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恶心呕吐
以为是肠胃不适导致
医院无效,最后确诊为耳石症......
很多人初次听到“耳石症”这个名称
难免心生怀疑
我们的耳朵里难道真的会长石头么?
其实此耳石并非彼耳石
正常情况下
它会帮助人们维持着身体的平衡
可一旦这个“石头”掉落了
就会把人们搞得
天旋地转、头晕眼花、恶心呕吐
晕起来生活几乎无法自理
那么这个“石头”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案例分享
王阿姨今年64岁,退休在家,原本精明能干、事业有成的她,在一次起床时出现了头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苦不堪言,接下来的几天,只要上床睡觉就要晕,睡醒起床还是晕,她愁容满面,痛苦不堪。
医院,都没有明显缓解,经朋友介绍来到医院眩晕中心,找到顾平主任,详细的问诊和眩晕专科查体后,诊断为“耳石症“,在一个“神奇的椅子”上转了几圈,眩晕神奇的消失了,痊愈后的阿姨身着古装汉服,品茶欢笑,翩翩起舞,放声歌唱,重燃生活的希望。
那什么是耳石症呢?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所有头晕眩晕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约占20%)。以短暂天旋地转感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随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耳石症呢?
?第一个字“短”:症状主要为天旋地转的头晕,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3-5分钟,大部分只有不到1分钟。每天可反复发作数次,可连续数天到数周。
?第二个字“动”:头晕发作与头位变动有关,比如躺下左转、躺下右转、起床、躺下或蹲下低头时发作。平躺不动或坐立不动时不发作。
?第三个字“床”:大部分患者天旋地转的头晕发作一般与床有关,在床上起床、躺下、躺下左转或右转时发作。
符合这三字方针的天旋地转的头晕可以考虑是耳石症
常见诱因:一般患者会有劳累、熬夜、酗酒、着急生气等诱因。
可能是耳石症怎么办?
一旦患者出现“短、动、床”的临床特征,医院进行临床诊断.和其他疾病靠影像学、血液化验等诊断不同,传统的耳石症诊断需要在患者配合医生检查床上做几个“手法动作”来确诊,我们称之为“变位试验”。
医院眩晕中心在传统手法诊诊疗耳石症的基础上,优先在省内引进“眩晕多功能诊断治疗椅”,不需要患者自己动,患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所有检查和治疗动作均由治疗椅来完成,解决了患者在眩晕状态下无法配合检查的难题。明确诊断和成功复位治疗均在90%以上,目前已治疗上千名耳石症患者。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复位后3天内采取高枕卧位(头抬高30度左右),健侧卧位或平卧位,3天后恢复正常卧位。
2、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如跳绳、打球、仰卧起坐、颈部按摩)。
3、多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4、复位后有走路不稳,是耳石症的后遗效应,一般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个别患者复位后出现其他症状,请及时就诊。
5、复位后遵医嘱服用药物。
6、90%以上的患者可一次复位,少数患者需多次复位,偶发有复发时再次复位仍有效。
如何预防耳石症呢?
一般患者会有劳累、熬夜、酗酒、着急生气等诱因,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熬夜,过度劳累,大喜大悲,饮酒适量,老年人还要注意脑血管病的预防。
???
顾平
神经内二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失眠、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心身疾病、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减退、帕金森病、情感障碍等疾病诊断和治疗。
审核/标题:王静、韩旭
整理/编辑:刘丹杨吕玮
图片来源:网络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请把文章转给更多人看到
最后,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