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北风又至。
天寒地冻,躲在家中不想出门,慵懒之间,闲翻书页,读到李太白的《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个性自由豪放,诗风雄奇飘逸,汪洋恣肆,这首诗,却那么祥和宁静。北风自在窗外吹,砚台自去冻凝,寒冷时有温热的美酒,有温暖的火炉,微醺之时再看窗外,皎洁月色下的村庄,如此美好安宁。
是什么让豪放激烈的李白平和下来,温和起来?我想,是寒冷天地中小屋那“寒炉美酒”吧?
突然想念故乡那盆红红的小火炉了。
故乡多煤矿,每到立冬,家家户户都会在“堂屋”(客厅)里生起烤火的炭炉,炭炉生起,家就是温暖的家了。
夜晚之时,家中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有时猜谜语,有时讲故事,偶有小争执,则伸出烤得热热的手,轻轻拍打一下,笑闹一番。红红的炭火将姐妹们的脸映得粉红娇嫩,有炉火的夜晚,真美。
最喜欢节假日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爸爸有酒有茶,妈妈会就着炉火炒上瓜子花生,姐姐们再烤上几个红薯土豆。一家人围炉煮茗,嗑瓜子谈天,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似乎从小屋弥漫开去。宋代诗人曾丰也曾经描写一家人围炉的幸福快乐。
《冬夜官舍围炉传酒》
放散衙曹小退安,闭门开架检书看。
檐前月色生寥寂,屋外风声长隙寒。
灰火拨愁头屡点,炉灯挑喜指频弹。
家人知我饮机动,大白梨花送夜阑。
窗外凄风苦雨也好,北风呼啸也好,寒气刺骨也好,都与我们无关。有家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小小窝,我们温暖而快乐。家中的温馨温暖,多年以后,依然让我魂牵梦萦。
寒冷的冬日,有客人从外来,脸冻得青白,衣服上帽子上犹自带着凛冽的寒气。主人一定会热情地邀请他坐在炉火边,拨拨炭火,把火炉烧得通红。再奉上一杯一直烤在炉边的热气腾腾的茶。须臾间,客人的脸色红润起来,脸上是舒服之极的笑容。
曾经跟随父亲到他工作过的乡村拜访他多年前的老友。乡村的冬景更有一番风味:空气清新冷冽,大地空旷寂寥,田地头尚有绿油油的大片蔬菜。阔大的青菜叶上有薄薄的冰,揭开,一片叶子形状的冰晶莹剔透。记得幼小的我在田地间不厌其烦地揭开一片又一片的冰叶,开心嬉耍,冻得双手通红。主人热情地拉我到堂屋,哇,一股热气迎面扑来,一个四方形的大火炉火苗熊熊,一群老乡围着父亲寒暄,气氛热烈。主人热情地盛上红糖汤圆,大大的,三个就装上满满一碗。平时寡言严肃的父亲,感动与喜悦的笑容绽放了一脸……
天色将晚,玻璃窗外冬云密布,是要下雨,还是下雪,想起白居易的诗歌《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你看,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新酿酒。寒风瑟瑟,大雪飘飘,因为有温馨炽热的情谊,寒冷的冬天也就温暖如春了。
是的,而今在城市雅洁寂静的空调房里,想念故乡温暖的小火炉,想念那浓浓的亲情,想念人与人之间纯朴热情的年代,更想念用尽生命爱我温暖我的父亲……
故乡那盆温暖的炉火,会一直照亮我的生命,伴我孑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