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隔离每天拍鸟
5月1日一点点靠近
什么是“近乡情更怯”?
第一次念宋之问的这首诗时,我这么问过自己。
高中是寄宿制,周末回家,望着不断延伸的田野,我也问过自己。
大学在外地,寒暑假回家,提着行李,走在路上,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我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近乡情怯”?内心里,我是不是没有我想的那么爱我的家乡?
今天,我想我明白了这个问题。
所谓近乡情怯,就是在思乡过度突然回家前,抑郁烦躁焦虑担心的情绪,是无法控制的精神恍惚和吃不下饭,是回国那一刻的一言不发,和突然的精神崩溃。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5月2日第一餐食啊啊啊啊啊啊,太香了太香了!!!
米饭真的好好吃啊,一口下去能把我吃哭。
以前不爱吃的酱爆茄子和梅菜扣肉,现在都觉得惊为天人!
时隔多年第一次吃到不腥的猪肉,我爱中国!
▲第一顿隔离餐,虽然凉了但真的很好吃!
5月4日治理大爷二三事今天早上四点多,隔壁大爷又开始打电话,外加窗户外面的空调一直在工作,还有房间飞进了蚊子,被咬了四五个包就算了,还一直呅呅呅地绕着我飞。
睡不下去了!
我直接开灯起床,准备打蚊子,结果转头一看,蚊子撑死在我枕头边,不会动弹。
去拿灭蚊片的时候,我真的对大爷越来越放纵的声音忍无可忍,明明昨天已经投诉好几回了……
火一下子冲上天灵盖,对着墙就是一拳!
呵!你猜怎么着?
大爷过了几分钟就歇了,之后再也没打过电话.......
在国内,做人做事真的要暴力点儿对吗?太文明了一直投诉,都不如隔墙来个武力威胁……
5月7日过日子一个人独自生活的时候我已经觉得自己很会过日子了,但回到家和我爸妈接触之后,发现他们才是真正会过日子的人。
我觉得可以向他们学习,但自己现在的习惯和观念好像无法更改。
我可能就只有尽力多赚钱,然后吊儿郎当地过我歪七斜八的日子。
啊!回家的感觉真好!
啥事儿都有人操心,只要说一声,就能得到!
嘿嘿嘿~独居托管自己时无法体会到的快乐!
5月9日桑葚今天早上和曾老师吐槽家里的桑葚已经紫了,可能没等我回家就掉完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这棵还长在花盆里的小桑树是最近才有的,而且看样子不像是买的,像是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的小苗苗。
于是我突然想起,几个月前自己曾发朋友圈说自己很想吃覆盆子,因为土地流转山里已经找不到覆盆子,所以想要老爸找一棵种在家里,等以后回家,每年春天就天天能吃的覆盆子了!
可能他们最后也没有找到覆盆子,就移了一棵结了桑果果的小桑树,如果它坚持的住,或许等我回家还能吃到。
想到这个,我突然感受到被爸妈呵护的感觉,其实这种呵护一直都在,但我却是第一次才真正理解。
原来我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有记住。
原来我的每一个愿望,他们都在竭尽全力帮我实现。
在我回家之前,妈妈告诉我,爷爷来过家里,问我什么时候能回来,再不回来,橘子都要存不住了。
因为上次打电话的时候,我和爷爷说想吃家里的橘子,爷爷答应我要留一筐最甜最漂亮的给我。
想要什么就能拥有什么,家人在某种意义上才是我的神明。
5月16日俺到家啦!
拥有鲜花和零食,我宣布我是这个村最幸福的崽崽!
ps.我爸做饭还是那么巨无敌好吃啊
躺在自己的床上,吹着小风扇,听田野里的虫鸣,感觉真的太棒了!
心里是两年不曾拥有的踏实感。
有好多想做的事,有好多必须做的事。
太好了!太好了!
写论文,健身,学德语,泡脚,摄影和练琴,睡前到书橱里挑一本喜欢的实体书,安然入眠。
还有python和建模,以及论文申请,都要安排上!!!
等能出去的时候,办一个图书馆借书证,嘿嘿嘿!
期待明天被小鸟闹醒!
▲修剪了其中一只向日葵放在跑步机边的窗台上,一边运动一边有花相伴
5月17日苦瓜终于知道为什么年纪稍长的长辈们都爱吃苦瓜。
和生活的苦相比,这点根本不算什么,用心咀嚼之后甚至还能吃出它如苦丁一般的回甘和别的菜没有的清香。
由此,经历过越多痛彻心扉的苦难,生活越是甜蜜。毕竟和最苦的相比,一切苦涩都没有那么难以忍受。
这真是一个美好又悲伤的感悟。
我也渐渐能接受苦瓜了呢。
5月18日隔离日常早上是被小鸟吵醒的,幸福!
不想写论文的时候就拿起相机拍拍,每次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鸟。
我爸做饭真的好好吃啊,连蛋炒饭都好吃??。
吃过晚饭,从快走开始到周六野的拉伸和驼背改善结束,全套做完一身轻松!
接着在卫生间进入久违的泡jio贤者模式,喝着热红茶,太舒服了,没戳!俺就是中年佛系养生少女??。
今天没来得急学德语,但有和朋友单词打卡(狗狗祟祟)
说实话今天写完论文,对总体进度有点着急,可能这一周还是写不完??,打算换一种方式,康康能不能缩短原定的天数。
明天争取把所有样本的第一步文献分析都写好,有空的话完成一部分数据分析(怕是在做梦??)。
锻炼计划要好好坚持!不止是因为吃的太多需要身材管理,更重要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别和之前一样跑两步就喘??。
其他要做的事儿我还没想好......
写日记的过程中,能听见窗外的雨声和蛙鸣。
在家过的第一天,好像有些地方变了,多了些实用的小物件,花园里花花草草变多了也变大了。
又好像没变,面巾纸依旧放在书房的柜子里,老爸做饭依旧那么好吃,家里依旧干净整洁。
今天,我发现,我爹老了。
以前我有一点拉窗的响动他都能听见,回头对我笑笑再继续手上的活儿,现在他好像啥都没听见,还是认真翻着小花坛,一边抽烟一边咳嗽。
时光时光慢些吧。
5月19日江南风情今天在拍照的时候,发现自己对家乡的感觉不一样了。
以前,总是自负地认为自己对这块土地再熟悉不过,没有什么美的地方,到处都是绿叶大树,枝繁叶茂,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花,鲜少下雪但经常下雨,什么江南风情,完全没有感觉。
现在,也许是见过比更多的风景,直到拍烟雨的时候才惊觉,绿叶大树,枝繁叶茂,一年四季都有花,鲜少下雪却经常有雨,正是我之前看不懂,找不到的江南风情。
所谓“江南风情”怕是背井离乡之人的“风情”,扎根数年载,连根拔起,有幸回乡觅得断枝残根,方觉这种无可替代的“风情”。
身在福中不知福最可悲可惨的地方在于“不知”,它可能是经年之后的“福气”,也可能是“痛楚”。
幸好我领悟的不算晚。
▲自带模糊滤镜的梅雨
5月20日我爹陪我隔离的第四天。
做饭前他问我要吃椒盐小土豆还是四季豆,考虑到我爸根本不会做椒盐小土豆,还总嫌它麻烦。
于是我说算了,就四季豆吧。
结果.......
看出来我爹开始无聊想打发时间,都有心情研究菜谱了
甜酒酿真的好甜好上头,skr~
▲有椒盐小土豆的居家隔离餐图鉴(部分)
5月21日走在校园里,感觉遇上的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未来,除了我。
5月22日茶食从冬至到端午是我们这边最难熬的日子,气候忽冷忽热,很多熬不住的人,最终都会在吹吹打打中挥别世界。
图片里是一种方言中叫“茶食”的东西,只有端午将近糕饼店才会炸
还有一种类似的小零食叫“丁炒酥”,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有的卖。
它们都是廉价的下酒菜。
小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妈妈对我忌口很严,每次都只能在爷爷奶奶家偷摸着吃,一次能吃小半袋。于是他们就记住了我很喜欢吃“茶食”和“丁炒酥”。
后来每一年回家前,爷爷都会提前去糕饼店买上一大袋“丁炒酥”,因为时间原因,我很少能吃上“茶食”。
这次已经回家五天了,可还没有等到我的“丁炒酥”。
每一天心里都在记挂着爷爷和他拎着“丁炒酥”和“茶食”,在楼下用方言喊:“孩子,孩子,你在家吗?”
今天我终于等到了。
花白头,穿着半新不旧的布衣外套,脚步有些蹒跚。
他有些迷糊,在我用方言问了好几遍这茶食是咸的还是甜的之后,有些恼怒地重复着:“什么咸的甜的咸的......”
刚刚一尝,果然是咸的。
爸爸说前几天奶奶就来问过,要不要买丁炒酥给我吃,被他拒绝了。
因为炸制的油没有保障,热量太高,油炸食品对嗓子不好,爸妈每次都会替我拒绝,奶奶每次被拒绝之后就算了,只有爷爷直接买回来塞在我手里。
其实让人感伤的不是生命的短暂,而是接受不了生活的无常。
从去年到今年,我仿佛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衰败。几乎每隔一段日子就会有丧闻,有一天的微博热搜甚至全是讣告。
每当村子里有人去世,每家门口都会倒放一把扫帚,就像现在满朋友圈都是对两位老先生的悼念。
我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毋庸置疑,两位老先生为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拯救了万千性命,但.....
但我就是觉得本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
▲茶食还是甜口的好吃!
5月31日距离从家里坐公交车进城,从前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只要半小时。
从前,去一个步行只要十分钟的镇子,就是当时认为最远的地方,很值得在伙伴们面前吹耀。
后来进城念书,偶尔回家,城市变成了和村里的长辈伙伴的话题。
“哇!囡囡从城里回来啦!城里人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这里不太一样……”
再后来去了更远的地方,一年回两次家,
现在,一年都回不了一次.......
嬢嬢问我,外国是不是也说普通话,不说方言?
刚刚坐在公交车上,我想着,在一次又一次往返于城市和家乡,物理上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心中的魔法距离却在越来越近。
回家听见太太嬢嬢们说的最多的就是——
“是不是国外的饭不好吃?怎么瘦了那么多!
是了,哪里的饭能有家里的好吃呢?”
▲摄于顶楼
“人感伤的不是生命的短暂,而是接受不了生活的无常。”
五月,絮絮叨叨的隔离日常。
☆END☆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