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筹备八年,深入大山寻来古法
只为了还原简单而温暖的老底子早餐
天一冷,就想每天晚点起床,慢悠悠地走到西湖边,坐在阳光里舒舒服服地吃一顿早饭。老底子的油条、豆浆、猪油拌饭……这些简简单单的味道,才是最大的幸福。
这家开在无印良品边上的格调早餐铺“青茶”,就成了很多杭州人的第一选择。它就像我们记忆深处的早餐铺,追溯着那些温暖的味道。
原木,日系,超大落地窗
从远处望过去,落地窗窗明几净,墙面和桌椅都是最简洁的木质。整个餐厅,呈现出淡淡的暖色系,就像一幅山水画,写意、自然、复古。
即使开在日本国民品牌边上,也毫不露怯。
桌椅的搭配,很像传统建筑里的榫卯组合
“青茶”二字,就是脱胎于传统书法
连吊灯的形状,也是最最传统的图案——莲花
店门口摆着这样一块简单的招牌,很多人一开始还不知道这是家什么店,看见这些亲切又熟悉的名字,便自然而然走了进来。
豆浆是这里的招牌产品。浓厚,香甜,还带着新鲜黄豆的味道。
青茶的厨师们,每天早上4点就要到店准备,泡黄豆、磨豆子、滤豆渣、煮豆浆,早上7点到店,就能喝到最新鲜的头碗豆浆,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叫绝。
咸豆花10元一碗,加上虾米葱花脆油条才是标配。对,还得要加酱油~
刚炸出来的油条,金黄,蓬松,酥脆,还没动筷子,耳边已经想象出咬下去的“咔擦”声了……
青茶的大厨还在油条面团里加了鸡蛋,使它变得更加蓬松,颜色也更好看。
猪油拌饭是杭州人的灵魂美食,东北大米、新鲜猪油、煸香的培根末,再加一点点现炒的黑芝麻和酱油,不添加其他的调料,只保留猪油最纯粹的香味。
这是杭州人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葱油拌面,采用的是最地道的杭州做法恰到好处的葱花配上底层的香油,香气四溢现在在杭州街头小巷都很难寻觅到的葱包桧在青茶,你能够重新找回它的味道、女生特别喜欢的红糖麻糍,混合了芝麻、花生和红糖表皮酥脆,一口下去,丰富的内馅便溢满了口腔在配的茶饮上,不走寻常路,不像一般的广式早茶选择粗糙的香片或者菊花,反而提供三款水果茶:覆盆子、柠檬、白桃口味,此外还有两款发酵茶。
配合茶饮的甜茶点,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燕麦糍流沙,可不像一般麻糍的那样瘫软,拿起捏在手里,像一颗颗煮熟的撒尿牛丸。咬开一个小口,流沙质地的内陷瞬间就会涌出来。
杭州人老小都爱吃的绿豆糕,外皮的绿豆沙非常细腻,是筛了好几遍之后煮烂脱壳做出来的。里面的豆沙馅儿也是后厨做的,里面还能吃到些微的红豆皮。
颜值很高的豆沙包,小胡萝卜的造型,光看外表就给人满满的幸福感。
同款的南瓜豆沙包,配上豌豆点缀,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美好的食物,需要美好的器具相配。店内所有使用的餐具,图案都是老板亲手绘制的,再送去景德镇烧制,素胚勾勒,清新淡雅。
筷子也与众不同,采用的是原生的竹节,每一双,都是自然的味道。
因为青茶的竹筷太过别致每天,都有服务员被顾客讨要一双筷子回家开业至今,人气一直不落。也许正是因为,在青茶体验到的每一个细节,都用心到了极致。
节气食物,节庆食物....中式点心也应该有更多的可能▼
很难想象,这家文艺范儿早餐铺的创始人,是个穿竟然是一个穿山本耀司、RickOwens的85后,他叫李超。
他自己也没想到,虽然是学服装设计出生,如今在餐饮行业做得风生水起。
入行若干年,他做了很多事情。
15年7月份,他把韩国的网红美食乌云冰淇淋带到了中国。把瑞蜜可的经典店面造型“白色卡车”开进了杭城的各大shoppingmall,让瑞蜜可的中国首店落户到了杭州,到现在,已经开出了多家分店。
瑞蜜可在韩国Sinsa的总店和东大门DusanTower店可以说是所有去韩国游玩的吃货们,必到的甜品店每日限量份,海鲜食材每日空运,原汁原味的波士顿龙虾卷…..
最近刷爆杭州朋友圈的晃月龙虾卷,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lobsterroll龙虾卷,是在ins上有超过30万粉丝晒过的美食号称十大三明治之一晃月原汁原味地还原了经典龙虾卷的美味投身到餐饮行业之后,李超做了许多个餐饮项目,但却一直心心念念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来述说自己对记忆中美食的一番长久依恋。
这家店,就是青茶。
这是青茶的第一家门店,位于天阳D32商业街区去年10月份开始营业很奇怪,虽然人类不断地进化,发明各种精密的仪器,各种科学的计量,可是做饭这件事情,却是越原始的方法越好吃。
李超做餐饮的这些年,虽说吃遍了大小美食,却还是觉得它们不及童年时街头的一碗葱油拌面。
他开始越来越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味道,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东西,豆浆、麻糍、油条……现在外面也买得到,但不是那个味道了。
用藤制蒸架来烹饪食物这样传统简单的做法却最是能保留食物本真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的制作人陈晓卿曾经感概过儿时家里过年时做的红薯糖。那是一种无法复制又难以描述的甜,只属于那个家乡和在那儿度过的每一个热闹的新年。这样的滋味是这样揪心,以致于它会纠缠着每一个在外游荡的游子,让他们失魂落魄。
而如今,这些味道大多都沉睡在远离城市的深山里、乡村中。青茶想做的,就是用最大的努力,还原这一份制作食物的工艺,把它们搬到城市里,唤起城市居民对食物曾经的美好记忆。
为了完美呈现心目中的青茶,他筹备了整整8个月。
在现代环境中如何最大程度的还原古法滋味是我们所要经历的最难的课题。
为了找寻古法制作工艺。李超曾带着团队从杭州飞到成都,深入洪雅境内的山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开了3个多小时,最终到达某个不知名的村子遇见了一对在大山里支教30年的老夫妻。
这是他们进入洪雅山区后拍摄的画面这个远离城市的秘境生活在其中的人,依然保留着原始简单的生活方式见证了他们如何用近24小时的时间熬出一锅浓郁香甜的豆花。从前一晚开始筛选黄豆、浸泡,次日大早开始磨豆浆,蒸煮,过滤……
他们就这样看着这对老夫妻耐心又熟练地制作着豆浆心急地想要赶紧品尝,而师傅却直说,不急不急凝结成型的豆花在柴火大锅里冒出汩汩香气,舀一勺到碗里,加任何调料都多余。那滋味,就像山里的空气、清晨的露珠、清浅见底的溪流,诉说着自然本身。
如此便有了青茶的豆浆。
油条、烧饼、粢饭团、春卷…….就这样,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偏远的山村,走访了一户又一户依然用着最原始的办法烹饪食物的家庭。
也有了如今的这一份青茶食单。
最终呈现的这一份食单,每一款都经过了反复的品尝、调整这个城市里有许多有着绝佳食物滋味的早餐铺,然而不是脏乱差,就是空间狭隘,无法让人安心落座。
他想用青茶,改变一些尴尬的现状。
他请来好朋友,设计圈内小有名气的叶斌,一同为青茶设计空间。
青茶的装修一改传统小吃店的粗放,桌椅所用的材质都是大面积的黄铜加天然石材,度身烧制的青茶食器,弧线暖橘色灯光设计,logo是棕底白字的轻重撞击,干净素朴的环境呈现。
青茶第一家门店的店面设计让不少前来的顾客都觉得耳目一新餐厅的布局则完全按照现代餐厅的格局走向,所有落座的人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是亲近的,在店里坐上5分钟,你便能感受到这一份“现代化”与“人情味”的糅杂平衡。
去年10月底,青茶的第一家门店,在天阳D32街区,静悄悄地开业了。
店里提供的,是他从深山中带回的,40道传统工艺制作的中式点心。
▼
第一家青茶到今天3个月的经营,让李超收获了许多出乎意料的惊喜与感动。
如果你在清晨驱车从拱宸桥上经过,你会远远看见整个天阳商业街区里,只有青茶已经打扫妥当,敞开大门,静候前来用餐的人。
微微下着雨的午后,忙碌的中餐时间已经过去也会有零星的人前来点一壶茶和若干点心,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这样一个“任性”的营业时间,他却执意坚持。只为了让那些早起和夜归的人,能随时喝到一碗热腾腾的豆浆。
有这样一位青茶的忠实顾客,每周都会来好几次青茶,坐在同样的位置,点同样的食物,一个人静静享用。
接着我们渐渐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光顾青茶。他们喜欢我们的油条、豆浆和烧饼。说没想到在这样的商业街里面,还有卖老杭州早餐的店铺,价格也不贵。
豆浆6元,葱油拌面8元,花上不到15块钱就能在西湖银泰美美地吃上一顿早饭那些不习惯晨起的老人,也陆陆续续结伴来到青茶,他们说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在即便错过了早餐时间点的时候,也能尝到平时爱吃的那些点心。
这一对老夫妻,就居住在青茶附近因为有睡懒觉的习惯,所以总是尝不到豆浆油条这天下午,他们终于美美吃了一顿在几番选址之后,第二家青茶,开在了西湖银泰,定安路街边,无印良品的边上,再走几步就是麦当劳。
青茶夹在这样一个日本国民品牌和西式老牌快餐店之间,却一点也不显得慌张,反而更有气场。
很多人经过青茶的门店乍一看,还以为是茶馆因为我们贩卖的,是这个城市,与这里的居民,记忆中最美好纯粹的味道。
这些味道诞生于此,成长于斯,与那些漂洋过海的洋品牌不同,它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END-
Hello,伙伴们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的皮肤病医院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