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第四讲好文章的特点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69966.html

用清凉驱逐炎夏

一篇文章要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求新与求变。

求新就是作文中做到人无我有。陈词滥调一般的话题与内容,即使你写得再优美,也让人读之乏味。

新,表现为三个方面:内容新、语言新、结构新。

此文先讲内容新。内容新即选材新。

例如写童年趣事,许多同学一写就是钓鱼;写父爱母爱一写就是下雨天送伞、医院;写难忘的事一写就是扶老人过马路。不管你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多么细致,把内心感受写得多么深刻,也如同只是把土豆片做成了土豆丝一样,不会让人感到新意。简直连新瓶装旧酒都称不上。

还记得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他童年在自家的百草园里玩乐的情景吗?虽然写得不多,但读来多么让人觉得情趣盎然。他按斑蝥让它放出臭气、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吃、捕鸟,这些事多么具有儿童情趣!我们不必觉得这些事写出来让人可笑。在成人看来,许多孩子,特别是在农村生活的孩子,其童年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那些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趣事为什么不拿出来写一写呢?

比如掏鸟窝,虽然掏鸟窝不对,只要写出正确的认识即可。

比如捉金龟子,捉竹天牛。把这些昆虫捉来用线拴住让它飞,为我们扇凉,还有的孩子最后甚至还把竹天牛烤了吃。

比如上山找各种不知名的野果吃,还可以写捉黄鳝捉螃蟹烤螃蟹吃等等。

这些事件写出来,比起钓鱼或许更让人觉得亲切,更能体现童年的欢乐与趣味,也更能让人会心一笑。当然这要求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才行,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或许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但只要用心,同样也能找到城市孩子独特的玩法与乐趣。

总之,求新就是尽量不写大多数人喜欢写,或是许多人已写过的内容。所以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想一想,哪些事件内容是经常在作文书上看到的,别人多次写过的。努力搜索自己的记忆,找出值得一写而又少有人写的内容来。

语言新就是语言要美。或清新优美,或古朴典雅,或激情飞扬,或哲思深邃。总之,语言要么有诗情,要么有画意,给人以美感,让人读了觉得虽然我心有同感,却无法表达得如此精妙淋漓。

求变就是追求变化,做到人有我新。

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常写一些陈旧的话题与内容,特别是命题作文。在七年级语文下册动物主题单元的课文学习之后,要求学生以动物为话题作文,写一种喜爱的动物。作为学生来说,在这方面不太可能有非常丰富的经历。这个内容,城里生活的孩子或许就比农村生活的孩子反而有更多感受。他们可能养过金鱼,养过乌龟,也养过兔子。而农村生活的孩子大多只与鸡鸭猪狗猫打过交道,但这些都是别人多次写过的。

许多学生喜欢猫,我们就以写猫为例。写猫除了写猫的外形可爱之外,一般其必写内容之一就是猫捉老鼠,写出猫为人类所作的贡献。然而这些都是陈词滥调,是人人都会的写法,写过千百遍的老套路,即使语言再华美,描绘再精细,算不得新颖,作文的层次仅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上。要想我们的文章比别人更胜一筹,就必须在某些内容上深入开掘,写出新意来。

陈旧的话题就不能推陈出新写出一篇好文章?当然一定是能的。我指导学生:你真正用心观察过猫捉老鼠的经过吗?在漆黑的夜晚,它静静地守候在老鼠出没的洞口,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是多么地锲而不舍恪尽职守!它像不像那些在大街上默默地护卫着人们安全的便衣警察,在时刻警惕着作案的小偷一样?它那种不捉住狡猾的老鼠誓不罢休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的工作学习还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吗?所以,如果以《我家的便衣警察》《我的偶像是只猫》为题写出以上内容,一定会令人眼前一亮,大获好评。

穷则变,变则通。求变实际也是求新的一种。只不过求新主要指在内容上的新鲜独特,求变主要指同样内容在主题上的深入开掘或独辟蹊径。这要求我们善于思考联想,写同别人想不到的生活哲理。

附:学生作文展示

被埋藏的荔枝古道(杨玲)

鼓点声响,一种辉煌绽放;荔枝道上,风和着马蹄声响;古桥流水,半缕青丝荡漾。从远去的马蹄声中,我的怀古之心又回到了久远的唐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一颦一笑。

在万源市鹰背乡,一块在古道上取得的碑刻拓片带着我们回到久远的唐朝年间。据说荔枝古道全长多公里,唐时在此道广设驿站,盛极一时。来到发现碑刻的竹筒沟,几段石梯,几座古桥,保留了上千年。此处地如其名,像竹筒一样易进难出。随着荔枝古道,我们看到古驿站遗址和饮马糟。

走在古道之上,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平凡的青石板路,沾满了岁月的痕迹,浅草之中,它们仍固守着那份坚韧与责任。当地的小地名,也隐藏着古道的历史密码。这里还保存着许多的拦马墙,因为地势险要,古时运送荔枝的车队到了这里就会被抢劫。走到坍圮的荔枝庙前,眼前飞荡着千年的历史烟云,耳边仿佛听到它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这儿有一座独特的双桥。双桥又称十步两幢桥,十分少见,一小段路就有两座桥,体现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智慧。一块块用来做桥的石板,在平凡古朴中显现出岁月的厚重。它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务实的建筑精神。桥上的石梯,早已没了当初的轮廓。长长的石梯铺成的路,被岁月打磨得嶙峋而斑驳,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一路向前,古老的石梯引领人们走向远方,荔枝古道的那一头连上子午道,一直通向大唐长安。在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它从寂寞走向繁华,也从繁华回到清寂。如今又重新被人们所发现,让传说走进现实。

古道不再被埋藏,如今“荔枝古道”已列入四川“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它以自己的方式定书写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风吹过发梢,我仿佛听到唐朝的马蹄声,引着我前行在古道上……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penzia.com/fzzy/6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