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 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01药用部位
樟科植物川桂、天竺桂及阴香的树皮。
02别名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山桂皮。
03植物形态川桂:乔木,高25米,胸径30厘米。枝条圆柱形,叶互生或近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长圆形,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灰绿色,晦暗。叶柄长10~15毫米。圆锥花序腋生,少花,聚伞状,具梗,与序轴均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花白色,花梗丝状,被细微柔毛。花被内外两面被丝状微柔毛,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花药长圆形,药室4,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具柄。子房卵球形,长近1毫米,花柱增粗,长3毫米。成熟果未见;果托顶端截平,边缘具极短裂片。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后。
天竺桂: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平滑。叶近对生,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叶柄长6~11毫米,无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革质。圆锥花序腋生,总花梗末端有3~5朵花,呈聚伞状排列;花被筒倒锥形,花被裂片6,能育雄蕊9,内藏,花丝被柔毛;子房卵球形,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长于子房,柱头盘状。果实长圆形,长约7毫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果托浅杯状,顶部张开,全缘或具浅圆齿。花期4~5月,果期7~9月。
阴香:参考“阴香皮”。
04产地分布川桂:生于山谷、山坡林中。分布于陕西秦岭以南、江西、中南、四川、贵州。天竺桂: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阴香:参考“阴香皮”。
05采收加工冬季剥取树皮,阴干,后除去杂质及精皮,用时捣碎。
06药材性状天竺桂皮:树皮为筒状或不整齐的块片,大小不等,一般长30~60厘米,厚2~4毫米。外皮灰褐色,密生不明显的小皮孔或有灰白色花斑;内表面红棕色或灰红色,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指甲刻划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气清香而凉略似樟脑,味微甜辛。川桂皮:不规则块片,厚1~3毫米。外皮褐色或棕褐色,粗糙,皮孔呈点状或椭圆形突起,或有灰棕色花斑;内表面灰棕色或棕色。质硬,断面浅棕色或棕色。香气弱,微有樟脑气,味辛凉、微辣。阴香皮:参考“阴香皮”。
07性味归经性温,味辛、甘。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肾经。
08功效与作用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属温里药。
09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6~12克。
外用:适量,研末用水或酒调敷。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等。
10药理研究①镇静作用。②降温作用。③降压作用。④健胃作用。⑤肠管兴奋作用。⑥通经作用。⑦杀菌作用。⑧健胃和驱风剂。⑨祛痰镇咳作用。⑩利尿作用。?抗放射作用。?抗补体作用。?调节血糖。
11化学成分天竺桂树皮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含水芹烯、丁香油酚、 丁香油酚。叶含挥发油,油中含*樟醚,丁香油酚,1,8-桉叶素等。川桂树皮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1,8-桉叶素,桂皮醛等。
12使用禁忌桂皮性热,适合天凉时节食用,夏季忌食桂皮;由于桂皮性热活血,易损胎气,所以孕妇一定要慎食;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也不宜食用;月经过多、盆腔炎、咽疼及其他热病患者应忌食,有失血和遗精病史的人也应禁食。孕妇不宜。
13配伍药方1、治胃痛,腹痛:天竺桂皮15~21克。煎服。(《福建中草药》)
2、治胃寒恶心呕叶:山桂皮、草豆蔻、蒮香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4.5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安徽中草药》)
3、治产后小腹冷痛:山桂皮6克,当归、延胡索各9克,小茴香4.5.川芎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4、治跌打损伤:天竺桂干根树皮。研末,调水或酒敷恿处。(《福建中草药》)
附:一味功能全面的中药,可治疗咳喘、出血、便秘、水肿等六种疾病!“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总揽一身气机之升降出入,关乎机体性命。肺失治节,则引发多系统疾病。入肺之药虽多,但性能各有偏颇。
本文的主角,紫菀。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如何发挥“佐肺治节”的全才作用!
紫菀胥吏入肺,佐相谋划主治节人身整体,犹如一小国家,以肺为宰相,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其辅佐心主,治节诸脏,调畅气机,推血运行,布散精微,调节津液,总揽一身气机之升降出入,关乎机体性命。然肺之功能,亦有治节失行之时,反映于身,则发为多系统病变。当此之时,亦极需肺经功能全面之明干胥吏,以纠偏矫枉,协调诸脏,使气归于平。
观入肺之药颇多,但各有所偏,或偏刚燥,如麻*,或功能单一,如杏仁、麦冬等,难当此任。余数十年临床经验,确认紫菀堪当此任,诚如《本草通玄》所言:“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通用诸脏,收效皆佳,实为肺家一快吏,佐肺治节之全才也,现简析之:
1宣肺降气,疗各种咳喘一般而言,咳喘之证,皆为肺气上逆之证,紫菀辛能散之,苦能降之,升降相因,正合肺性,对肺脏本经病变,最为相宜。尤为难得者,紫菀性味平和,无论寒热之疾皆可用之。若寒邪阻肺,合三拗汤、小青龙汤化裁;痰热蕴肺,余常用紫菀合经验方加味苇茎汤(桃仁10g,杏仁10g,炒薏苡仁12g,冬瓜仁12g,干芦根20g,石苇15g,海浮石12g,炙杷叶10g),以清化痰热,肃肺定喘。
以上实证可用,虚证亦可用之,《药性论》言其“补虚下气”,《本草衍义》曰其“益肺气”,皆非虚言。据临证所见,气虚者合*芪,阴虚者合麦冬、天冬,阳虚者伍仙灵脾等。更应注意,久病咳喘者顾护肾气,肺肾两调,每获佳效。
忆曾治金某一案,颇为有趣:男,25岁,常州市某*医,西学中学员。患者自青少年时期因游泳吸入河水,遂患筛窦炎,屡治不愈,继发气管炎,自觉咽部两侧作痒,咳吐清痰粘液,鼻中清涕由筛窦部向后徐徐流出,不得不吐,然上课时不便咳吐,常自用手帕擦之,每节课两块手帕俱湿,屡医(西医)乏效,苦不堪言。因患者为西医,平素对中医轻甚,未曾想请中医诊治。今实无良法,又聆听余讲中医诊治课程,遂抱姑且一试心态,求余诊治。
刻诊:除上述见症外,平素怕冷,腰酸,夜尿多,苔薄,脉沉。证属肾气不足,肺失清宣。治拟固肾气,宣肺机。
处方:紫菀9g,桔梗15g,芡实12g,覆盆子12g,补骨脂6g,泽泻6g,桃仁9g,杏仁9g,薏苡仁12g,白术12g。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服上药5剂后,病愈大半,喜出望外,盛赞中医奇妙、科学云云。效不更方,续服5剂而愈。嘱其间日1剂,以固疗效。
由此可知,紫菀为肺家要药,对肺经咳喘之疾。、
2性平体润,治多种血证紫菀味苦而甘,善入血分,有止血理气之妙,故可治多种血证。
如咳血之证多因肺气上逆,逆气带血上逆而致,紫菀降肺气,安血液,多与仙鹤草、桔梗等相配。对结核咯血,多伍南沙参、百合、川贝等;气不摄血者,多配生*芪、白术;肺热伤络者,多合石苇、芦根等。
如《本草从新》所说:“(紫菀)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是品不仅独治肺家出血,而且也可用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各种出血,如与桔梗相合以治衄血,与大*、*芩、*连相伍以疗胃热吐血,合茅根、三七以治尿血,配灶心土、白术治脾虚便血,加地榆、大*治肠风下血等。据证化裁,皆有良效。
3泄肺通滞,利胸咽结气肺主气,居于胸中,以咽喉为门户。肺气不利,则气机壅滞,上见咽喉不利,或噎或痛,或有异物阻塞之感;中见胸闷,胸痛,短气等胸痹诸疾。紫菀专入肺经,善通肺滞,利胸咽结气,故上述诸疾,余每用之。对喉咽不利,多合桔梗、苏梗,有热者加射干、*芩,寒者配桂枝,痰气交阻者合半夏、茯苓等。
紫菀既入于气,又入于血,气血双调,故对胸痹之证,最为相宜,瘀血者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痰浊者配瓜蒌、薤白,阳虚者入附子、乌头等,效果满意。
4畅肺之气机,解脾胃郁滞古今解脾胃郁滞,多从肝治,以肝木易横克脾土也。然肺主气,气机的升降出入根在肺也。是故,从肺入手以调理气机,当是重要措施,于理论临床皆甚相宜。余每以紫菀与他药相配,取效斯捷。
如余之经验方开肺宣郁汤(炙紫菀12g,秋桔梗6g,川郁金9g,炒枳壳9g,炙杷叶12g,粉甘草3g)随症加减,以治食道炎、食道痉挛、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诸疾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莫不随手取效。
5肃肺气津,导大便秘结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秘结,虽在大肠,实与肺气不降、津液不布密切相关。炙紫菀温润,有辛开苦降之功,能宣降肺气,肺气肃降,津液布散,从而调畅大便。
早在宋代即有单味紫菀治顽固性便秘的记载。其后朱丹溪、叶天士等俱有开肺法以治肠痹之经验。笔者自临证中体会,紫菀对大便秘结,确有良效,故创菀桔枳芪汤(炙紫菀15g,桔梗6g,枳实10g,生*芪15g,生甘草10g)随症化裁,以治肺气不足、宣降失常而致的老年性便秘,效者良多。
6提壶揭盖,决下焦之渎肺为水之上源,若上源不清,每致小便不行,以使水不外排而留于体中,发为水肿。故水肿一证,虽与肾、脾相关,与肺亦密不可分。宣降肺气以利小便、消水肿的治法,被称为“提壶揭盖”法。宣肺之品,以紫菀为优,古代文献屡有所载,如《千金方》载:“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本草通玄》亦谓:“紫菀……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笔者临证体会到,治水肿小便不利,紫菀为的对之品,一则入肺之气分,降气决渎;再则入血分止血,对今之肾炎水肿夹有血尿者,一石二鸟也。所治病例,不胜枚举,常于辨证基础上加入,以取宣肺调水之效也,一般用量15g左右。
如上而知,紫菀为肺系要药,功效全面,药性平和,能基本反映出肺相主治节的全部功能。可协肺调理诸脏,保证气机畅达。其辛散苦降颇合肺性,是其基本功能。至于通大便、利小便、开胸痹、利喉咽等,是从这一功能中派生出来的。明乎此,临床可广为发挥也。
如喜欢该文章,可长按下图,选择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