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葡萄酒的“酸”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着气温的下降,秋天终于到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是葡萄收获的季节,也是品酒的最佳时节。这个时候,葡萄伴随单宁藏进酒窖,开封的时候又是另一种风味。
以前,“酸”字往往给人们一种负面的印象,心酸,腰酸,腿酸,随着葡萄酒的酒精度越来越高,酸度作为一种流行趋势正在强势回归,这时的“酸”便是一种清新、自然、醇厚,非同凡响。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纷纷开始强调他们的葡萄酒非常清新,这类的形容词开始在网上铺天盖地地传。葡萄酒的清新感主要源于酸度,这一感官指标近来大行其道,而强劲醇厚型葡萄酒逐渐退居其次。
其实,所有葡萄酒都是酸性的,白葡萄酒通常又比红葡萄酒更酸一些。正如杜诺出版社的《我的葡萄酒配餐课程》(MonCoursd’AccordsMetsVins)一书所说,酸度更像是法国北部葡萄酒的特征,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葡萄品种使得酿造出的葡萄酒酸度较高,单宁含量较低。酸类物质是葡萄酒的骨干,它源于葡萄中的苹果酸、酒石酸以及发酵产生的琥珀酸、乳酸和醋酸。酸度赋予葡萄酒清新、清爽的口感,生津开胃,帮助消化食物,减轻脾胃负担。
17世纪,传奇厨师拉瓦赫内(LaVarenne)使用黄油、奶油和葡萄创造了贝夏梅尔白酱(Bechamel)。这种酱汁口感柔和,与以往常用的酸性调味汁截然不同。如今葡萄酒酱汁的食谱越来越受大众欢迎,比如餐厅的鳎鱼排的酱汁就是由荷兰酱、奶油和雷司令(Riesling)调制而成。自年以来,该食谱一直被布鲁塞尔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如家(CommeChezSoi)所沿用。啤酒界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起初啤酒是酸性的,一经大集团接手酿造就变得风味甜美,酸而不涩。高酸度葡萄酒已成为一种潮流,不过,上述风潮或许都会逐渐转变,大获成功,酸度正在悄然回归,风靡人们的味蕾。
自古以来,无论是美食还是美酒,酸度都是一种极具标志性的特征。它代表着一种文化性的风味,酸度不是天然就被欣赏的。在葡萄酒行业,人们时而欢迎它,时而又厌弃它。酸度绝非粗涩和负能量的代名词,反而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存在。没有酸,葡萄酒就会显得平淡无味、缺乏灵魂。
作为一项天然产物,葡萄扮演的显然不止一种角色,对多少粒成熟的葡萄才凑成了一瓶香浓臻美的酒,比如这款《吉洛》大布利城堡红葡萄酒,歌拉娜+西拉葡萄酿制,既有草莓、覆盆子和胡椒、甘草特征的香气,又伴着黑莓和黑巧克力的风味,经橡木桶陈年而呈现烘烤、烟熏和椰子等风味,入口醇厚,回甘无穷。
阳光正好,秋高气爽,把葡萄藏进秋天,品鉴酸度的回归,由此开始!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