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覆盆子,始载于陶弘景辑录的《名医别录》里,列为上品。因其果实形状像倒过来的盆子,故得名;另一种说法,因服之能缩小便,晚上使用的尿盆便可以翻覆过来放置了,故称覆盆子。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它既是水果也是良药,作为水果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受欢迎,但在中国常作药用,是东西方唯一高度共识的药食同源品种。这么好的东西,就跟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下吧!
覆盆子
茎裹刺毛纯洁花,
果若覆盆酸甘醇。
益肾补损黑须发,
明眸固精缩泉源。
覆盆子
落叶灌木。新枝略带蔓性,紫褐色,幼枝绿色,被白粉,有少数倒刺。叶互生,近圆形,掌状5裂,偶有7裂,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被白色短柔毛;叶柄散生细刺,托叶线形。花单生于枝端叶腋,花瓣5,近圆形,白色。聚合果球形,红色,下垂,小核果密被淡黄白色短柔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向阳山坡、路边、林边及灌丛中。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覆盆子的药用价值
本品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除去梗、叶,置沸水中略烫或略蒸,取出,干燥。
归肾、膀胱经。
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
6~12g。
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覆盆子的传说
葛洪在江南德兴三清山修道时,常帮助百姓,做些诊疗施救的善事,后因过度操劳,竟得了“夜尿症”,久治不愈,以致睡眠匮乏,精神不振。
一天,葛洪上山寻药,不慎坠入山崖而昏迷,醒来时,浑身刺痛,发现带刺的枝头上有这么多野果,长着手掌般的叶子,结着通红的果子。正是饥渴之时,于是,葛洪就摘了些吃,味道很酸甜,当天“夜尿症”的状况大大地好转了。
翌日,他又去采摘,几日之后,夜尿症竟不复存在了。葛洪大喜,又在附近的百姓当中试用几番,果然这野果效果神奇,堪称仙品,食之能补肝益肾,对遗尿、小便频数、女子阴气不足等均有奇效,从此,覆盆子因这益肾缩便的疗效,在医学上被广为采用,并流传了一系列的神奇故事。
来源:医院(ID:ncshdzyy)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付青斌
主治医师
肾内科主任
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肾内科学科带头人。曾在南大一附院神经.内分泌科,医院肾病科进修学习。主持参与课题2项,发表医学论文6篇。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等)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甲减亚甲炎等)。
院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