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chingiiHu的干燥果实。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植物志里面收载的名字叫复盆子。复盆子属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而掌叶复盆子属于悬钩子属空心莓组。
掌叶覆盆子之所以得名,主要原因是他的叶子分裂的像一张手。
这是一张掌叶覆盆子的原植物图
掌叶覆盆子就像一只手张开五个手指头,故名掌叶覆盆子。这是原植物很关键的鉴别点,必须有五个手指头,有三个的都不行。覆盆子主产于主要分布于皖南、浙江、江西等省,基本分布在长江以南。
分布区域目前,覆盆子比较主要的集散地有两个,1淳安临岐,2磐安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
覆盆子的采收药典规定了这么一句话: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采收期由从饱满尚绿时采收变为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为什么这么改,需要去翻于哥手里当年的起草说明了。
覆盆子花覆盆子花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节点,覆盆子果实为聚合核果,花期3-4月,4月就可见到果实,随着小核果的增大,聚合果直径也同时不断增大,颜色也在逐渐经历绿色-黄绿-橙黄-红色的变化。
果实果实果实成熟的红果,很多地方当特色水果卖。
这是不同果期覆盆子的合照
浙南:5月初果实由绿转为绿黄色,5月中下旬聚合果迅速由绿黄转为橙黄,成熟时红色。浙北:5月份中旬果实由绿转为绿黄色,
聚合果迅速由绿黄转为橙黄,此时为掌叶覆盆子的最佳采摘期
采收下来的果子,产地加工一般水煮1-2min,然后60-70度烘干。
需要注意的是:聚合果迅速由绿黄转为橙黄这个时间窗并不长,就几天时间,而产地药农在采摘覆盆子果实时往往不注意,将一株覆盆子上的果实同时摘取,因此药材中常出现绿色、绿黄、黄色、红色不同成熟度的果实,
不同果期是否影响覆盆子质量?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影响有多大?需要进一步研究。
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高0.6~1.3cm,直径0.5~1.2cm。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顶端钝圆,基部中心凹入。宿萼棕褐色,下有果梗痕。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呈半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茸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体轻,质硬。气微,味微酸涩。
覆盆子整体个头相对较大,市场上有一个比较简单的鉴别方法,过8个筛,筛下来的小的宁杀错,不放过,大的基本都符合要求
覆盆子的小果呈半月形,两侧有明显的网纹,密被灰白色茸毛,这个鉴别点也是比较有价值的。
这个是覆盆子大货,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这就是由于果期不同造成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含量:覆盆子版药典增加了两个含量指标
1鞣花酸2山柰酚-3-0-芸香糖苷
最近好多人问我,说覆盆子里面的鞣花酸合格不来,听没听说过放一放就能放合格了
刚开始我觉得有点扯,但是研究了一点后并和大家讨论了下,发现不是不可能,鞣花鞣质水解后产生鞣花酸(ellagicacid),是六羟基联苯二酸及其衍生物与多元醇(多数是葡萄糖)通过苷键或酯键形成的鞣质类化合物。鞣花鞣质是可水解鞣质中的重要类型,鞣花鞣质类化合物的性质比较活泼,易与其他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等发生反应,鞣花鞣质主要分布于蔷薇科的悬钩子属中,在悬钩子属中这是一个广布的成分。
不同产地覆盆子水溶性总有机酸的含量变化随果实成熟度增加而增加,果实颜色为红色时总有机酸的含量最高,同时,覆盆子中总黄酮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度增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果实变为绿黄时含量达到最高。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1不同果期对于鞣花酸的含量可能会有显著影响,在果实变为绿黄时含量达到最高,早了晚了都不成。但由于覆盆子价高,抢青严重,导致新货主要由绿果组成,鞣花酸不达标。2覆盆子在存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类似香蕉、芒果的自熟过程,在慢慢的熟化过程中,鞣制中的鞣花酸被慢慢转化出来,然后合格了。当然了,这都是我猜的,具体如何还需要各位专家去好好研究了。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下面大家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