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几天特别晴朗,公司楼下的樱花树开始酝酿花苞,让人有种春天不远的错觉。
感知时间流逝,不止通过日历上的数字,植物的春绿秋黄,更是温柔又直观的四季指针。
△
冬末春初,梅花绽放
预示春天不远
又是桃花、樱花、海棠次第开放的季节
△
木兰檵木
仲春时节的白花
比桃花、樱花开得略晚一些
刘从康,一位生活在武汉的植物爱好者,从三年前开始,用文字和画笔,在业余时间记录下武汉街头巷尾的一花一木。
最近他从记录的多种植物中,选出了武汉最常见的80种乡土植物,汇编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武汉植物笔记》。
△
枫杨
叶轴长了一串“翅膀”
△
构树
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木
废墟、荒地、沟渠皆可见其踪影
“红果果”可食用,树皮可造纸
从孟春时节路边叫不出名字的野草野花,到凌寒傲雪的腊梅、梅花,书中植物按二十四节气分类、排序,对应一年四季的花叶枯荣。
读罢,脑内快速过了一圈四季小轮回。
△
婆婆纳
常见于春日雨后的路边
一朵朵蓝色小花,你一定见过
△
车轴草
白色“小毛球”幸运“四叶草”
△
酢浆草
每个小朋友或许都曾好奇尝过
茎秆吃起来十分酸爽
刘从康自嘲画艺不精,没学过画画,为了记录自然,年近不惑才拿起画笔,自己摸索。
一本牛皮纸笔记本,一支铅笔,快速勾勒出花木轮廓,再用相机拍下细节,后续回家慢慢画。
△
必要的时候
在不破坏植株的前提下
刘从康也会采集标本临摹
△
手绘本VS最终成书
三年零碎积累,攒出4本手稿,记录了多种植物,选入《武汉植物笔记》的只是一小部分。
书本选择的是武汉街头最常见、最好认的80种,有早期稚拙的铅笔草稿,也有近年来笔法纯熟的水彩。能看出越画越好。
△
覆盆子
红色小果子酸甜多汁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将覆盆子描写成“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其实,覆盆子并非特指某种植物
而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聚合果的通称
刘从康的本职,是出版社图书编辑。他曾经编写过中学用的《科学》教材,如果你上学时恰好遇上课改,说不定用过他编的书。
和都市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是日常作息,大多数时候,都穿梭在高楼和人群之间。于是,社区花园和城市街道,成了他进行植物观察的“主场”。
偶尔得闲,才会专门去公园、荒野采风。
△
悬铃木
就是遍布武汉街巷的“法国梧桐”
其实“法国梧桐”并非源自法国
它和中国土生土长的梧桐
也长得十分不一样
△
梧桐
这才是原生于我国的梧桐
“城市里的植物丰富度,超乎想象。不用跑远,能把家楼下的植物全部认清,就能有上百种。”
他边说,边快速翻动手机相册,满屏都是日常拍摄的植物花草。
△
枸骨
图中枸骨是遍布我国南北的一种
与圣诞节花环用的“欧洲枸骨”同属
△
火棘
另一种果实成熟于深冬的“红果果”
春天开白色小花
你一定在公园花坛见过
尽管今天数码摄影技术已经足够强大,他仍然坚持观察和绘画是认识植物的最好方式。
处于自然状态的植物,在特定的地点、时间会展现出独有的形态,家楼下最常见的打碗花,幼叶以天为单位一点点发育成熟,花朵昼开夜合,比翻看科研资料的解剖图生动有趣得多。
△
左,旋花/右,打碗花
十分相像的两种“喇叭花”
这不是一本艺术画册,更适合植物爱好者当做入门科普。
文字朴实易懂,读来亲切。
穿插古诗文经典,常常让人直拍大腿,“原来小时候用来恶作剧的带刺小球,就是《诗经》中写的‘采采卷耳’!”。
△
苍耳
上学时恶作剧
粘在前排同学的毛衣上
△
“腊”梅or“蜡”梅
哪个写法才对?
书中有答案
书中,他还传授了许多辨认植物的小tips。
针对外貌相似的植物,可以“一招辨别”,包教包会。
△
樟树
辨别樟树只需一招——看叶子
三条主脉夹成的脉腋位置
各有一颗小小的圆形腺体
当然,开车的朋友有一套辨别方法
刚洗干净的车
一定都被樟树的黑色小浆果砸过
尽管详细记录过近千种植物,刘从康坦言,他看见一眼就能认出的,不过百来种。
边看边学,见得多了,也摸索出一些经验。比如四片花瓣,那就极有可能是十字花科,记下样子,再去对应科、属下搜寻。
对于入门级植物小白,他推荐下载一个识花软件,会是不错的帮手,至少能认出个大概。
△
无患子
果实长得非常有趣
我们常吃的龙眼、荔枝
也属于无患子科
30年前,刘从康来武汉求学,从地质大学古生物学毕业后,定居在此,呆在武汉的时间,早就超过了家乡。
除了这本《武汉植物笔记》,他还写过写过一本《身边的鸟》,介绍武汉城市环境中常见的一百多种野生鸟类。
△
鹅掌楸
在老家西安,古城街头生长着岁逾千年的唐槐,春夏之交,阳光透过薄软叶片的缝隙,洒在旧城墙。
回溯童年,在物质尚不丰沛的70年代,每家每户都有采摘洋槐、榆钱饱腹的经验。对自然乡土的眷恋,或许在那时萌芽。
△
槐树的果
武汉的槐树不如西安常见,但地处中部的江城,四季分明,许多南北物种都能在这里生长,可供观察的植物很丰富。
既有常绿的香樟、冬青,也有银杏、乌桕这样绚丽的落叶树木。到了秋天,红黄橙绿,层林尽染。
△
复羽叶栾树
蒴果像微缩版的杨桃
△
复羽叶栾树
秋天蒴果由绿变黄橙
像挂了一树小铃铛
在自然中凝视植物,让刘从康感觉舒适,有归属感。
穿梭街头巷尾,漫步公园郊野,记录四季流转中的植物,他说,武汉已不折不扣成了第二故乡。
业余时间,他还兼任武汉“公园大课堂”的植物导师,带小朋友们一起观察植物,做图文笔记。
在这本书的末尾,收录了一部分武汉孩子们的自然笔记作品,童趣可爱。
△
刘从康指导下
小朋友们创作的自然笔记
春节临近,马上又是新的一年,仿佛又会拥有崭新的天,时间指针又回到起点:春天的樱花,初夏散发恼人气味的石楠,秋天江滩摇曳的芦苇……
城市中,植物陪伴人们走过四季。
是时候去好好认识一下它们了。
/
编辑=周古月
图片=采访对象提供、黄大头、李媛媛
??
『HANS福利』
新的一年
带上《武汉植物笔记》
去城市荒野探险
10本《武汉植物笔记》
今日免费送出
详细获取规则
请看张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