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记者来到了潍坊市坊子区工业发展区戴家庄村,在村北一处土地开发整理施工现场,挖掘机挥舞着大铲,推土机来回穿梭,一片忙碌景象。
这里曾经生产膨润土,后来成了废弃矿坑,如今纳入土地整治项目。
“这个项目占地76亩,目前已经完成了90%,预计月底就能完工。”现场施工负责人杨志强告诉记者,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耕地67亩,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处良田。
而在不远的翟家埠村,一处曾经也是矿坑、占地49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经顺利完工,预计将新增耕地33亩。此外,位于黄旗堡街道花坞村的一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也进入了验收阶段,预计新增耕地15亩,其他农用地指标3亩。
曾经的矿坑,如今正在进行修复作业。
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解决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潍坊市坊子区不断加大工矿废弃地和土地整理力度,探索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深度结合模式,将生态修复与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相结合,把昔日的矿坑裸地变成绿色生金的“聚宝盆”。
“今年,我们一共组织筹划了16个土地整治项目,全部完成后可以产生挂钩复垦指标亩和占补平衡指标亩,以及其他农用地指标43亩。”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王世昌介绍,坊子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有关工作方案,还专门成立土地整治工作专班,挂图作战、高位推进。截至目前,2个项目已经完工,7个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在历史遗留矿区综合整治中,坊子区还充分考虑土壤和水源条件,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相结合,将露天工矿废弃地修复为耕地,让废弃矿坑变废为宝,重新焕发生机。通过矿坑回填整治和生态修复,将无权属的废弃矿坑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通过二次招商,引项目、促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矿坑修复后建起的工业园。
在坊子城区南部一处废弃矿坑区,经过土地整理后一个先进制造业园区正在崛起。山东东方盛达钢化玻璃项目就是在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地改造的基础上落地建设的。
“我们这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通提土地整理共节省增量土地46亩。”山东东方盛达钢化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守祥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以实现年产1万吨钢化玻璃,拉动就业余人,实现年产值1亿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郑希平通讯员高亮孙友宏