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碧山之旅,是为了上茶山。上个月带团建忙里偷闲到移居碧山的上海朋友格格家做客,她给我喝自己做的茶,竟然意外地好喝~胜过了某祁门红茶老板送给她的机制茶。而那些茶就是她上茶山的时候一路随手采的野茶而已。我眼前的世界突然打开了:原来很多事是可以自己做的,我们不是只会买买买的废人(那是资本家的阴谋),而是可以参与创造自己的生活。于是最后一天的团建行程里给大家强行加了一堂做茶课,格格火速完成了从0到1的身份转换,变身做茶老师。而大家亲手做的茶,这两天已经烘好了,格格说因为揉捻和发酵都不那么到位,作为红茶算是失败了,但意外地有乌龙茶的滋味,因为高山野茶的茶底很好,越喝越喜欢……所以新的真理浮出水面:自然界里没有失败一说~~通过自己做茶,格格对茶的看法也回归平常,产生一个心愿:要做普通人都能喝的干干净净的好茶。看,有理想没那么难,一旦自己动手,便会油然而生。为什么要去碧山做茶呢。碧山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范围内,也离祁门红茶的产区不远,关键是,碧山,是徽州一个以“文艺”闻名的村子,除了做茶,我们还能见识一下乡村能怎么文艺法。文艺了这些年,它其实没有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得村来,还是静悄悄的。它是翻天覆地的反面,却也提示着新乡村的一种可能性。总有些人不喜欢翻天覆地,却爱润物无声。我跟碧山的渊源可以看这篇:林小熏TEDx紫竹大会演讲
寻找一个回得去的故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说的“碧山”并不限于碧山村,它涵盖了黟县甚至周边徽州区的范围,我们的碧山探访以人为核心,哪里有有趣的人我们就带你去哪里。这次我们的足迹会涉及碧山、泗溪和南屏的山山水水、古村巷陌。
行程信息
————————
6月5日
乘坐8:05的高铁从上海出发11:30高铁接站12:30-14:00到达碧山猪栏三吧,用午餐14:30-15:00碧山书局汪老师介绍村概况15:00-16:00拿手绘地图探索碧山碧山书局是碧山最具标志性的所在了,徽派的祠堂建筑跟满墙的书组合形成的沉浸感,让所有踏入这个空间的人都想要坐下来读上几个钟头的书。人物:汪寿昌
但我心目中碧山书局的灵魂却是在此工作的本村退休干部汪老师,他是一位天生的文创达人,早在碧山书局出现之前,他就自己钻研碧山历史、绘制碧山八景图。碧山有了书局之后,他的才能焕发出来了,现在他手绘的碧山地图和碧山明信片等可是店里的明星产品呢,在书局工作后他创作得更起劲了,最近的绘本被做成了《碧山风物》笔记本。听他讲讲碧山的前世今生,无疑是打开碧山的最好方式。16:00-17:30导览碧山工销社18:00-19:30碧山工销社晚餐ddepartment黄山店二楼有着碧山最美的视野
图:青简
日本人长冈贤明所创立的二手设计品臻选店DDEPARTMENT,倡导“longlifedesign”(长效设计),想要拥护、创造一个长久的可持续的世界,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消费社会。去年,他受到来自中国安徽黄山旁边一个小乡村——碧山的邀请,把DDEPARTMENT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开到那里去。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碰撞,是碧山最独特的所在。工销社院内的午餐
人物:汪捷
汪捷的父母在供销社工作、相识,汪捷就是供销社的孩子。她曾经跟所有的乡村年轻人一样离家打工,现在供销社变成了“碧山工销社”,她又回到这个自己从小长大的屋子,成为客户主管,在这里她接待来自各地的客人、跟各种设计师接触,比之前在城里见识还广。碧山工销社20:00-21:00走回住处猪栏酒吧老油厂店,一路观星找萤火虫这家乡村客栈在黄山已有三家分店,从西递到碧山,“猪栏酒吧”的名字已经在这里叫了十三年。就连《碧山》杂志书和围绕碧山的一系列的乡建行动,都与这家乡村客栈有着不解的渊源。猪栏酒吧老油厂店外景
猪栏酒吧老油厂店由一座废弃多年的油坊改建而成,这里曾经做过民居、人民公社、榨油坊和竹针厂。客栈主人尽最大可能保留了建筑外貌和每个时期的历史印记。从远处眺望,被改造后的建筑群体高低错落,自然散落于田间,不惊扰不侵略周围的环境和视野。
6月6日这一天,我们就上泗溪方研究员的茶山咯。格格跟我说,她来黟县这么几年,泗溪是她去过最美的地方,我想,是因为它的野趣吧。8:00-13:00漫步茶山,参观高山茶场、采野茶、野餐13:00-15:00了解绿茶、红茶工艺15:00-16:00覆盆子采摘方研究员出生在美丽的乡村泗溪东坑,是村里尽人皆知的好学者,也是村里的老好人,经常帮助一些贫困村民。村中两条小河环绕着整个村庄,也印证了徽州人对风水的追求,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立,后有幽谷荡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林阴翳”,遂“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村中百来栋土楼错落有致,是村民就地取材用黄泥打出来的。千百年来村里的人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过着田园生活。村里的茶树生长在海拔米到米,山要长得有形有势,茶树倚势偎形,这里一块,那里一片,一两行,两三排,层叠如梯,左右参差,紧靠在山体上。偶尔因一巨石隔而为邻,或被山中的树分而为园。节奏错落,眼感舒坦。
茶山是茶农一锄一锄刨出来的,边界随意,与邻家隔三岔五,散漫着山野的朴风。其实,茶园并不一定满山铺张,追求工业化生产效率的“宏大叙事”,会伤了茶性。高山黄山毛峰虽然是土种,大叶种,但是它的香气滋味回甘,是早茶无法比拟的。
在这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的生长着上千棵千年香榧古树。这些古树有的高约20多米,有的直径一两米。榧树喜光而好凉爽湿润的环境,常散生于土层深厚有林的黄壤谷地。
在这远离喧嚣吵闹的小山村里,村民过着朴实勤劳的生活。漫山遍野的茶田,头上戴着遮阳帽顶着艳阳行走于田垄间的分明多是茶农阿婶阿婆。她们不但采茶还炒茶。她们是真正的茶人。当你有一天累了来到这小山村里,推开门窗,很想歇歇脚,喝口茶,苦涩之后的余香里,有一股乡愁的味道,从齿缝中沁出。
6月7日
南屏曾名叶村
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
全村一千多人
有36眼井,72条巷,多幢古民居
9:00-10:30跟南屏新村民格格学习揉捻、发酵制作自己采摘的茶叶10:30-11:30凯文老师:金刚禅茶会南屏新村民柏格格的制茶教室风景如画,在南屏古村游客罕至的万松林和万松桥之间,武陵溪从她的小木屋前流过。两百多年历史的万松桥上,立着清朝桐城派大师姚鼐嘉庆八年(公元年)六月所作《万松桥记》。在这样一块自然和历史积累都很深厚的风水宝地,放弃了上海20多年公务员生涯的她在这里从零开始做一个制茶的匠人。人物:柏格格一次南屏之行让柏格格发现自己是个被公务员生涯耽误了的植物学家,辞去做了26年的工作。最近迷上了制作手工红茶,在黟县各个山头挑选最好的有机鲜叶,采用祁门红茶的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她跟我说起不断揉捻茶叶的时候进入的心流状态,彻夜守候茶叶发酵后,闻到茶香渗出时的陶醉,都让我心向往之。茶有千味,适口者珍。这回初夏游学中的茶席,将由「ASVA初晴雅集」的初晴茶师凯文(寂然)主持,再现中华茶道的茶禅仪轨。12:00-13:30参观电影人叶老师的南屏古宅,并用餐人物:叶静那一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叶静女士,第一次走进南屏,就被它出尘脱俗的美吸引住了,她于这里留恋、盘桓,享受隔离了喧嚣与压力的安宁与静谧,最后精心装饰了一栋百年老宅,决定把半生忙碌的脚步停驻,将都市疲惫的灵魂交付。因为在这里,她强烈的感到了被“治愈”的释然。叶老师修复的老宅13:30-15:00参观小六植染、七约农场酒坊比起碧山,其实南屏村更集中了一批乡村新青年,他们自发地来到乡村,办民宿、手工工坊、自然农场,使古老的南屏村焕发着别样的青春活力。看陈燃每天换着花样穿蓝染的衣服,一点都不单调
突然想,好像有蓝色衣服就够啦
人物:陈燃
94年出生的陈燃是南屏村小六植染坊的主人,四川姑娘嫁到黟县,因为喜欢草木染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终身的事业——是嗒,她说这件事要做一辈子~几次下贵州学习蓝染技法,边做边学。对染布是真心热爱,心情时常随着染缸的状况起落。白天在南屏河边风景如画的小染坊里养染缸、做包、设计衣服,继承了家里古建营造事业的丈夫有空的时候就来帮忙画图,两个“蓝手人”晚上一起回家抱娃。她就是这样,在乡间营造着自己传统又新潮的生活。
在门口的武陵溪中漂洗染好的布料
七约农场
南屏村有个七约农场,是一对在这里实现他们的农业理想和田园生活的年轻夫妇许学超和如意,用自己用自然农法种植的糯米、南屏山上的山泉水和自制植物酒曲,采用徽州古法酿制的自然米酒。品尝他们亲手酿造的米酿,也是分享他们的幸福生活
碧山新青年的时髦生活
/与谁同行/
方研究员
高山茶园主
自称茶叶研究员、泗溪特产研究员
喜欢以茶交友,以茶抒情,
研究自然最淳朴的馈赠
凯文(寂然)「ASVA初晴雅集」的初晴茶师柏格格南屏新村民手工制茶工坊主理人林小熏
早春游学创始人
《碧山》杂志书前副主编
/详细说明/
6月5日—7日8-12人深度小团详细行程成团后提供3天2晚:/人费用包括:度假酒店住宿、当地用车所有餐费、活动景点门票、旅行意外保险。所有嘉宾、制茶课、茶会、自制茶叶如需开票,需支付5个税点各地至碧山村的往返费用、及私人费用。(成团后我们可以组织乘高铁、或飞机前往)添加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