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记忆被味蕾唤醒,
几乎都忘了,
我曾经历过最好的时光。
……
-杭州·青茶餐厅-
“舌尖上的中国”的制作人陈晓卿曾经感概过儿时家里过年时做的红薯糖。那是一种无法复制又难以描述的甜,只属于那个家乡和在那儿度过的每一个热闹的新年。
这滋味是这样揪心,以至于它纠缠着每一个在外游荡的游子,让他们失魂落魄。
当我们想念故乡的时候,是在想念什么?答案不必说,是味道。
红糖麻糍一碗老杭州拌面,一口热豆浆,雨雾弥漫的西湖,落雪的西湖,水鸟掠过湖心,山川河流、柴火炊烟的味道就留在其中。
这些旧时光和老味道后来被我安放在了一家叫青茶的餐厅里。
我叫李超,学服装设计却在餐饮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原因无他,全因两个字——爱吃。做的事无非也就是给吃货送福利。
年7月份,火遍韩国的乌云冰激淋,被我带进了杭州城。到现在,冰激凌已经开出了多家分店。在中国吃货圈中,乌云冰激淋在韩国Sinsa的总店和东大门DusanTower店,可以说是所有去韩国游玩的吃货们,必到的甜品店。
最近刷爆杭州朋友圈的晃月龙虾卷,不好意思,也是出自我手。顶新鲜的海鲜,原汁原味的波士顿龙虾卷…..每日限量份,每日都提前收工。lobsterroll——龙虾卷,是在ins上有超过30万粉丝晒过的美食,号称十大三明治之一,晃月原汁原味地还原了经典龙虾卷的美味
算来,投身到餐饮行业这些年,我也开了不少店。
打着研究业务的旗号,我吃遍大小美食,从黄浦江畔的几颗米其林,到小弄堂里秘而不宣的私厨。
到头来,却还是觉得它们都不及童年时街头的一碗葱油拌面。
一定是最地道的杭州做法。底层铺好香油,上面撒上恰到好处的葱花,还未动筷就已香气四溢。
我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味道,那些很简单的东西,豆浆、麻糍、油条……现在外面也买得到,但不是那个味道了。
用藤制蒸架来烹饪食物,这样传统简单的做法,却最是能保留食物本真的味道
你看,事情总是很奇怪。人类不断地进化,发明各种精密的仪器,各种科学的计量,可是做饭这件事情,却是越原始的方法越好吃。
我因此心心念念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来述说自己对记忆中的美食的一番长久的依恋。
记忆中的味道,如今大多都沉睡在远离城市的深山里、乡村中。
我想做的,就是用最大的努力,还原这一份制作食物的工艺,把它们搬到城市里,唤起城市居民对食物曾经的美好记忆。
这就是青茶的由来。这是青茶的第一家门店,去年10月份开始营业,位于天阳D32商业街区
为了完美呈现我心目中的青茶,我筹备了整整8个月。
为了找寻古法制作工艺,我带着团队从杭州飞到成都,深入洪雅境内的山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上3个多小时。
最终到达某个不知名的村子,找到一对在大山里支教了30年的老夫妻。
这是我们进入洪雅山区后拍摄的画面,这个远离城市的秘境,生活在其中的人,依然保留着原始简单的生活方式
从前一晚就开始筛选黄豆、浸泡,次日大早开始磨豆浆,蒸煮,过滤……我们见证了他们如何用24小时熬出一锅浓郁香甜的豆花。老夫妻耐心又熟练地做着豆浆,我心急想要赶紧品尝,师傅却直说,不急不急。
凝结成型的豆花在柴火大锅里冒出汩汩香气,舀一勺到碗里,加任何调料都多余。那滋味,就像山里的空气、清晨的露珠、清浅见底的溪流,诉说着自然本身。如此便有了青茶的豆浆。油条、烧饼、粢饭团、春卷…….也是这样。
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偏远的山村,走访了一户又一户依然用最原始办法烹饪食物的家庭。才有了如今的这一份青茶食单。
最终呈现的这一份食单,每一款,都经过了我们反复的品尝、调整
清晨,如果你从拱宸桥上过,远远地就能看见我的青茶。因为那时,整个商业街里只有青茶已经打扫妥当,敞开大门,静候前来用餐的人。微微下着雨的午后,也有零星的人前来点一壶茶、若干点心,画着玻璃上的水汽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
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我承认,这个营业时间是有那那么点“任性”。但我执意要这么做,只为了早起和夜归的人,能有一碗热腾腾的豆浆,以慰风尘。
看到招牌上的这几个熟悉的字,就觉得胃里一暖第一家青茶到今天3个月的经营,让我收获了许多出乎意料的惊喜与感动。
青茶有了自己的忠实顾客,那位先生每周来好几次,坐在同样的位置,点同样的食物,一个人静静享用。
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光顾青茶。他们说,喜欢我的油条、豆浆和烧饼。还说,没想到在这样的商业街里面,还有卖老杭州早餐的店铺,价钱竟也不贵。
还有这对老夫妻,他们就住在附近,因为爱睡懒觉,所以总是吃不到豆浆油条。找到我们之后,他们常在下午时光来美美地吃一顿点心。
想把青茶开到这个城市更多的地方去,也是因为这些人、这些事。
在几番选址之后,第二家青茶定在了西湖银泰,位置有些一言难尽,一边是无印良品,另一边是麦当劳。
青茶夹在一个日本国民品牌和西式老牌快餐店之间,却一点也不显得慌张,反而更有气场。
很多人经过我们的门店,乍一看,还以为是茶馆
因为我们贩卖的,是这个城市,与这里的居民,记忆中最美好纯粹的味道。
这些味道诞生于此,成长于斯,与那些漂洋过海的洋品牌不同,它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我请来我的好朋友,设计圈内小有名气的叶斌,与我一同为青茶设计空间。好的食物,应当在一个从容、妥当的氛围中享用的。
这个城市不乏美味的早餐铺,然而不是脏乱差,就是空间狭隘,无法让人安心落座。我想用青茶,改变一些尴尬的现状。
店门口,我只放一块简单的招牌延续第一家青茶的风格,
朴素纯粹,又不失精致。
在菜品上,我们一直在不断尝试、研发、调整。青茶的食单也从1.0版本,进化到了2.0版本。
对我来说,青茶食单应该是一直在变化的,节气食物,节庆食物……中式点心也应该有更多的可能。
豆浆是我们的招牌产品。
青茶的厨师们,每天早上4点就到店准备,泡黄豆、磨豆子、滤豆渣、煮豆浆。即使早上7点到店,也能喝到最新鲜的头碗豆浆,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叫绝。
甜咸这个世界性难题,在这里就不要争了。我们有甜豆浆、咸豆浆、冰豆浆、米浆、黑豆浆、豆花。
找好几条街都找不到的葱包桧,你也可以来青茶解解馋。杭州人的灵魂美食猪油拌饭也候着呢,东北大米、新鲜猪油、煸香的培根末,再加一点点现炒的黑芝麻和酱油,不添加其他的调料,只闻到味道就要开始咽口水了。茶饮上,我是不喜欢一般的广式早茶的,香片或者菊花都略显粗糙。我精心挑了三款水果茶:覆盆子、柠檬、白桃口味,还有两款发酵茶。
茶饮,要配茶点吃才叫下午茶嘛。杭州人老小都爱吃的绿豆糕是一定要有的,外皮的绿豆沙非常细腻,是筛了好几遍之后煮烂脱壳做出来的。里面的豆沙馅儿也是我们自己的后厨做的,里面还能吃到些微的红豆皮。
特制的燕麦糍流沙内有“心机”,咬开一个小口,流沙质地的内陷瞬间就会涌出来。还有颜值很高胡萝卜豆沙包,可以以假乱真的南瓜豆沙包,好多小朋友都手心里捧着舍不得吃。美好的食物,需要美好的器具相配。店内所有餐具,都是我亲手绘制,再送去景德镇烧制的。素胚勾勒,清新淡雅。筷子也与众不同,用的是原生的竹节,每一双,都是自然的味道。因为青茶的竹筷太过别致,每天,都有服务员被顾客讨要一双筷子回家
我可以自豪地说,你在青茶体验到的每一个细节,都用心到了极致。
试营业的第一天,不到半日就脱销了。我穿着西装打领带地在店里跑堂,忙得满头大汗。回忆起大半年的忙碌、持续失眠、深度焦虑,我觉得:值得!
很难说青茶是如何诞生的。它源于我一个人的理想微光,而后又吸引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从无到有,我想复刻的味道,也终于落在了唇齿腹欲之中。
青茶是一份我对于传统食物割舍不下的感情。它走到现在的每一步,我基本上都亲力亲为。就像养育一个承载着我梦想的孩子。不计成本,投入的满满都是心血。
我喜欢的生活,就像那一碗刚熬好的热豆浆一样,朴实又热气腾腾,青茶,把这一份“热气腾腾”挪转到了店铺里。
简单的一口热豆浆,一口蒸饭团,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在这庸常琐碎的生活里,至少还有食物温暖人。
我曾经望向世界,
而今也会望向生活本身,
一箪食,一瓢饮,
你愿意与我一起品尝这份温暖吗?
时间所湮灭的,我们重头寻回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