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大,风俗之多,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中华民族,过年的风俗,全国各地,56个民族,各有特色,各不相同。在湖北的东部地区,过年的事情,是从“伏年龙”开始的。那么什么叫做“伏年龙”呢?“伏年龙”的说法,在全国各地来说,恐怕就只有鄂东地区,有这种独一无二的说法。“伏年龙”是古老的鄂东人的一种忌讳和吉祥的叫法。鄂东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杀年猪的“杀”字读音,在过年这样喜庆吉祥的时候,是人们非常忌讳的。因此,依据“杀”字的意思,找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来代替。
所以,古代鄂东人,便找了一个“伏”字来代替“杀”字,意思与“杀和宰”相近,就可以避开“杀和宰”的读音。又因“伏”与“福”字同音,杀年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非常吉祥如意。为什么鄂东人把杀年猪叫做“伏年龙”,而不叫“伏年猪”呢?“猪”和“龙”又有什么区别?古代鄂东人,一向都是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向往美好。因为,鄂东人家都希望自己家里过年,要杀一头大肥猪,认为这“猪”太普遍了,太普通平常了,缺乏向上的含义,没有突出“大肥猪”的意思。“龙”表示贵重和巨大的意思,“猪”太普通一般化了。所以,把杀年猪叫做“伏年龙”。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鄂东人把“杀年猪”叫做“伏年龙”的由来。鄂东农村人把“伏年龙”看作非常大的事情,是酬备过年的开始,是非常隆重讲究的。农村家庭过年“伏年龙”,必须请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来家里吃杀猪宴,又叫喝“幌子酒”,又避开了说“杀猪宴”。“伏年龙”的时候,屠夫用盆子接着的猪血,在古鄂东人眼里认为非常血腥了,在过年的时候要吉祥如意的,不应该说出“猪血”来,因此,便叫做“猪幌子”,来避讳这种血腥的说法。屠夫砍下的猪头,鄂东人同样忌讳在过年的时候,提起“砍猪头”,太过于血腥和野蛮了,改为“取猪首”。在过去,人家“伏年龙”的时候,听到有人说“剁猪头”、“砍猪头”等等的话,主人非常不高兴,旁人都认为说话的人,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叫做无知。
屠夫从猪嘴里割下的猪舌头,大家必须要叫“赚头”,不能说“舌头”。因为“舌”与“折(社)”,为了吉利,只能说是“赚”,所以,大家都叫猪“赚头”。这一点,在农村人家“伏年龙”的时候,大家都会注意,不讲猪舌头,避免主人不高兴和其他人说闲话。猪头后面的猪肉,是猪槽头肉,屠夫割下来一个圆形肉饼,非常大,大家都要说“太大了,一个大猪肉墩子”,说明年猪非常“大”,主人就高兴,也非常吉利。总而言之,在鄂东农村,杀年猪是一件非常认真,也是非常讲究的事情,所有帮忙的人,大家都要认真对待,必须要讲究风俗习惯,否则,这个违反习俗的人,就被其他人视为“无知”的人,没有道德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