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阳气产生于脾,根于肾,萌芽于肝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726/4227336.html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即是一团阳气。因此说,阳气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养生要养阳,治病也要养阳。只有明白了阳气的意义,我们才不会无谓地耗损自己的阳气。

养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养阳。

我们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治病或养生总需在阳气上下功夫。疾病之所以康复,是因为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健康,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因此说,阳气是本,病邪是标。治病时往往需要标本兼顾,但切记勿失其本。不管任何医疗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视阳气,祛邪固然要紧,复阳才是康复的关键。

如何做到阳气不损?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生就是要养阳。正常情况下,我们的饮食寒热要平衡,性凉与性温的混杂着吃,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但若体质已经偏虚偏寒,就要多吃些温性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阳气。

因此说,阳虚的人当重视养阳扶阳,晨起喝姜糖水,平时少吃寒凉食物;而相火偏旺的人吃些寒凉性的水果反而更健康。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元阴不充肝阴,肝气升发过度,则头晕目眩,中风暴厥;肝气虚,升发无力,寒疝囊缩、筋缩弛缓、阳事不能。

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心神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心神内则由心所主,心火明亮则心神足;外则显示于眼睛,眼睛明亮则心神足。小儿阳气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觉疲劳;其心神充足,背诵东西最不容易忘记。

阳气不足或不通则成瘤、结石、增生

生命有阳气,若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不病。偶尔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若检查发现此类东西,这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

只要生命存在,机体就会有阳气,也就会有气化功能。我们每天饮食而能获得食物中的能量,全都依赖阳气的气化功能,同时,代谢之后的浊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赖气化功能。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毒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阳气与治病

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气就是生命,正气也是一团阳气。要保命,就要保住这一团阳气,因此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亦不可滥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若为了治病反而剥夺了尚可延续的生命,这不是可供依赖的医学,而是盗贼,是恶魔。

有人检查发现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所有的增生、囊肿、肌瘤、肿块等皆属阴浊凝滞,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阳气不能宣通。因此说,治病的关键是扶阳通阳,让阳气健旺,则浊毒痰饮水湿等阴性代谢产物自能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凝聚滞塞为患。阳气一通,则诸症皆可霍然而解。

不少女性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等阴邪就会凝滞,滞塞不通,即变成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产物,且往往发生在机体阳气最虚的地方,若胞宫阳虚则成子宫肌瘤;卵巢阳虚则成囊肿等。其正确治法是扶阳以化气,通阳以排浊。

不少阴浊瘀血凝滞所形成的疾病(如各种肿瘤、囊肿、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阳排浊。如何通阳呢?或用麻黄、细辛、附子、干姜、吴茱萸之类温热性的中药,或用针灸,特别灸法,能养阳、壮阳、扶阳、通阳,最善化阴浊。再者,平时生活中需避风寒、慎起居、节饮食,可使阳气不损,有利于康复。

当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则为血络,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红,在内则为肿块、增生、诸痛等。预防血瘀不仅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汤药,更需重视养阳。使阳气充足并宣通,则气能化,血能散,经络通畅,自然不至于留瘀。通阳之法,或用温药,或用针灸,特别是逢盛夏用灸法,最能扶阳逐寒,行气通络,活血祛瘀。

阴盛阳虚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阴病证。一方面阳气内虚而升发无力;另一方面阴寒、痰饮、湿浊等既蒙蔽又伤损阳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体质持续下降。动能升阳,像这类的病人一定要坚持运动锻炼,可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站桩等较舒缓的运动。并重视健康的生活饮食起居,使阳气振奋起来,慢慢地可以气化掉一部分阴浊。若能以艾灸扶阳,则效果更好。

大病久病初愈时,虽然病症消失,但脏腑尚且脆弱,气血有所不足,此时可用针灸调理。一般情况下可取大椎、陶道(大椎穴往下的第一个胸椎就是陶道穴)二穴,能扶督脉阳气,增强全身抵抗力;足三里能开胃进食,兼可补益中焦,增强气血生化之源。以上三穴可针可灸,都有效果。尚需注意调节饮食,避免风寒,起居有常,节制性欲,则正气渐可恢复。

晒头顶补阳气:4个部位多晒好养生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

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晒太阳时间最好11—13点之间。这时的日光阳气最充足。

上班族在午饭后,不妨走到室外,让阳光洒满头顶,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它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晒腿脚:祛寒气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晒晒腿脚。

阳光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时常按揉和针灸可强壮身体、调理脾胃。

晒手心:促睡眠

手心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强心益气的作用。

温馨提醒:一般来说,当人体15%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老年人每周晒60分钟就能保证皮肤合成充足的维生素D。

天气越来越冷,但这也是一年之中最佳的进补时间,明年的身体健康,全靠这期间打好基础啦。

冬季进补,补肾最为重要,肾中精气藏得充足,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冬属水对应肾,肾脏的生理功能是“藏精”,“冬不藏精春必瘟”,反过来看,把肾养好了,何愁身体不健康。

★肾虚也分阴阳★

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便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

随着岁数增大,阳气生发很困难,阳气越来越少,疾病也就越来越多,那么如何补充阳气呢?听说六味地黄丸很补肾,那我吃它一个疗程行不行?这里提醒大家,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是在变相害自己!

如果想要通过药物补肾,首先得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

1肾阳虚多有寒的表现:

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

肾阳虚的人除了怕冷,水的代谢也很缓慢,蒸发能力弱,所以会小便多,尤其是夜尿多,也不怎么想喝水。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和五子衍宗丸就比较合适。

2肾阴虚多有虚热的表现:

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

肾阴虚的人一般不会怕冷,甚至还要怕热,特别是手脚心总觉得热,想贴在凉东西上,肾阴虚的人还有口干、大便干、心烦的问题,甚至因为心烦而失眠,而且人也容易消瘦,干瘦干瘦的。中成药适合吃六味地黄丸。

★常吃四宝物★

如果不是症状特别严重(比如女子肾虚导致不孕,男子肾虚导致不举),春天最好不要通过吃药来补肾,因为药吃多了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建议大家通过汲取食物的精华来温和养阳。

我们平时说的“黑五类”: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一定要多吃。

除此之外,山药、芡实、核桃仁、白果、莲子、桑葚、荔枝、海带、紫菜、香菇、豆豉、枸杞、板栗等食物都是补肾精品。

1、补肾汤

▲国医大师张大宁

国医大师张大宁提出补肾活血法,将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通过补肾促进活血,应用活血加强补肾,张大宁有一道补肾的养生方,日常生活中就能调配使用。

做法:西洋参6克,女贞子3克,旱莲草3克,丹参3克,覆盆子3克,陈皮3克,每日煲汤服用。

2、补肾豆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养生堂》截图

年京城老药铺里的老药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雷雨霖有个传承百年的老药方,补肾效果极好,药铺掌柜自己吃80岁过了肾脏还强壮。

咱们自己做可以一次多做点,然后放在冰箱里保存起来,每天吃一勺即可。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养生堂》截图

一斤豆子,沙苑子、白蒺藜、菖蒲、炒杜仲、补骨脂、大茴香、核桃仁各6克。

1、大茴香加上前面5种药材熬汁,水没过药,然后开始煮半小时,去渣取汁。

2、泡黑豆于药水中,泡4个小时,让黑豆吃满药力。

3、煮豆子,这个时候加入核桃仁和少许盐(最好是大粒子的海盐,如果没有用食盐也可以),煮到豆子没有硬心、黑亮为止。

3、补肾粥

这碗粥是一位年轻妈妈推荐的,她说连续喝了三个多星期了,气色好多了,以前有好些白发的地方居然没有复发,指甲的小月牙由原来的两个(大拇指)变七个了!有这样好的效果,她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您也不妨试试。

黑豆(1小把)薏仁(3把)大米(2把)黑芝麻(1小把)核桃(2个)

1、所有原料泡一小时。

2、将原料放入砂锅,煮粥,煮好后加红糖。

4、补肾茶

枸杞子甘平能补肾益精,茯苓甘淡能健脾利尿,红茶能利尿提神,合泡成枸杞茯苓茶,既解渴又补肾,特别方便。

枸杞子、茯苓各5~10克,红茶6克。

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细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每日2次,代茶饮用。

★常做四件事★1、晒太阳

养阳最简单的方法晒太阳。晒太阳背光而坐最好,因为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一般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11点之间,或者下午16~17点之间,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晒太阳的效果最好。中老年人晒30分钟左右即可,千万别隔着玻璃晒太阳,那样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2、搓拉耳朵

中医五行学说则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一些耳部锻炼,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双手空闲下来,看电视的时候都可以按揉按揉耳朵。

3、晚上泡脚

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数十个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晚上9点泡脚最护肾。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4、踮脚走路

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

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

踮起脚尖走路有一定难度,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长期坚持,每次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常按四穴位★

其实身上就有四颗免费的补肾药,但是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舍近求远去找寻别的补肾方。国医大师唐祖宣特别推荐了四个养肾护肾的穴位:肾俞、命门、关元和太溪。无论男女都适用,每个穴位每天分别按揉5分钟,只要坚持一个月,将明显感觉到体内仿佛出现了小太阳,肾气十足!

肾俞穴

位置: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功效: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如果经常按压的话能够强壮肾气,增强你的肾功能,特别是对月经不调、性冷淡有很大的帮助。

关元穴

位置: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功效: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蓄积之处。

太溪穴

位置: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

功效: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

命门穴

位置: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通俗地说,就是后背正中腰部,和肚脐相对的位置。

功效:对于男人,它是壮阳大穴,对于女人,它是驻颜美穴。补肾壮阳、暖宫备孕都少不了它。

这些补肾方,自己就能做,不花一分钱!

看完记得转发出去,把方子送给更多的人~

关于我们心灯佛教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pj/6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