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两本好书,想要免费送给你

你有多久没有安静的读完一本书了?

如果身体无法摆脱工作和生活的桎梏,那就让灵魂跟随书籍去往远方。

今天,我们要送给大家两本书:水户冈锐治的《铁道之心》,和梭罗的《野果》。

《铁道之心》关于铁路,带你通向远方;

《野果》关于自然,是梭罗用尽生命的最后十年,叙写的关于野果的一切。

在文章下留言,截止时间11月26日(下周一)下午6:00前,获得点赞前十的读者,将免费获得一本图书(《铁道之心》或《野果》随机赠送)。

以下是关于这两本书的详细介绍。

设计之心:《铁道之心》

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写道,“此时,我把一切都寄托在火车上,它载我一步步地向远处移动,我怎能不信赖它?”

铁道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旅途。尤其是日本这样一个被称为“铁道之国”的国度。

从获得布鲁塞尔最高铁道设计大奖的“燕子号”,到极致豪华体验的“九州七星号”,所有这些让日本铁道旅行闻名世界的设计背后,都有着同一个设计师的名字:水户冈锐治。

水户冈锐治,一位自称为工匠的设计大师,一位由于设计了日本大部分观光列车而被称为铁道设计专家的室内设计师,在铁道设计领域扎根30多年,日本80%的观光列车的设计都是出自水户冈老师之手,可以说是他引领了日本观光铁路的革命。

他也是我们今天这本书的作者。

有意思的是,水户冈锐治的设计事务所叫“钝设计研究所”。他笑称由于小时候性格慢热,和本名相反,熟悉的朋友都叫他“钝治”,但是他本人却很喜欢这个叫法,还把它用作公司的名字。直到今天,水户冈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种迟钝而精致的工作。

水户冈锐治坚持站在乘客的立场去思考和推进工作。在30多年前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时,水户冈向JR九州提出那句著名的请求:“这一次我可以不站在雇主的立场开始设计吗?我想作为一名普通乘客代表设计列车”。

在与甲方和公司高层的交锋中,水户冈老师敏锐地提出人有双重属性:企业人和社会人。

所谓企业人是指在企业中从事赚钱型工作,要为企业利益和经营负责;但人还有社会属性,要求人们以社会整体利益为考量的标准。

一个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如果能从社会人角度出发做决定,会少犯很多错误;反之,则必将会给国家带来很多的问题。

对于水户冈来说,“成为铜墙铁壁坚守自己的设计和成果也是设计师的责任之一。”

《铁道之心》是水户冈锐治最后一本关于设计理念的书。

在这本书中,水户冈作为一个从事设计行业近50年,还在不断创新不断进军其他领域的设计大师,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循循善诱、敦敦教导。阅读过程就像是一个和睿智的长者对谈的过程。

水户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对于设计、对于人生、对于哲学的思考倾诉给我们:

“上天赋予人们能力是为了让大家去助益他人,这些道理我们几乎都没有教给孩子,以至于大多数孩子理所当然的认为能力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只有特别优秀的孩子才清楚自己的能力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存在,要去服务大众,这是自然的法则。”

在本书中,水户冈锐治对于快与慢、模仿和借鉴、领导力和反对意见、豪华和盎贵都有着精彩的论述,所举的例子也有着超前的敏锐性。

文中提到的,“生产销售自行车要考虑到自行车停车场的优化革新”案例,让人联想起满街乱放的共享单车。本书虽然不是为中国所写,但对我们又具有超强的适用性和前瞻性。

想摘一颗《野果》送给你

“对于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们来说,永远没有绝望的时候。”自然主义作家、哲学家亨利梭罗在闻名世界的著作《瓦尔登湖》中这样说道。

当有了焦虑心情,被生活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似乎亲近自然就成了解压的良方。天空、飞鸟、树木、植被、湖泊、鱼虫,光是站在一片田地中发呆,心情也能受到抚慰。

“我常常发现,在任何自然之物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天真无邪,令人鼓舞的伙伴。”

在众多自然之物中,梭罗漫步旷野,最偏爱的还是那些散发着迷人香气又缤纷奇妙的野果。这份偏爱让梭罗像个真正的植物学家,花费许多时间去观察和记录田野间、树林间的野果,又像个贪嘴的小孩,欢喜地去寻找和品尝众多果实的酸涩或甘甜。

这份对野果的偏爱,也让梭罗用尽生命的最后十年,将自己对所见所识的野果逐一叙写下来,详尽地记录下每种野果的花期、成熟日期、生长条件、地理分布、果实形态,留下一部字里行间散发果实香气的植物散文《野果》。

野果封面图

这部未完待续的自然长诗,唯一的主角就是时常被人忽略却是上帝恩赐给人间的野果。

从最不起眼却能给人带来最多快乐的野苹果,到只是看着红彤彤的果壳就能赏心悦目的金丝桃,从缅因州最优雅的浆果高丛黑莓,到我们无比熟悉随处可见的野葡萄。

马铃薯

就连我们觉得不值一提的根茎果实马铃薯,在梭罗笔下也美好的不可方物:

夏日将尽,蟋蟀的咕咕低吟、蚱蜢的尖声高叫此起彼伏,我看见马铃薯那风霜中的眉眼在群山间若隐若现,大地已无法隐藏。

在梭罗眼中,一只梨子也堪比日月星辰般闪耀:

若说苹果那鲜亮的色泽反射出的是阳光,那么梨那沉闷如夜空的果皮就是星光闪耀的苍穹。它们轻声细语,谈论着的是在欢乐的星光下如何渐渐长大成熟。

覆盆子、野冬青、晚熟越橘、灰胡桃、曼陀罗、金缕梅、马利筋……近二百种野果在梭罗笔下,无不化作惹人怜爱的自然精灵,被他一一关照和怜爱。

沿袭梭罗一贯在描述自然时注入的哲思,每一种野果的生长与特征都让梭罗反复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人类与一颗颗“无用的”野果之间的平等关系:

如果自然中的每一种东西,人类都能找到用途,大自然的丰饶岂不是无从谈起了吗?

人与自然的终极纽带就是这样,人也像动物一样,边走边摘果子吃。原野和山丘就如同永恒铺开的餐桌……我们一边摘果子吃,一边铭记自然的恩典。

与人类共同享用野果美味的小动物,偶尔也成为梭罗观察的对象,梭罗像是偷窥一同采食野果的小小竞争对手,纪录着小动物们的一举一动,让人读起来像是看纪录片一样:

花栗鼠从八月上旬,听得见枷声的时节就开始吃榛果了,要想采到榛果,此时须赶紧动手,等八月二十日一过,榛果就胀大了。不少人见到榛果满树后又拖延个十来天,结果发现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份来不及抢先吃到榛果的心痛,大概只有梭罗才能描绘的如此动人。

梭罗的《野果》写尽了家乡康科德镇的各类植物,许多仅产于北美或欧洲的植物,在中国读者看来还有些陌生。

想要把纪录于百年前,又相距千里的北美自然带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中,就需要一位既熟悉梭罗家乡风土又对自然科学有着缜密态度、同时擅长优美文风的译者。定居于北美马萨诸塞州的华人译者梁枫,就是翻译《野果》的不二人选。

梁枫版译本不仅更加细致地还原和呈现了梭罗描写的自然风景、植物样貌,也更严谨的寻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梁宇博士的帮助,把冷僻植物的中文名称翻译的更加准确。

新译本加入的四百条注释,让书中人名、地名、引文、植物科普具备更多参考价值。

新版《野果》的装帧设计十分用心,设计师选择了皮质书封,并大胆运用春意盎然的绿色,简洁的书名和野果图案相得益彰,梭罗的英文名字则用白色的压凹文字浅浅印上,整本书摆在面前,仿佛带来新英格兰土地的自然气息。

书口三面绿漆,颇有被叶子浸染的意趣。

全书配以台湾绘者黄南祯的46幅黑白手绘插图,细致的还原梭罗笔下灵动的野果形态,并随书附赠7幅全彩野果卡片,既能作为书签使用,也能自行装裱变成装饰好物。

赠品效果图:年月历

全新版《野果》为更贴合读者生活,还附赠一款定制版年月历,木质卡托,一月一果,随时随地打开自然之门,让未来每一日都过得有诗意有远方。

一月一果

梭罗曾说:如果我真的对云说话,你千万不要见怪,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

在孤独栖息的拥挤城市里,我们需要这样一本自然之书,偶尔翻开它,放下种种焦虑,摆脱纷纷扰扰,只关心一颗小小的野果,只享受这一方纯真的净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zp/5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