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15/4473323.html
问你们一个问题
“从小学到高中,最喜欢的语文课文是哪篇?”
回想了一下
在吃货的记忆里
语文课本居然全是美食清单!
看啊看啊
口水不知不觉沾湿了一整面书页...
回忆
/10/9
那时我们年纪小,或许根本没读懂课文里讲了什么。但课文里提到的美食,我们一定都认真研究过。
后来我们长大了,喝了许多地方的酒,吃了许多地方的饭,见了许多地方的席,但这些美食,似乎都不及儿时课本中的美食那般美味。
咸鸭蛋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这篇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给万千学子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那时候,背诵课文可以要了命,但这篇文章里关于咸鸭蛋的描写,几十年后的现在,依旧能脱口而出。
语文老师教这篇课文时,特地买了咸鸭蛋送给我们吃。还记得当时午饭就是就着咸鸭蛋吃的。蛋黄真的超级美味,现在想想都觉得美好。
牡蛎
“我的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开牡蛎,递给了两位先生,再由他们传给两位太太。他们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致的手帕托着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着,免得弄脏了衣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喝了进去,蛎壳就扔在海里。”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小时候土鳖的我们,自然不知道牡蛎是个啥高大上的玩意。只会出神地看着插画里贵族女孩们优雅精致地吃着牡蛎,仿佛自己也闻到了咸腥的海风,吃到了牡蛎那鲜美的汁水。
茴香豆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鲁迅《孔乙己》
因为《孔乙己》,全国的孩子们都知道了茴香豆;因为茴香豆,孩子们记住了孔乙己这个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我们来说一盘茴香豆也是一种向往和诱惑啊!
槐花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伊黎《槐香五月》
小学三年级学的《槐乡五月》,槐花饭,真的是读的时候都在流口水,老师讲到无聊的地方,我就翻过去看这篇课文。
鱼汤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佐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陆定一《金色的鱼钩》
网友们表示,当年学到这一课满脑子都是:
鱼汤谁没喝过,可你家的鱼汤,能跟课文里的鱼汤比吗?
杨桃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岑桑《画杨桃》
小编表示:虽然课本写的是画杨桃,但是上课的时候,一直在看课文里的插图。那时候从来没有见过杨桃,更谈不上吃。不过图片看起来很诱人,想着,等我长大有钱了,我也要买来吃。
杨梅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王鲁彦《故乡的杨梅》
因为这篇课文,小编从小对杨梅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苦于那时候生活水平低,吃不到。长大后,每到五六月,小编一定会去买点杨梅吃吃。不管酸的,还是甜的,吃到杨梅,就会想起当年在学校里读着课本咽口水的样子,就像这样:
花生米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
“两杯清茶,数的清个数的花生米”。当时好想知道这感觉是什么。不知道为啥,学完《一夜的工作》后,就特想吃花生米,吃花生米也爱就着茶。
覆盆子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那时候一直想知道覆盆子什么样子,有多好吃呢?桑椹已经很好吃了,居然还有比桑椹更好吃的。后来才知道,覆盆子就是山里长的刺泡,可惜还是没吃过。
蘸墨水的饼
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陈毅吃墨水》
还记得上陈毅吃墨的课文,老师提问为啥他吃墨。我起来回答:不小心把墨当酱了,老师却说,是因为他学习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现在想想被忽悠了,忘食了还能记得吃饼蘸酱。
烤松鸡
“你照看火堆。我去打些野味来。”猎人说着,转到树背后就不见了。只听见树林里响了几枪。我还没捡到多少干柴,他已经回来了。几只松鸡挂在他腰上,摇摇晃晃的。
“我们做晚饭吧。”他说。他把火堆移到一边,用刀子在刚才烧火的地上挖了个洞。我把松鸡拔了毛,掏了内脏。猎人又找来几片大树叶,把松鸡裹好,放进洞里,盖上薄薄的一层土,然后在上面又烧起一堆火。
等我们把衣服烘干,松鸡也烧好了,扒开洞,就闻到一股香味。我们俩大吃起来,我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鲜美的东西。
——《大森林的主人》
当年看到这儿,我真的快要饿昏过去了,根本就没有心思上课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不就是这样烤的叫化鸡吗?
杏子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
夏天,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杏儿,一颗一颗,橙黄橙黄的。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忍不住要望一望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儿呀!”
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她说,栽杏树那阵儿,还没有我呢。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怀里,天真地问奶奶:“奶奶,咱们家杏树上的杏子有多少?”
“数不清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要不,你数数看。”我仰起头“一、二、三……”数哇,数哇,数到后来就糊涂了。
奶奶爽朗地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
——《杏儿熟了》
小时候看过这篇课文的,有谁没馋过那黄橙橙的杏子的,站出来!
……
当然,那些年我们馋过的美食远远不止这些。
语文课本上的哪篇课文
曾经让你流过口水呢?
来源|长三角观察(chinacsjgc)
编辑|阿志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