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0465.html
转眼间已至立秋,谈秋风习习还为时尚早。
人间有味,有味是清欢。
世间的滋味多种多样,酸甜苦辣咸,带来了味觉体验,也道尽了人间冷暖。
正如山珍海味的片刻欢愉,远不如清晨的一碗白粥抚慰人心一般。
于小月而言,清欢,便是这世间最难得的滋味。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代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如今所理解的清欢就是清静和欢畅。
在这浮华的社会,只想求得一方清静,觅得一丝欢畅,以这微小而确实的力量,守住自己的初心和志趣,勿使其沾染污秽,渐趋功利。也正因如此,自己愈发地喜静而不喜闹,只想寄身于山水之间,观山惊叹,看水舒怀,赏花心悦,听风惬然,这样普通而自在的生活,就是一种清欢。
大概是从小在乡下成长的缘故吧,对自然风景总是充满了别样的情愫。回忆那段“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时光,每一帧都是宁静祥和的。
蔚蓝天幕下笼罩着的村庄有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
早晨,浓雾里的鸡鸣喈喈将万物唤醒;夜晚,如水的月光,漫天的星子与家家户户如豆的灯光遥相辉映,万籁俱寂。环绕屋旁的群山永远蓊蓊郁郁;山间流下的清泉叮咚作响,可以“濯我缨”来,可以“濯我足”;田间交错相通的小路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脚印和烧不尽、吹又生的野草;水田里的稻谷春时翠绿,秋时金黄,驮着沉甸甸果实的稻谷乐弯了腰,风吹麦浪沙沙响,捎来了收获的气息。
春时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竹笋拔节,沿着山间小路,便可观赏各色野花“姹紫嫣红开遍”,还有在你不经意间将你绊倒的冒尖的小笋苗。一点点地破土而出,一节节地向上拔高,直至长成粗壮的竹子,茂然成林。背着手踱步在竹林中,微风处处,竹叶扇动,恍惚间好像听到了古琴的清音,那遗世而独立的白衣公子,是你吗?再奏一曲《广陵散》如何?
若是初夏时节,便最爱一尝那山果的清甜滋味。每至五月,漫山遍野尽是“红果果”,它便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覆盆子”,酸甜可口,味道较之桑葚更美,采摘满满一箩筐,用清凉的井水洗净,抓一把塞入嘴里,汁水饱满,满口香甜,满心陶醉。
这清爽淡雅的滋味,最是难求。
盛夏蝉噪逾热,挥一把蒲扇,坐于大树下乘凉,听着蝉鸣交响乐,咬一口脆爽的花瓜皮,岂一个美字了得!若遇暴雨,便可暂时消退暑意,临窗听雨、喝茶,听雨声一滴一滴化解酷热,饮清茶一口一口滋润心田。
平平淡淡、清清浅浅的生活,就是一种清欢。不浮躁、不焦虑、不急功近利,而是满足于当下简简单单的小事,可以是征服一座高山,观赏一片湖水,等一朵花开,听一声鸟鸣,这些极容易得到却又不被人在乎的事,都是清静和欢愉。
就像苏轼数次遭贬却仍能豁达对待生活一般。清欢,就是守住内心的那份纯真与美好,它虽淡然无味,虽能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香,耐得住细品,经得住久藏,乃此人间之至味也。
大道至简,大味至纯,唯有清欢之至味,是心头的白月光,温柔平静地出场,却凶猛霸道地占据你的心房,放不下也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