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电子教材+微课视频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一:
课时1:
课时2:
微课视频二:
知识点讲解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简介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获取更多资料,请 )
攒在一起()人声鼎沸()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
⑶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
4.先选词填空,再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_______(A.现 B.晾 C.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_______(A.架 B.支 C.撑)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A.洒 B.放 C.撒)些秕谷,棒上_______(A.栓 B.系 C.扎)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A.牵 B.拉 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A.收 B.拉 C.抽),便_______(A.捉 B.逮C.罩)住了。
5.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1.体会下列文字所体现出的“乐园”式的趣味。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2.下面两句话中加红的字能否换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3.请概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第10-24自然段的内容。
4.从先生的态度、行为、外貌和人们对他的评价看,这是个怎样的老师?
三、思考主旨,感悟情感
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趣味吗?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答案
自主学习
2.záoqísùtìtǎng
liǎnsuǐshènmáoǎo
kuībǐbócuándǐng
3.⑴拟人⑵比喻⑶排比
4.C B C B A B C
效果:这一系列动词,不仅准确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
写出了儿童捕鸟时那种兴奋欢乐的心情。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2.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含其中了。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味:又酸又甜。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鸣蝉。秋景:蟋蟀的叫(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获取更多资料,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