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经典文本,直达学生心灵
自年秋季始,全国统编语文新教材正式起用。与之配套的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郦波语文启蒙课》(下称“启蒙课”)近期也同步发行。“启蒙课”是一套全新的语文辅导读本,由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著述。
书名题为“启蒙”颇含深意。表明意在唤醒学生的母语感知能力,养成学生的母语思维习惯,强化母语素养并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套读本紧扣新教材所选的经典作品,适当又有新的扩展。以七年级上册的一本为例,原册课文22篇,“启蒙课”扩成48讲,即将原一篇课文《论语十二章》,化成12讲,一“章”一“讲”,如此等等,大大增添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容量,让学生能去更多地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
“启蒙课”最鲜明的特色是每读一篇作品,集中一个话题,同时介绍研读方法,并提供丰富资料,引导学生慎思明辨,力求读通、读透一篇课文。
例如,讲《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章。郦老师指出,阅读重点在于理解“逝者”两字的意义。按《说文解字》解:“逝,往也。”而“往”又有两解,一是前往,二是既往。解“前往”者,一并列举先秦诸子直到唐宋各家的论述,表达的是积极进取之意。取“既往”义,则列举魏晋郑玄直到当代歌手罗大佑《光阴的故事》,表达的是伤逝之情。郦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看,汉字、中文的美妙、奥妙、微妙就在这里。”在这一讲中,郦老师同时还告诉读者:“水,同山一样,是中华文化元素中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意象。”他之所以这样解读经典,是“希望帮助学生们通过精读的学习,一方面珍惜眼前时光,汲取向上的力量;同时,也能逐渐掌握爬梳文献、发现问题的一种本领。”真可谓用心良苦。
再说说郦老师是怎样解读鲁迅作品的。“启蒙课”七年级上册选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诚然,鲁迅散文不好讲,一是文章语言多半文半白,一是多用曲笔。郦老师告诉学生说:“如何接入自己的人生体验,是阅读经典、领会经典的关键所在。”他还说:“标题,其实就是一篇文章真正的主旨与灵魂。”他此时指导阅读方法,既讲精读,又讲泛读,明了这一点,不论所阅读的现代文篇幅是长还是短,大家就都能够很好地把握它的要旨。
据此,郦老师解读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其实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文章“选取了两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两个与每一位少男少女都密不可分的兴趣点,那就是——游戏与学习。”成长,在文学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鲁迅文章写道:“我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段话是对充满欢乐的百草园的不舍,同时也见出他对未来新生活的莫名恐惧。鲁迅文章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表达了一个青涩少年面对未来的不安。这也让我们理解,为什么鲁迅到了三味书屋会是那样一种感受,又会是那样一种做派。鲁迅描写先生的神态:“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位先生的形象,不是冷酷的,而是有着温暖的;是在委婉的叙述中点缀轻松的幽默。鲁迅先生这篇回忆既体现着少年的反抗与顽皮,又满含着对青春年少的留恋之情。郦老师如此引领阅读鲁迅作品,既有深入分析,又有方法指导,应该说是十分到位的。
指导学生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经典作品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郦老师解读经典作品时,告诉学生经典作家之所以有生花妙笔首先是因为投入了高尚而强烈的感情,写作“要走心”。“文章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感动自己”。还结合作品解读,提供一些写作的具体方法,如:“朱自清特别善于用最通俗易懂、最生动形象的口语来表达。”“同学们写作文经常有一个困惑,就是写不长,其实只要你放松心情,事先在脑海里反复揣摩,然后把心中所想用排比、反复的方法,一点一点地呈现,很快就会‘下笔如有神’”。“有机会一定请拿起笔,写一封信,写一首诗,给你的好朋友,给你温暖的家人。”
这套“启蒙课”的作者郦波教授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视野开阔,观点独到,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心于教材配套课程的研发工作,这是这套“启蒙课”具有高质量的保证。在解读经典作品时,他能统揽全局,广征博引。如解读李白诗《峨眉山月歌》,他从现存李白千首诗中统计出直接或间接写月亮的竟有三百首之多。可见其底气之足,涉猎之广。如此识见非专业研究者不能及。作者这种深广的学术背景,几乎在每一讲中都有体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套“启蒙课”不仅于学生阅读大有益,对教师“传道受业”也大有促进。在这套书的首页,郦波教授将“写在前面的话”同时献给同学、家长、老师,正是期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手,共同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作出努力,成效当可以预期。
本文作者:范守纲(编审、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原文发表于年7月8日《光明日报》
相关图书
扫码即可购买一年级上册
扫码即可购买二年级上册
扫码即可购买七年级上册
《郦波语文启蒙课》与新的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将教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源头上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既有新编“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教学辅助功能,又是培养学生语言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启蒙之书。
《郦波语文启蒙课》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得体表达,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成长为一个丰富的人、一个智慧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有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拥抱属于他们的新世界!
作者简介: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联合国年中文日主旨演讲嘉宾,广受瞩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基础教育先进理念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在教师人文素养教育和语文教学方面颇有建树。
《郦波语文启蒙课》五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