阅读理解
(一)
8.不矛盾。“确凿”,表示确定语气,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因年代久远,又对这判断不确定,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9.本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昆虫以人的动作情感,充满童趣,表现了童年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0.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不能。“窜”指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生动传神地写出云雀突然从草间快速飞向天空的情态,表现出云雀动作的轻快敏捷。“飞”只是一个动作,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二)
11.燕园的颜色、燕园的线条、燕园的气氛、燕园中属于“我”自己的记忆。
12.“这里”“35年”。“这里”强调了地点是“燕园”,“35年”突出了居住时间之久。这样重读,不仅点明了题旨,还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对于燕园的感情。
13.从内容上看,直接抒情,表现了“我”对燕园的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照应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将文章的内容勾连在一起,衔接自然。
14.这段文字描写了二月兰和紫藤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二月兰和紫藤的动态和活力.将二月兰和紫藤写活了,仿佛有了生命意识,充满着灵性,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不起眼的东西的喜爱,对燕园的喜爱。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