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永嘉县读书学会」可快速 好看的,好吃的,好听的,好玩的,跟随春天一起来了。
桃红柳绿梨白,金黄色的油菜花,热情似火的映山红……妆扮多姿多彩的春姑娘。风情万种的春姑娘哟,引得思春的人儿走出家门投入她温暖的怀抱。
春天的馈赠,多么的慷慨。采摘三月桃花,酿桃花酒;喝之,活血行瘀、润燥滑肠、祛斑美容。采撷四月雪梨花,泡梨花酒;饮之,清肺润肠、消乏去疲、固本培元。
红红火火的红杜鹃,像火焰、似晚霞,她的热情奔放,给人以温暖和希望。杜鹃,又名映山红,永嘉话叫“耳朵花”或“蛇白花花”。花朵,酸、甘、温。缺衣少食的童年,朝约和玉甌常去山上摘映山红吃。“耳朵花,耳朵花,别给我吃聋啦!”……一边念叨一边放进嘴巴里咀嚼。据说,虔诚地念了之后,就不会吃聋了。这好比时常念文殊菩萨心咒“嗡阿喇巴扎那谛”,可得聪明才智和大智慧,又可破除烦恼与障碍。你一朵,我一朵,嚼的津津有味。酸酸甜甜好滋味。后来,不知怎么的,朝约右耳朵听力受损,有点儿耳背。天哪,莫非那时不虔诚,以致于一语成谶?朝约厌恶叫他“聋耳朵”的人,无论当面,抑或背后。因为,幽默风趣的绰号使人欢心,粗鲁恶俗的“草号”令人不齿。可是,生活中,很多的人却常以取别人的“草号”为乐。做人行事不能太霉国,屡屡突破人类道德底线。
朝约尝过一种“酸溜溜”的草,它的茎叶嚼在嘴里酸酸的、溜溜的,好似杨梅汁,让人既解渴又解馋。这种草叫酢浆草,别名三叶酸,土话叫“杨梅酸酸”。它开黄色小花,路边经常可以看到,生命力极其顽强。想起喜欢花花草草的林丽茶,曾经写过一篇小短文《山野的酢浆草》。“红酢浆,黄酢浆,山间田野自长大,风不怕,雨不怕,含着笑脸迎彩霞……”在儿歌的世界里,山野的酢浆草,是坚强的,更是甜美的。
朝约还知道有一种植物的嫩芽可以吃。它,就是棕树。棕树花序粗壮,多次分枝,从叶腋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撕碎未开放的花苞(又称“棕鱼”),塞进嘴里,咬几口咽下去,虽然没有映山红那般酸酸甜甜,也没有三叶酸那样溜溜酸酸,但它既可以解渴,又可以充饥,真可谓一举两得。因而,在玉甌和朝约的眼里,棕树嫩芽片,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纯天然的解馋零食。棕树的温情记忆不仅于此。棕叶,可作为端午节包粽子的绳子;剥取其棕皮纤维作绳索,编蓑衣、棕绷、地毡,制刷子和作沙发的填充料;棕叶经漂白可制扇和草帽;棕皮及叶柄(棕板)煅炭入药有止血作用;果实、叶、花、根等亦入药。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棕衣,一般是家里有几个劳力就有几件。有的人家,还有小孩儿的小棕衣。早年夏天时,生活困难的人家还用几片棕片缝制短裤遮羞。蓑衣对人们生活影响甚深,这从历代诗文中得到反映。《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蓑思,何蓑何笠。”张志和《渔歌子》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诸如此类的诗文,举不胜举。下雨天去田里劳作,郑清波穿一件蓑衣、戴一顶箬笠帽,朝约和玉甌也穿一件蓑衣、戴一顶箬笠帽,他俩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或翻田、或插秧、或栽菜、或压番薯藤。玉甌穿着大大的蓑衣,好像新娘子的裙摆,拖在泥地里,样子很是搞怪。每每见之,朝约都会笑得前翻后仰。一身蓑衣在劳作中抖落满地的诗情画意,留下了永难忘怀的记忆。
山花落尽野果红,甜甜蜜蜜采摘忙。童年的乡村山野藏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耳朵花,可以吃。三叶酸,可以吃。棕鱼花苞,可以吃。“淇淋”、“苗”更好吃。
一路盛开的地菍,紫红色果实(永嘉话叫“淇淋”)在嘴巴里开染坊,味道很是不错。地菍是一种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乡土野生植物。
“苗”有好多种,味道各不同。
一种是蛇莓,永嘉话叫“蛇苗”。名字叫“蛇苗”,它生长的地方有蛇爬过,也许是真的。妈妈说,“蛇苗”是给蛇吃的,人不能吃,吃了会中毒的。小时候,听妈妈的话。自然,没人敢摘,也没有人敢吃的了。“蛇苗”虽然不能吃,但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一种是山莓,又称树莓,即覆盆子。树高一二米,枝干上长有倒钩刺,娇小果实味道又酸又甜。有红色、金色、黑色三种颜色,颜色越深越甜。树莓可以抗菌消炎、抗肿瘤,药用作用十分强大。
一种是茅莓。实心有蒂,开粉红至紫红色花。它的“苗”小、多,好似繁星点点。
一种是蓬蘽,又称野草莓。花开白色,茎枝上长有刺,叶片边缘均为锯齿状。果实又红又大,空心无核,且不带蒂,口感清淡。永嘉话叫“空心苗”或“空肚苗”。它的全身都可以入药,消炎解毒、活血、祛风湿,药用价值棒棒哒。
单竹笋长到一二米的时候,“单竹蝇”吃单竹。朝约拉着玉甌去溪坑边老屋的单竹园里抓“单竹蝇”,还去后半山找。“单竹蝇”烤着吃,很是美味。于是,他们俩隔三差五满村子去抓“单竹蝇”。玉甌和朝约,以及许多小伙伴们,还吃过劈柴爿时,枯死松树里面的白白的胖胖的嫩嫩的虫子。它的名字叫松树虫(永嘉本地的叫法)。这种虫子用柴火烤着吃,美味又营养。吃了“单竹蝇”和松树虫,就去抓桐花上的青绿色“桐梧蝇”。潜回家翻箱倒柜,找出细细的缝衣绳,然后结伴向山上进发。找到桐花,朝约嗖的一下就爬上了树,双脚踩在树杈上,双手环抱着桐花使劲地摇晃。桐花上的“桐梧蝇”纷纷掉落下来,小伙伴眼快手紧地捡起来放进袋子里。抓一只出来,然后把细细的绳子系在脚上,飞着玩。还有,枫树上褐色的“枫树蝇”也逃不出伙伴们的手掌心。
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
清晨,伴随“啾啾啾”的是“康福来,康福来……康福来,康福来……”不知名的鸟儿叫声真好听。这是吉祥鸟吧!朝约不喜欢乌鸦,尽管人事、世事比乌鸦的颜色好不了多少。春天里的鸟儿真多,有白鹭、翠鸟、麻雀、刀鹰、长儿巴丁……中华秋沙鸭。有鸟,就有鸟故事。有的小孩爬树上掏鸟窝,有的大人用气枪打鸟。玉甌和朝约对鸟儿不感兴趣,只钟情自家屋檐下做窝的燕子。家燕,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像镰刀,尾分叉像剪子。鸣声尖锐而短促,喜欢栖息在屋檐下。村落附近,常常成对或成群地栖息于房顶、电线,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野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小燕子》儿歌,温暖着童年。温暖童年的还有永嘉谜语。“打你两拳,踢你一脚,把你人打了不像样,还告诉你母”(海)。“出生山头人,走到温州定时辰,十五岁是娒娒,十六岁做大人”(秤)。“阿大岩上坐一坐,阿二田里摸田螺,阿三卖肉不带秤,阿四粜谷不带箩”(青蛙、鸭子、猫、老鼠)。
朝约的母亲就曾经讲过好多谜语。随着时空的远去,有的谜语或俚语永远地掩埋了,再也找不回来,正如儿时的童年。母亲还讲过系列小故事。朝约的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其他小故事模糊成了遥远的记忆,再也想不起来。
儿时的农村,隔一段时间,就有行贩挑着咸货上门叫卖。到了村里头,扯开嗓子拉长着声音喊:“炊—虾、咸—鱼、乌——眼——猫……炊—虾、咸—鱼、乌——眼——猫”。话说一户人家的一个小孩乘行贩不注意的时候,拿了一片咸鱼藏在身后靠着墙壁。等行贩走了,母亲不但不训斥,反而夸奖他做得好。午饭烧了咸鱼当“光配”。此后的他,小偷小摸不断。长大后,以偷为业。终于有一天,他犯大事了,关进了监狱。母亲去看他。他对母亲说,走近些有悄悄话对她讲。等母亲靠近了,他咬下了母亲的半只耳朵。母亲痛的嗷嗷叫。他怒目圆睁吼叫道:“我小的时候偷咸鱼,你不但没有制止我,反而变相地激励我。今天我咬下你半只耳朵,是对你当年过错的惩罚”。小时偷咸鱼,大了进监狱。代价不可谓不大,教训不可谓不惨痛。人呀,还是要学好。
兑糖客,更受小孩子们的喜欢。兑糖客挑着一担灰笸,灰笸上面搁着米筛,米筛里的麦芽糖用尼龙纸包着。兑糖客一边用糖刀轻轻撞击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一边敞开喉咙吆喝:“破布头猪头排、旧衣旧裤、破铜烂铁、牙膏壳……快快找呀!”闻其声,小孩子们就知道兑糖客来了,赶紧跑回家把平时收集的牙膏皮、猪头排、破铜烂铁拿出来,排着队兑换糖。兑糖客把牙膏皮、猪头排、破铜烂铁扔进灰笸,不紧不慢地打开尼龙纸,左手像拿着快板一样的拿着铁片抵着麦芽糖,右手拿起小锤头轻轻地敲了敲,伴随“叮叮”的悦耳声,一块麦芽糖被敲了下来。小孩子拿到麦芽糖,欢天喜地地吃开了。有的小孩子眼尖,自己拿出来的废品多,兑换的麦芽糖少,于是央求兑糖客再敲一小块下来,兑糖客多半会满足要求。没有废品的在边上看的口水直流,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米筛里麦芽糖。兑糖客见之怜惜,捡拾米筛里零碎的麦芽糖或敲一小块给他解馋。兑糖客很会做“回头客”生意。
郑山行贩、娄山糖担、荆州做篾、瓯渠打铁……顺口溜道出了过去永嘉县一些乡村的行业特点。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挑着货担走乡串户、沿村叫卖已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小商小贩开着三轮车或小货车,放着小喇叭进村叫卖。
家家户户都有养鸡鸭鹅,有的还养猪、牛、羊、狗、兔。郑清波养了两次狗。第一条公狗口吐泡沫死了。第二条母狗生了“五头雄”,小狗全部送人后不久也死了。养死了两条狗后,就不再养狗了。养白兔,拔兔毛卖钱,赚点油盐钱。兔子撒的尿和屎与青草的混合物是农作物极好的有机肥料。猪牛羊的排泄物更是超级棒的有机肥,肥力十足。施了有机肥料的土地更懂田里的庄稼,多收三五斗作为回报。麦苗在春天里疯狂地生长。各式杂草像潜伏的间谍混在麦苗间。小伙伴得闲的时候,提着竹篮子去麦田里拔兔草。嫌拔草慢时,也会顺手扯几把麦苗混在草堆里。拔了平篮子的草,小伙伴心有灵犀地聚拢到一起——赌草!在十米开外的路道上,用三根树枝支一个“三脚架”,每人出一把草放在一起,一人把一根细长的枝条折成长短不一后放在紧握的拳头里,露出整齐划一的一头让小伙伴选,比长短决定抛掷泥块的顺序。事先约定,最长的先来。站在划定的泥线外,随手从田里捡起一块泥巴向“三脚架”抛掷过去。“三脚架”倒了,草全归你。若没有倒,抽到次长的接着抛掷。以此类推,直到“三脚架”给扔倒了为止。每人再出一把草,继续赌,一直赌到有人输光光。若不认输,拔了草再来赌。赢了的眉开眼笑,输了的愁眉苦脸。天色渐晚,在爹娘的喊叫声中,作鸟兽散。
撵着春天,和春天形影不离的是各种各样的春菜了。荠菜、苦菜、棉菜、彩虹丝、秋浓白,可以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来。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饿肚子的童年,一年到头难得闻肉香,瘦的不像样,俗得对竹子也失去了兴致。但,挖笋乐趣多。春笋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心头爱。
春天里,疯长的还有人的心。
相关链接
《瓯水》连载①|郑建兴:前言
《瓯水》连载②|郑建兴:瓯水变天(一)
《瓯水》连载③|郑建兴:瓯水变天(二)
《瓯水》连载④|郑建兴:瓯水变天(三)
《瓯水》连载⑤|郑建兴:瓯水变天(四)
《瓯水》连载⑥|郑建兴:瓯水变天(五)
《瓯水》连载⑦|郑建兴:瓯水变天(六)
《瓯水》连载⑧|郑建兴:瓯水变天(七)
本期编辑:金秀秀
后 期:金秀秀
初 审:郑建兴终 审:杨丽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